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了解学习者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22人  耕耘三尺有天地

了解学习者是一切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出发点。

学习者通过他的所是和他的所知,借由自身进行学习。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而代之。

我们一直关心较多的是怎样讲课,怎样展示教学内容,却并不太注意观察学生,也缺乏倾听学生的耐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读懂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习者不是一张可以让老师把自己的知识画在上面的白纸。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可能与学生脱节。教师会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根据,去找一些论据使他的信息得以传递,他寻找的是一些巩固自身思维系统的信息,但是,一个论据要有意义,就必须和学生相联系,而不是和教师相联系。

我们了解学生,需要关注两个视点:其一是学生在成长中。基于这个视点,可以避免诸如仅仅以目前的状态来把学生看扁了,或是仅凭一次过错就给这个学生贴上未来发展的标签等危险。其二是学生在关系中。一个学生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网络,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周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姿态,格外重要。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有差异,思考方式、感知方式都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承认学生的内在独特性,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合格教师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的心情。听到学生的言说,不能马上从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加以批判,而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

我们还要相信学生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接纳学生的种种情绪表达,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仔细的分析,深入探究反抗、消沉、恶作剧、咆哮等背后的心情。

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了解了学生的困惑和需要,才能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学生的发展需要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学生的主观需要,一个层面是学生的客观需要。停留在主观需要的学生的发现是有限的。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不断揭示学生的客观需要并将其与主观需要相结合,从而转化为学生的主观需要,也就是将学生的发展需要层层引向深入。(18.9.17《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