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思考

怎么做好一场演讲?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13人  深加思考
image.png

2019年5月28日,我应邀在南明微演讲少年演说家的舞台上,给初中的孩子们做了一场关于演讲的演讲。以下是演讲的文字版,内容有删节。

B站视频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4041892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有过演讲经验的,请举下手让我看看?不管舞台再小、听众再少,都算。谢谢,请把手放下。那虽然没有演讲经验,但是想尝试一下的人有多少呢?哇,就这几个人吗?看来大家都有点害怕上台演讲对吧?

今天我要做的是一个关于演讲的演讲,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我可不是来给大家上课的,而是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些的常见问题,分享我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大家以后准备自己的演讲有所帮助。

丑话说在前头:我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很可能都是错的。

1. 我为什么要讲?

image

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不要直接去想我应该怎么做这件事,而是应该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不做行不行?很多时候这么一问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事很可能根本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做。

你为什么要做演讲?这个问题可以从动机和目的两个维度来回答。

image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维度:动机,也就是:你做演讲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产生这个念头的?是看到别人在台上风光,你也忍不住想秀一下自己?还是别人给你安排了一个怎么推也推不掉的任务?又或是还是你自己发自内心地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欲望的本质是贪婪;压力的本质是恐惧;而需要的本质则是生存和自我实现。动机的强度决定了我们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决定了我们追求的是完成还是完美,也决定了我们最终是会轻易放弃、还是坚持不懈走到最后。

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这件事是你的刚需,你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也要把这件事做成。当你有强烈且清晰的动机进行一场演讲时,那么口才、经验、技巧什么的全都不是问题,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就可以解决。能力不够,可以用态度和努力来弥补;但如果动机不足则是致命的,完全无解。

最近这两周,我每天平均只睡不到五个小时,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准备演讲,睁眼闭眼都在想演讲相关的问题。每天凌晨三点钟我就醒了,然后爬起来干活。连我爱人都说:砷镓呀,你走火入魔了吧?

不疯魔,不成活。能让我每天三点爬起来干活的,不可能是什么欲望或者压力,只有需要才行。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我内心中充满了喜悦;在每一版稿子修改完成后,我都能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如果演讲对你来说,就是别人安排的一项任务,自己不想做,但是也推不掉,那该怎么办呢?你当然可以按规矩办事,能做就做,做不好拉倒;你也可以想办法挖掘这件事对自己的价值,然后转化成自己的需要,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你们猜猜今天这次演讲结束之后,收获最大的人会是谁?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本来这次演讲是安排给我的任务,但我觉得认为这是一次系统整理我对演讲的理解的机会。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查询了很多资料,为自己的很多直觉找到了理论基础,还发现了自己的很多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这次演讲,我根本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也就不会有这样成长的机会。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教是最好的学」的道理。

image

接下来,我们开始研究第二个维度:目的。也就是:你为什么要给大家做演讲?你想达成什么目标?

谈话和聊天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聊天一般没有目的,而谈话是有目的的,我们想通过和人谈话,作出一些改变。那么改变谁呢?要么是改变自己,比如去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要么是为了改变对方,比如老师找你谈心,让你上课不要在做小动作了。

演讲是一次谈话,目的就是要改变听众。一场成功的演讲,应该能刷新迭代听众的认知,进而影响他们日后的行为和决策。那么,你想通过这次演讲,让听众发生怎样的改变呢?是让他们接受新的观点?改变他们的习惯?号召他们做点什么?还是劝他们不要做什么?

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谈演讲的话题,想让大家产生什么改变呢?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演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克服对演讲的恐惧,掌握一些实践方法论,在以后准备演讲时少犯一些错误。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谈话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关键要看结果怎么样,而不是过程精彩不精彩。 你讲得再好,现场的掌声再热烈,结果第二天大家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那你这场演讲有什么意义呢?

