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职场妈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个伪命题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204人  周雨聊管理

有句特别扎心引起女同胞们的共鸣----,“喂奶不忘写文案,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语道出了职场妈妈的不易和两难处境。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然后知道:

“妈妈”,原来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合格的妈妈,举手投足朱唇轻启间毁娃没商量;而若想要胜任甚至做到优秀,则非得体力与智慧并重、爱心与耐心兼顾才行。

上帝给了女人一个子宫,在获得男性无法体验到的“骨肉相连”的亲密、神圣感的同时,也因此陷入社会和家庭分工中的“弱势地位”难以挣脱。

1.关于“生”。

十月怀胎,并不总是幸福相伴。

今天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产妇跳楼自杀的新闻就再次提醒我们:看似文明的现代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天然不平等的改善,和对女性的保护,太缺少制度上的平衡和保护!

多讽刺啊!

本人明明活生生的站在医院里,却被冰冷的流程和传统观念绑住手脚,对自己的生命安危,做不得主,反要哀求他人。

除了其丈夫、母亲、医院,难道整个社会不都该反思吗?

新闻里产妇的人生到此为止了,让人惋惜痛惜。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女性因生男、生女问题,继续忍受着白眼和刁难。

民国有女作家苏青,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她的婆婆“传授经验”,说当初自己也是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把最小的女儿给捂死了才生了个儿子。

苏青深恶痛绝,婆媳关系冷到极点。

重男轻女的状况相比以前,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屡见不鲜。

一朋友的妈妈,常热心的催生二宝,倒不是为了让娃有伴,而是以此弥补她对其婆家的亏欠。

相应的,对自己生了男孩的媳妇,则百般忍耐,殷勤。

类似例子,不一而举。

当我们的孩子不能单纯是我们的孩子,而要附属上更多别的意义,无形中,女性就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漫长的历史中,女性因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男性的附属,几乎没有话语权和存在感,她的孩子与其说是“她的孩子”不如说是“她为他生的孩子”。

2.职场妈妈,难上加难。

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女性独立意识和经济自主能力越来越强,但因为孩子问题,所面临的选择依然有限。

不是“高危”的全职妈妈,就是在“职场”和“家庭”的兼顾中心力交瘁的职场妈妈。

没有一条道路能够通往安逸。

即便如此,却仍不乏恶意满满的人大放厥词:失掉事业的女人,失掉家庭的女人,失掉女人味的女人,都不能算是成功的女人。

生而为女人,好艰难!

有位自媒体妈妈(女儿四岁,七年麦肯锡咨询和三年互联网运营经验),在一次分享课现场被提问:“你工作那么忙,对孩子会内疚吗?”

她回答,“会的。但若我是个男的,大家会向我提这个问题吗?”

确实,恋爱还是男女双方共同的事,等结了婚有了娃,瞬间变女人的独角戏了。

是否应该为孩子牺牲职业发展,很少成为爸爸们的选择题,却是每一个职场妈妈都会面临的难题。

因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

某些关键阶段尤其婴幼儿时期,(父母)妈妈的缺位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在普遍重视科学养育,关心孩子身心成长的今天,谁也不想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妈妈(父母)。

为了更好的陪伴,主动离开职场做全职的妈妈并不少见;更多的则是奔波于职场与育儿场,在“为自己”和“为孩子”的撕裂中负重前行的职场妈妈。

3.与其说“平衡”,不如说“取舍”

“职场妈妈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是个伪命题。

缺乏外界有力支持的情况下,所谓的“平衡”只是个传说。

与其说平衡,不如说“取舍”。

婴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决定了妈妈的不可替代性,妈妈们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尽心陪伴孩子。

这期间,即使有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她们仍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品格发展、习惯养成等方面(甩手掌柜另当别论)。

因为,“如果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缺位,那么5年之后或许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和补偿,补偿ta未曾满足的情感与依恋。”

然而,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工作”、“孩子”、“自己”(“爱人”、“休闲娱乐”、“家务”等),尤其婴幼儿时期,很难面面俱到,而只能是此消彼长。

陪娃多了,职业发展的关注便相应少了,反之亦然。

工作、带娃都追求完美的,除了才干突出、运气好,还能祈祷的就是自己有个金刚不坏之身了。

及至孩子五岁以后,妈妈们终于可以慢慢把重心转向自我发展,谋求人生的社会价值了。

但没有“厚积”如何“薄发”?况且机会也不会原地等你。

除了少数极优秀的,多数职场妈妈的竞争优势非常有限。

所谓的“平衡”,更像“兼得并存”而已。纵观各类性质的单位,高层中女性人数一般都屈指可数,便可见一斑。

所谓职场与工作的“平衡”,不过是在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后进行的一种不完美的选择。

4.男女平等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根据其特性匹配不同的支持

在生理差异和家庭分工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国家从制度层面对女性的保护和支持,才是真正促进男女平等。

比如,如果能从立法层面确认女性不因家庭分工的不同而权益受损,增大男性过错导致的离婚成本;增加女性对涉及自身权益的处置权等……

估计全职就不会像现在如此一致的被认为是“高危”职业,陕西产妇的惨剧也能减少一些。

再比如,带娃上班问题。

今年5月,澳大利亚女议员沃特因在国会大厦公开为孩子哺乳的照片成为”网红“,在6月的一次国会会议中,她还秀了一把“边哺乳,边发言”的绝技。

一时间,成为“边工作边带娃”的典范被国内无数职场妈妈竞艳羡。

但沃特的走红并非是其特立独行,而是有国家政策明文支持的。

2016年底,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允许女性议员将需要哺乳的新生儿带入会场,并且可以公开哺乳”的法令。

在此之前,需要给孩子哺乳的女性议员只能在工作间隙;带着孩子到国会大厦中工作时,也需要交给专人看管,不能在会场中出现。

事实上,欧洲带孩子上班的情况比较普遍。美国很多公司有育婴室,在更关注家庭的欧洲企业,带娃上班更屡见不鲜。

但目前国内,就像约定俗成的一件事,很少有带孩子上班的。

当然,“带娃上班”也并非新鲜事物,以前国营单位基本都有自己的附属托儿所,妈妈上班的时候把孩子放在那,下班带走。

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国家以避免“单位办社会”的效率理由,大举撤出社会福利领域,如单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纷纷停办等,对职场女性的影响其实极为不利。

近几年,虽然没有从国家法律层面恢复,但少数试图通过个性化的福利吸引人才的企业已经开始实践。

他们或者开办企业幼儿园,或者腾出专门的房间开办暑托、寒托班,为(女性)员工提供便利。

与其高喊“男女平等”、“撑起半边天”等口号,切切实实的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人生艰难,愿女同胞们更加懂得爱自己,愿社会对女性有更多的善意和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