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一次庄重的抉择
最近颇有人间蒸发的感觉,原因是:陪伴枫姐报高考志愿。
高考成绩出来的瞬间,姐姐非常不开心。觉得没有发挥水平失手了,同时会有强烈的挫败感,觉得为什么这么努力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至于我的心情,也只是一瞬间的失落,随即归于平静;从来没有觉得这个代表什么,本科只是开始,一贯维持之前的看法。反正已经是结果,无法改变,勇敢接受。另外一个满意则是,从小学开始到现在的枫姐,所有的成绩都是100%自觉得来,在我眼中,已经是足够优秀。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付出了100%的努力就有结果吗?作为成人的我们很清楚,这不可能。
我的成人的世界奉行的信条是:凡事努力,结果随缘。不是百分努力就有百分收获,不是百分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而是,比起那个,不努力的后果更严重更没有收获而已。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与姐姐分享这些看法,并能让她体验这次的结果。
不是我乐观,也不是我视分数为粪土,而是奉行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好好面对。手中拿着一手烂牌,要不就甩手说老子不玩了,要不就破罐子破摔随便丢丢,要不,可以选择好好的继续打好手中的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事情就是事情,只看你怎么解读。
考的好的孩子,其实不太需要特别的选择,反正全国排名前十的学校,照着自己喜欢的专业闭着眼随便选择就好。
而我们则需要下太多的功夫。
首先需要分析她的爱好,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瞬间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觉得自己就在这会许下一生事业的诺言,我们只能根据目前的喜好去进行有限的分析:想要偏向技术型的工科,还是偏向与人打交道的商科,或者是钻研型的科技科。
选好后,继续要探讨的是,未来想要去读研吗?想在哪读?国内或者国外?能接受的语言环境并愿意为此而付出的语言环境是怎样的?还有,家里的财务状况是否可以支撑这些选择?
再然后,根据性格、地域、饮食习惯、安全边际进行优选:对待环境有强适应性的适合跑到外省去体验南北文化不同,对安全性有更高要求的适合在广东选择合适的专业院校。其中夹杂着面子工程,比如:要不要为学校名头进行选择,要不要优先选择专业强项的学校,期间意见不一数次推翻推倒重来。
初稿定了,开启广泛的意见征询工程。凡是觉得与之相关的人士都被无限骚扰,包括但不限于:历任老师,好朋友,枫姐的好朋友,专业负责报志愿的老师,老师推荐的往届已经毕业的学兄等等等等。还有知乎查询,夸克软件查询,百度搜索,林林总总。得出了让人头疼的结果是——没有一棵树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又快乐的收获了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若干。
犹如小马过河,收集意见完毕后,依然要有着选择困难症的枫姐作出不留遗憾的选择,这个过程持续2天,终于在30号这天,得出了一个不留遗憾目前认为最优的志愿表。
平行志愿有15个,每一个志愿学校还要有6个专业。这次特别有趣的经历是,完全无法想象,在中国有着那么多特别与稀奇古怪的学校,有着更多特色专业听都没听清楚的学校与专业学科,例如:你能分清楚应用数学与数学与金融数学与大数据与数学之前的专业区别吗?反正我们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懂。
无论如何,已经顺利完成,我们一起把手中的牌找到了最优的组合,至于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也不知道,静静等待。
曾听过这句话:余生很长,莫要慌张。枫姐18岁能努力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