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兰州参加新的社会阶层培训班之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有感
11月15日 刘昱
2017年10月31日下午,我有幸做为新的社会阶层培训班中的一员到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感受甘肃历史文化的丰富瑰丽与博大精深。
从兰州安宁区的社会主义学院出发历经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下了车,站于博物馆正门口,想到甘肃古代地处边陲,只有窄窄的一条通往西域的长廊和少部分水草丰美的草原、山麓,除了秦朝和南北朝时期,历代皆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竟然有这么宏大的博物馆来陈列文物,立刻便肃然起敬了。

进门之后,一一步入“甘肃彩陶”展厅、“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观赏了石器时代的陶壶俑罐,夏商的青铜灯具,西域的礼乐器物,金箔刻印的图腾装饰,南北朝的石窟壁画墓砖,西夏回鹘的文字,佛门的舍利金像,精美的唐三彩,幽蓝的莲花状玻璃器皿,官窑烧制的陶瓷瓶罐,不死不倒不朽的胡杨衍生的硅化木,远古的海洋生物化石。胡琴胡乐响彻西域大地,飞马踏燕踏过丝路神舟,真正感受到从亿万年前到今天,从中生代到夏商周,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近现代,即使身处荒漠也依然有灿烂的文明、文化,且是如此的丰硕。以前总觉得,甘肃地处边塞,除了秦朝、南北朝之外哪里有什么文明,且前者年代久远文化贫瘠且还有难以逾越的秦岭、乌鞘岭,后者只是北朝之一并不值得一提,但现在看到琳琅满目的展品,想到作为一个甘肃人,竟然只知飞马踏燕、南北朝墓砖、石窟、胡杨,未免太浅薄了一些。

感叹之余,想起自己历史文化的匮乏还影响过自己接访外来的朋友,顿时又倍感痛惜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但远方来的朋友没能体验到最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味小吃,只能是自己独乐乐了。想想我接待过的来自福建的朋友,当时接到电话还信心满满,觉得肯定能接待的特别好,根据他们的口味和福建人的特点,大致安排了行程、食宿,但当他问起来你们这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历史文化,我的回答却并非一气呵成,且漏掉了发菜、锁阳这两样;还有一次当与外来的朋友一起吟咏描绘酒泉的诗歌时,却发现西汉胜迹那口泉周围墙壁上的诗歌并未记得几首,顿时感到愧对自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出身,之后便许下诺言好好了解下甘肃的历史文化,但看到了兰州博物馆的诸多展品,才发现我了解到的只是这博大精深的甘肃文化的凤毛麟角,要看全凤麟,还需多多努力。

离开博物馆的路上,一方面感叹自己的匮乏,另一方面也为这底蕴丰厚的文明之地现在却并不比东南沿海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悲痛不已。滚滚黄沙,滚尽了昔日繁华,寂寂荒漠,寂寥着万千瑰宝,即使名声在外,却也并不比陕西博物馆、湖北博物馆门庭如市。他们有兵马俑、有曾侯乙编钟,但我们的飞马踏燕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我们还有石窟、硅化木、齐家文化。
俊逸奔马踏顾燕,宝蓝琉璃刻相思。
箜篌悠悠凝泪眼,半域黄沙掩古枯。

只得写首打油诗,在车上聊表心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