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转身的挥手
早晨七点半,距校门口七八米的马路边,一名学生从车里下来,径直迈步走向学校。
他身后的轿车,纹丝未动。
他微胖的身子,倒是挺结实。走路也给力,两条胳膊甩动起来,肩膀也有节奏地摆动。
我紧随其后,踏进了学校侧门。他右手一伸,随手把不知何时捏在手里的进门条递给门卫师傅,继续大步向前走。
轿车仍然没有发动。他,也始终没有回头。
当他直线行走,快撞上到前方的垃圾桶时,他需要向左拐弯了。在向左跨步的一瞬间,突然,他向后转了180度,然后迅速举起自己的右手挥动了几下,同时,脸上也露出天真的笑容。
几秒钟后,他又一个潇洒的转身,归位,向前。
我身后不远处响起了轿车启动的声音。
我跟随着他,穿过教学楼一楼南大厅、中厅,直到进入一楼北厅后,他右拐进旁边的教室。
我则迈步上楼,不由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小时候,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502。父母一旦被孩子黏上,不被扯下点皮就别想逃离。
长大后,每个孩子都成了父母的520。离开孩子的每一秒,对父母来说都是望眼欲穿。
我一个朋友,孩子刚上高一。开学第一天,她下午四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安排好一切,晚上十点前又以送东西为由去了两次。十点半回到家,自己又哭了整整一晚上。
她丈夫说:“两个星期回来一次,又不是半年不回来,有什么好哭的!”她只是不敢想象今后三年,孩子不在家睡的每一晚!
白天当然不懂夜的黑。
侄子上大学那天,哥嫂陪着去的。父亲照常上班,侄女上学,只有母亲一人在家。我去家里时,发现母亲心不在焉的,没想到我随口一说,竟然触动了母亲情感的弦,她忍不住抽泣起来。
我耐心劝慰了母亲,尤其告诉她,交通这么便利,侄子一两周回来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仍然有些不理解母亲对侄子的这种爱,虽然侄子是她一手带大的,虽然作为姑姑我也非常爱他。
或许世间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上大学那天是父亲送我的。
幸好,我两个高中同班同学和我考入同一所大学。于是,三位父亲合租了一辆面包车护送三个女儿上大学。我们凌晨十二点十分从家乡出发,凌晨六点五十到达大学。
父亲帮我打点好一切后,下午一点半,准备返乡。
我们三个女儿送三位父亲。
到学校大门口后,我却不肯再向前挪动半步。远远看着他缓步走向出租车,坐进车里,再关上车门。
他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追过去。
我只知道,那一刻,我很讨厌大学,我想回家。
六天后,我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他们收到了。十七天后,国庆节,我和同学在仅有立足之地的火车上站了四个小时,回到家里。后来,母亲埋怨我,不该写那封信,害她和父亲闹心。信里,我反复叮嘱他们照顾好自己,多吃水果蔬菜,最后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其实,那天我想不顾一切跑到车上,跟父亲回家。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深过孩子对父母的。孩子的一点小懂事,一点小感恩,一点小依赖,都让他们泪流满面。
所以,看到今天这个转身挥手的学生,我同样感到了幸福,虽然我不知道轿车里他的父母有何表情,又作何感想。
他们没有龙应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的落寞,也没有“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的无助,他们收获的又何止是一份心安?
最是这一转身的挥手,送给我们突然的感动。最是这一转身的挥手,带给我们久违的温柔。尽管这动作看起来是如此风轻云淡,或许已在他潜意识中酝酿了千年。
这一转身的挥手,胜却人间无数……
那一转身的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