【读书2020】断舍离是对物品的“俯瞰力”
守真读书,只关心最有技术含量的只言片语。
数据来源:《断舍离(心灵篇)》作者:[日]山下英子

断舍离是将住所中“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去除掉,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
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喜欢上本来的自己,并且挖掘出原本的自我。总而言之,就是找回自我肯定的感觉。
这本书的主题:通过断舍离得到的能力=俯瞰力。
1. 我不仅能判断出自己是不是需要某种物品,而且还能分辨出自己与它的关系是不是合适、舒服的了。
2.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充实了,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家了。
3.断舍离还能应用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再也不需要为了无谓的事伤神费力了。
4.感觉活得轻松多了。
5.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惊人变化,太美好了。(结婚、换工作、重修旧好、拥有正向意义的离别等等)
通过斩“断”不必要的物品的流入,“舍”去形同废物的物品,我们就能从物品的拘束中脱“离”出来。
“断”与“舍”这两种行动(doing)的交替重复,会带来“离”(being)的状态。
到了这时,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俯瞰力”就是此时应运而生的“观点”变化。我们会从以物品为轴心的短视点,转变成以“我”为轴心来正确掌握空间(整体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以及更广阔的视野,俯瞰力就是这样的力量。
断舍离格言:抓住诀窍,涌出干劲
01其一 物品增多,麻烦一定会增多
如果只凭着一时间的冲动就毫无原则地接收物品,对维持和管理的麻烦毫无意识,那么物品的量就会不断增加,与有限的时间和劳力不成比例。接收物品的同时,必须要有所意识:“就算维持和管理很麻烦,我也能乐在其中吗?”以此来对物品总量加以限制。
02其二 不要被“划算”、“名牌”、“限量品”、“赠品”所迷惑
划算的感觉是最难对付的,名牌也必须有所警惕。比起商品本身的价格或是附加价值,以自我为轴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与物品面对面,用心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该接收它。
03其三 善待自己,比奖励自己更好奖励
是真正付出过努力的人才配享有的。若非如此,反而会让人萌发出罪恶感。善待自己,给自己一个舒适生活的好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不要放弃分析、思考和感觉
经常有人问我:“我家里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扔了比较好?”
这些往往都是长期困扰着当事者、怎么都扔不掉的东西。
然而,我不是物品的主人,没办法给一个正确的答案。即便我能回答(对答应话),也无法做出解答(提供正确答案)。
每当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指着提问者的胸口反问他:“你自己觉得应该怎么样呢?”这就好比是自己在吃东西,却四处问人:“这东西好不好吃呢?还是很难吃呢?”断舍离认为,要是自己无法做出选择、作决定,所有的行为就都没有任何意义。
断舍离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行为技术。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唤醒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因为现代人很容易因为过于忙碌和信息过多而失去这种能力。求助于杂志、电视或是算命师,就等于是把应该由自己来判断、选择和决定的事交给其他事物去处理,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
拿物品来打比方的话,比如你会因为店员一句“您穿起来非常好看”就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可是穿了一阵之后,你发现它其实并不合脚,脚都磨出了水疱……这种情况下,错不在鞋身上,也不在怂恿自己掏钱买鞋的店员身上,而在挑鞋时不够谨慎、不够细心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买错东西了”。发生了这种事,我们就应该果断端正态度,大方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购物,对这双不合脚的鞋说声“对不起”,然后把它处理掉。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应该是这样的果断。
我非常喜欢一位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感行合一。
有句话叫做知行合一,但也不能只是让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应该考虑到真实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够让感觉、感性与行动保持一致,那么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舒适,更加自在。
自己主动去分析、思考和感觉,做出选择和决定。
断舍离能够让我们重新获得这种已经钝化的能力。
以客观的态度去认知现状,是俯瞰的第一步。
能够俯瞰,就能有所自觉,进而迸发应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