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葫芦瓶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瓷者之智

葫芦是自然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葫芦的种植历史,中国最悠久;有关葫芦的传说、文献记载,中国最丰富。由于葫芦与神话、考古、历史、宗教、民族、民俗和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葫芦文化。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闻一多等学者就开始研究葫芦这一人文瓜果。中外已有很多学术成果问世,多从葫芦的培育、葫芦的装饰方法、葫芦的神话传说和葫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对中国古代有关葫芦形题材的艺术品还很少有人研究。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约6000件各类材质的古代葫芦形艺术品,有陶瓷器、玉器、漆器、珐琅、竹、木、牙雕器、石砚、金、银、服饰和书画等,多为陈设、生活和宗教用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之最。可以说北京故宫是各种质地的葫芦形艺术品的殿堂。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瓶体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从元代起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藏品想送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睿嘉四季等),亦可私下推荐。可询,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其中还另有专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自雍正以后,开始出现一孔葫芦瓶,变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内敛、卧足、装饰有对称如意带者又演化为"如意尊"。在传统文化中,葫芦早已超出自然植物的概念,而与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知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由于葫芦在中国哲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受到儒家、道家的推崇和偏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为儒释道所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葫芦文化。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指出:葫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

大约在10000年前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葫芦形陶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一线拍卖行藏品征集以及私下藏品出手交易 详情咨询 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葫芦形陶器已是常见甚至流行的器物,以仿天然葫芦形为主。夏、商、周三代,我国由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发展成奴隶制社会,考古学界称之为中国文明史的开端。这时期葫芦形陶器仍然生产,但新石器时代仿天然葫芦形的彩陶瓶极为罕见,而出现了似葫芦形的双腹彩陶罐、壶和尊等,开始与其他造型的器物成套组合,作为容器,带有祭器的性质。

封建社会始于战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福建及两广地区(古为百越地区)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的生产都有很大的发展。其中印纹硬陶匏壶和原始青瓷匏壶极富地方特色。该器仿匏瓜造型,与瓮、罐、杯、提筒、盒等器物组合,出土于秦汉墓中,是百越地区的典型器。匏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战国,西汉早、中、晚期,东汉早、晚期六个阶段。陶匏壶仿匏瓜造型。其功用有二:一是作为日用器;二是作祭器,其内装玄酒,用以祭天。《礼记•郊特牲》说:“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品种有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叶末以及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大多带有道教色彩,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

瓶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因两瓶联成一体而得名。通常是两瓶的腹部粘连在一起或自口至底通体相连。形制如连体双鱼,又称“连体瓶”、“双鱼瓶”或“合欢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现。清代雍、乾的景德镇窑瓷器中多采用,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单色釉等。因为葫芦包含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还能满足文人欲在“壶天”里寻觅一种理想或者是虚无的境界,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的道家出世之想,因此,葫芦是宋元文人隐士情感的寄托。他们吟咏葫芦,借葫芦喻己,有的表达怀才不遇的心情,有的欣赏葫芦孤高的品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