2. 我要讲给谁听?

image

如果我们想改变一个人,那就必须要先了解这个人。在座应该有不少老师吧?如果你要给一个新班上课,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肯定是了解学生,对吧?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学生都学过些什么,你就不知道该给他们教什么,以及怎么教。

演讲就像是一场公开课,我们必须得先充分了解听众: 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知道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image

想要通过谈话去改变一个人,前提是对方要配合。如果你想讲,但对方不想听怎么办?那你说再多也没有用,这次谈话一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我想讲什么」,还得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大家想听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想明白:我的演讲对听众的价值点在哪里?对他们有什么用?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今天大家来听我演讲,都是被安排好的,不来都不行。但是大多数演讲,其实都是自愿报名,甚至是要花钱买票的。一定是有一个海报,或者一个广告,把所有的价值点都拿出来展示招揽听众。这相当于是对听众进行了一次过滤,把想听的人提前挑了出来。那么如果我们没有条件在上台之前接触听众怎么办?

在上台之后我们要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我想讲什么,对大家有什么用。这样才能提起听众的兴趣,他们才能听得下去。大家都见过推销员吧?他们在跟你打完招呼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客户自己的产品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能帮助你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如果你听完这些后不感兴趣,那就该说再见了,因为再多说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了。

演讲的目的是改变听众,其实就是一个向听众推销思想的过程。如果你讲的东西不能给听众带来价值,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那就根本没有讲的必要。演讲又不是作秀,你再怎么牛逼,讲的东西再怎么高大上,和听众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image

大家都打过篮球吧?你们是怎样传球的?是这样吗(用力地)?如果你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眼角余光看见旁边来了一个人,还没等看清楚模样呢,就喊一声“接球!”,然后就这么扔过去,结果发现那是个幼儿园小朋友。他能接住球吗?假如你看清楚了对面是个小朋友,你还会这样传球吗?

演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把价值抛出来了,但听众接不住的话,那讲了等于白讲。所以我们不能光考虑「我能讲什么」,还得考虑听众是什么水平,以及「怎么讲才能让大家听懂」

我前两年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编程课,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家要先找出这个迷宫的规律,再用循环来简化”,结果就有位学生举手问了一个问题:“老师,规律是啥意思?”我当场就崩溃了。

如果我们想要把价值传递给听众,就得先充分了解大家的基础,然后用适合他们水平的话术来进行表达。后来我再给一年级上课时就学乖了,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这一块和那一块,是不是一样啊?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循环呢?”

老师在上课时如果讲砸了没关系,因为可以在下节课继续讲,直到讲懂为止。但演讲可是一锤子买卖,没有第二次机会。听众就算没听懂,也不太可能去找你。所以我们最好先做好调查,了解听众在你这个领域大概是什么水平,然后才能设计有效的话术。

如果没有条件提前调查听众怎么办?那就只能假设大家都是零基础的,什么术语都不要用,怎么简单怎么来。如果一定要用到某个专业术语的话,最好用大家都很熟的生活概念来打比方,方便大家理解。

刚才我用给小朋友传球的例子来讲解演讲者和听众在领域水平上的差异,是不是很形象、很好理解?其实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信息差」,说的就是这回事。如果我在演讲用的全是专业术语,感觉会很高大上,但是可能就没几个人能听懂了。

3. 我该讲些什么?

image

有话要说,还得有话可说,说白了就是:你得有货才行。 在明确了演讲的动机和目的,了解完听众之后,就该为演讲收集材料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拿出来讲的?一个道理?一个故事?一段经历?还是一些经验教训?

image

大家都写过议论文吧?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我们是不是旁征博引,摘抄各种名人名句,经典故事?但是同样的做法,在演讲里是行不通的。

听众希望听到的是只有从你这里才能得到的独家信息,而不是可以从别的渠道也能得到的二手信息。在文章里读到自己已经熟悉的典故,我们可以快速跳过看下面的内容,但演讲不行。如果故事刚开个头,听众就知道下面的剧情了,那他不是乏味死了,除了走神还能干什么?

