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治疗——《黄帝内经》如是说(第246-249句)

2024-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志学写作

2024年12月3日,第47天读《黄帝内经》第246句-249句。

第246句【原文】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素问•热论》

意思:

如果不是表里二经都感受寒邪的,从第七个阶段开始,人体的正气也按发病的顺序依次恢复了:先是太阳经的病衰减下来,于是头痛稍微好些了。

第八个阶段阳明经的病衰减,身上的热消退一些了。

第九个阶段少阳经的病衰减,耳聋的症状也缓解了,可以听到一点声音。

第十个阶段太阴经的病衰减,腹部不再胀满,食欲恢复。

第十一个阶段少阴经的病衰减,口舌不再干渴,心中不再烦闷,开始打喷嚏。

第十二个阶段厥阴经的病衰减,阴囊松弛下来,小腹部不再那么拘急了。这时候,邪气都逐渐消退了,病也一天天痊愈了。

第247句【原文】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一—《素问•热论》

意思:

黄帝问:这种病怎么治疗呢?岐伯回答说:应该根据不同证候,各自通调其所属的脏腑经脉,病就会一天天好转了。

其大体原则是:患病未满三天的,可以用汗法治愈;已满三天的,可以用泄热的方法治愈。

第248句【原文】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目: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素问•热论》

意思:

黄帝问:热病痊愈以后,有时还有余热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各种余热不去的病状,都是由于热病严重的时候而强进食物造成的。像这种情况,都是病势衰减而仍有热邪伏藏在内,加上食物谷气之热,两热相遇而结合,所以有余热在体内留居不退。

黄帝说:说得好!那么怎么治疗这种留居的余热呢?岐伯回答说:先观察它的虚实,从而采用或逆或从的治法,就一定会让病者痊愈。

黄帝又问道:患热病时有什么禁忌吗?

岐伯回答说:热病刚有好转,吃肉就会复发;如果饮食过多,还会产生余热留居不去的病证,这就是患热病时的禁忌。

第249句【原文】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素问•热论》

意思:

黄帝问道:表里二经均感受寒邪的话,脉象与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道:这种两感于寒的人,患病的第一个阶段,太阳经和少阴经一同发病,于是就出现头痛和口干、心中烦满的症状。

患病的第二个阶段,阳明经与太阴经一同发病,于是就出现腹部胀满、身体发热、不思饮食、胡言乱语的症状。

第三个阶段少阳经与厥阴经一同发病,于是就表现出耳聋、阴囊收缩、手足厥冷、水浆不能下咽、人事不知的症状,这样到了第六个阶段,人就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