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写作
最近工作上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写作,对于我自己而言也需要进行本地历史的探寻,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我想写作有两点需要自己去做,一是材料,一是逻辑。材料的搜寻对我来说是技术的难题,可以慢慢的攻克。最难的应该是逻辑。这里的逻辑不仅仅是作文的逻辑,还有思维的逻辑。所以我准备从一篇我喜欢的公众号文章入手,通过模仿他的行文逻辑老先构造自己的文章。暂定十个人的文章模仿数量。今天开始第一篇文章分析。
我选择了远方青木《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到了三次打击》一文。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一直有关注这个作者的文章,他以前写的历史类文章都很不错,而这一篇是我最近想读没有读的,所以我想要借由这个机会好好地读一读。之前读他的文章,给我一个很重要的感觉就是:“他总是能把一件事情的根挖出来。”而我正是欠缺这种挖出根的能力。想要通过模仿他的思考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上面有所得益。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忍耐和磨砺自己而不是用埋怨和抱怨别人来应对。”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史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也阐释过这个观点:“做人要以终为始,要以原则而不是所经受的事情为人生的中心。”这个观点的表达,有的可以表达的非常学术,有的会写成成功学,更多的会将它写成鸡汤文。如何像孔子、史蒂芬·柯维和青木一样写出来让大家觉得内涵深刻呢?
孔子用自己的人生给这句话做注,所以即使只说了十个字,已经足够后世几千年的参谋。史蒂芬·柯维用自己的学术成就为这句话做注,剖析的非常专业。而青木的文章虽不能跟前两位一样用人格和学术来做背书,但是对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已经足够深入了,他用历史给这个观点做注。
他讲的是毛泽东从1927年到1935年八年时间之间所蒙受的3次大的冤屈。文章的开头设问:“遭到冤屈怎么办?明明你是正确的,明明立了功,结果却对你大罚特罚,甚至一撸到底,然后你怎么办?这样重大的冤屈,8年内连续遭遇3次又怎么办?”我们一般写冤屈的大,就只是写冤屈很大。可是他写冤屈的大,层层递进,没多读一句话,就觉得冤屈深了一层,极易感染人。
接下来就以“第一次蒙冤”、“第二次蒙冤”“第三次蒙冤”为小标题进行史实的梳理。开始用历史来为理论背书。每次冤屈的思维逻辑都差不多,缘由,冤屈如何大,毛泽东如何坚持自己,不抱怨,不埋怨。虽然逻辑简单,但是表述却并非简单。首先是引用了大量原始资料。有毛泽东自己的笔记,有中央的文件,有相关人士的回忆录,有历史的细节表述。所以读此文的人不仅读到了遇到挫折时的应对之策,还能非常真实的了解那一段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也会非常有收获。最后一目的“真金不怕火炼”是对这一问题的追诉。用历史来表达:“坚持做自己,不埋怨,不抱怨的最终会等来属于自己的机会。”遵义会议的史实再一次用这样励志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苟坝会议还进一步将获得了指挥权的毛泽东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包括曾经反对他的博古、李德都支持他。这一点才是文章的结尾。我们以为论证到毛泽东蒙受冤屈之后获得胜利就足够了,青木更深一步的描写更能证明其思维的严谨和深厚。这样能够明白毛泽东不埋怨、不抱怨积累下来的是足够的定力和人心对他的归顺。所以不埋怨不只是隐忍和受委屈,还是进攻的战略,是可以得到实实在在实力的高级战略。只是不埋怨还不够,还需要在困境中坚持沉淀自己,才能将隐忍的功效发挥出来。
这样,这个理论似乎深化了不少。不在是简单的鸡汤,而变成了能够打动人的历史,和具有深度的人生导言。
我想我要写的地方史,就应该赋予这样一个逻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