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2/30

2017-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虚度的野人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27页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事物的五种反应类别。第一种是行为本身,我们投票、购买某种产品、在某项请愿书上签字、献血,这些都是行为。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在做某事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有点像新年的誓言,这些计划可能从不会实施。第三类是指引我们行动的观念,我们的信念,或者(更宽泛地说)我们的认知。它们包括关于某个事物和应该如何对待它的一些信念和知识。第四种是情感反应,情绪或直觉,反映了对某种事件或某种事物所产生的生理唤醒,包括快感、悲伤等。最后一类就是态度本身,即对某种事物的整体评价。因此,我们们可以将态度广义地定义为建立在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基础上的评价倾向性,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行为、情感反应,以及未来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

I:人对事物的态度,体现在行为、意愿、观念、感受、整体评价这五个方面,所以,要改变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态度,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也要以这五个方面的改变为目标。

A1:对孩子的教育,我以往比较关注他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想什么,而忽视他们应该感受什么。

暑假里跟孩子一起定学习计划时,我会问他:语文需要做些什么?数学需要做些什么?英语又需要做些什么?然后就每天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予以提醒或确定。这样的做法虽然能保证孩子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在孩子的感受上,可能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A2:因为孩子的语文成绩不佳,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偏弱,所以这段时间开始帮他训练阅读理解,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感受,我的计划是:

1、每天陪他做一到两篇阅读理解,半小时到一小时

2、帮他解决审题后的疑难点,然后听他回答(提升感受度)

3、第二天早上问前一晚练习中的一两个问题予以知识巩固和成就感。

        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儿子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专注、表现、陪伴、自我提升等积极能量,以让他喜欢学习、爱上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