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吧读书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郭论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7人  小小猪的时间之旅

喜欢郭老师是从看了相声有新人这档综艺节目开始的,郭老师作为导师,无时无刻不表示出风趣,幽默和大师风范 。哪怕是遇到所谓博士公式相声的批评,也是不嗔不怒,于嬉笑间将话怼回去,足见说话的功底深厚。

看到郭论这本书是参加刊博会展出的时候,虽然喜欢,却有点犹豫,害怕书过于形式,毕竟名人出的书好看的真心不多。但是读完这本书,真是庆幸当时还是选择将书带回家,才能了解这么多的名俗文化以及读到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故事。果然,郭德纲老师就是不一样。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郭论

本书分为捡史,论俗和歪批三部分,捡史是例数历史名人或事件;论俗家常里短;歪批戏剧和民国小生故事。 读这本书就感觉在听他讲故事,风趣幽默,娓娓道来。

论俗——讲规矩,讲年俗,讲吃货,讲人世间闹剧,讲烈女,真是篇篇有料,开卷有益。

光筷子的讲究,郭老师一共讲了几十条。比如:

第一,上桌的筷子不可以有长有短的扔在那里,这叫“三长两短”不吉利;

第二,筷子头不能搁在嘴里边嘬;

第三,不能拿筷子头指人家。说是拿筷子的是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大拇指都在里边,单单食指是伸出来的,食指伸出来指对方,也就是骂人了;

自己是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后来试试郭老师所说发现还真是食指指着人家呢,还好,自己一向软弱,从来没有绰绰逼人的时候,也不会拿手去指别人。

第四,不能拿筷子敲盆敲碗,那是骂厨子。

就这一点,我记得梁秋实先生也说过,在餐馆吃饭,你怎么样都好,千万不能拿筷子敲碗,一旦你这样做了,厨子立刻会从厨房里跑出来问前问后,赔礼道歉,更有甚者是卷铺盖走人,虽然一般都是从前堂走了后堂溜回来。

第五,用筷子夹菜只能“骑马夹”也就是在菜上面夹,像骑马一样。不能“抬轿夹”也就是铲底,没有样子。

小时候,没跟爷爷奶奶住,爸妈那时的注意力全在工作上,对于桌上的规矩也没太多讲究,只是每每看到我拿着筷子铲底就会立刻制止,说吃相难看。当时就不理解怎么就吃相难看了。长大后,同事们一起吃饭,看到有同事不停盯着一盘菜铲来铲去,挑肥捡瘦,才发现原来那个时候的吃相还真难看。

第六,多吃一碗要说“添点儿”不能说“您还要饭吗”;饭盛满,忌讳把筷子插在饭里头。

第一次到男友家吃饭,为了抢着表现,几秒钟的功夫就犯了以上两忌。第一问男友的妈妈要不要饭?第二找不到放筷子的地方,直接将筷子插在了碗里,去盛饭。男友的父母当时一定脸很黑,到是男友打趣到,你这研究生文凭是假的吧。说得我一头雾水。原来,在他们看来,这些基础的小规矩不应该出现我这饱读诗书人身上。但是很可惜。正因为小时候太自由,反而把规矩给丢了。

现在看了书,才知道这些都是老规矩。“您还要饭吗”那是叫花子才需要讨饭。筷子插在饭里,只有供奉死人的香炉里边才插两根香,而以前死刑饭要被砍头时,最后一顿饭就会这么处理。

想想当时的自己,不觉脸红。

筷子的规矩还有很多,书中一一罗列,一一讲解。看起来复杂麻烦,可都是老一辈的规矩与礼仪,还是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才显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图片来自百度

歪批——戏剧与民国小生故事。

这里最好玩的,要说郭老师讲杂剧西游记的故事了。真是旧壶装新酒,越喝越有味。最出名的西游记版本就是六小灵童演的那个版本了,一到暑假就会重播,不想看都不行。从来就认为孙大圣就是斩妖除魔的大英雄。殊不知,杂剧名家杨景贤先生写的杂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兄弟都是大妖怪。孙悟空不光是从石头跳出来的,他还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是因为偷了仙衣给媳妇穿,最后被观音压在了花果山下,等唐僧来取经,妖怪就是妖怪,就算唐僧救了他,他还是一心想吃了唐僧。最夸张的要数沙和尚,堂堂卷帘大将军,因带酒思凡,被贬到了流沙河,并发愿有僧人如要他去西天取经,他就要吃了它,唐僧九世为僧,他就吃他九遭,还将这骷髅挂在自己脖颈上。呃。真心觉得唐僧好可怜,原来沙和尚脖子上挂的那一串骷髅头原来都是他前世呀。最后的结局不是三徒弟陪着唐僧回到大唐,而在直接在在天竺圆寂了,让人哑然失笑。

图片来自百度

歪批里的民国小生故事,则给大家展现一部民国的爱恨情仇,正如郭老师自己调侃说道,随便哪一个故事,都可以改编成一部民国荡气回肠的电视剧,在没改编之前,就便宜我吧。笑。

捡史——盘点了明清皇帝(感觉王朝衰亡,都离不开一个乱政的太监);讲述了两大美人沉鱼(西施)与落雁(王昭君)的故事(一叹红颜薄命);谈了明朝的锦衣卫残酷和清朝的内务府的贪腐(揭露朝廷乱象);注解了窃玉偷香的出处(描绘了古人的风流浪漫)

整本书妙趣横生,一气读完,意犹未尽。

不信!!!有空也去读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