那你有什么独家信息呢?你的亲身经历,你的感受,你从自己视角进行的观察,你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只属于你、从别人那里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比任何经典都更具备说服力。

如果你在演讲时不得不引用别人的东西,那就最好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阐释,而不能简单照搬了事。千万不要讲自己没实践验证过的理论,更不要说连你自己都没理解清楚的概念。

image

怎么才算有趣?就是要能给听众带来新鲜感。也就是:让大家看到从未看过的、听到从未听过的、想到从未想过的、感受从未经历过的体验。你说搞笑段子难道不算吗?搞笑的前提是新鲜,不信你讲个老掉牙的段子、抖个老梗试试看?现场肯定很尴尬。

怎么才算有用?就是要能给听众带来价值感。也就是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状、或者创造新的可能性。如果你有一段很独特的经历,那对听众来说的确很有趣,但是仅仅把它当故事讲出来,只能说明你很牛逼,让大家唏嘘感叹一番,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你对这段经历进行思考,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给听众参考,帮助他们在今后作出更好的选择,这才是有用的。

你要讲的东西应该要么是有用的,要么是有趣的,否则就根本不要去讲。听众既喜欢听「有用」的内容,也喜欢听「有趣」的内容,更喜欢听「既有用又有趣」的内容。

演讲的目标是要改变听众,所以有用的内容才是演讲的核心,有趣的内容只能用来调节现场气氛,不能讲太多。如果有趣的内容太多,那就会喧宾夺主,冲淡大家对有用的内容留下的印象。

这就好比炒菜时的调料,如果一点都不放白水煮菜,那烧出来的菜虽然也有营养,但是没法吃;可是如果调料放太多做成了变态辣,那会怎么样?吃得时候确实很爽,一直吃一直爽,但是你能感受到的只有辣味,食材的原味完全被盖住了。回头再来个肚子疼上下厕所,连本来应该吸收的营养都流失了。亏不亏啊?

image

如果你的经验不够,可讲的东西太少,不能把演讲撑起来,那就不得不从书本、搜索引擎里去查找来补充。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能讲的东西太多,但是时间并不允许我们全部都讲,那该怎么取舍呢?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听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选择地放弃一些内容,是为了让剩下的内容更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如果你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准备了好几个案例,那么就只讲效果最好的那一个案例。因为如果最有力的这个案例都不能说服听众,你讲别的就更不可能了。而如果讲一个案例就能说服听众,那你还讲别的干嘛?

如果你要讲自己的一段经历,那么最好删减掉其中无关紧要的情节,只在重头戏上详细地描写。如果我们所有细枝末节都一视同仁地铺开讲的话,故事的关键情节很可能就被忽视掉了,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有同学可能想不通:我费了好大劲才准备好的内容,不讲不是可惜了吗?我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浪费了吗? 准备好了内容却没有机会讲,也这是很正常的事。难道你们家每次买菜都能当天吃完吗?你家冰箱是干嘛用的?你可以先存着啊,以后写文章、跟人谈话、做演讲,不是都用得上吗?

4. 我应该怎么讲呢?

image

现在演讲的素材我们已经有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些素材变成演讲?

image

假如你要炒一道菜,食材调料什么都买好了,但是就不知道怎么炒,该怎么办?大家都会去网上找一份菜谱,然后一步一步照着做。对不对?

演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演讲经验并不丰富,那最好找一个现成的演讲框架,把内容装进去。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如果没有成为名人或者行业中的精英,那么站在台上给一堆人演讲的机会其实是非常稀少的,犯不着在这上面去冒险尝试。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考虑变点新花样也不迟。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一些演讲框架结构,总有一款适合你。

image

向听众传播观点,最好用表达陈述结构

表达陈述结构:观点->理由->案例->回顾

如果我想通过演讲来说服大家相信「编程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那么一开场我就应该告诉大家这一点,然后列举出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一二三,再分别补充案例做为证据,最后回顾一下我的观点。

image

向听众分享经验,最好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问题->原因->对策->结果

如果我想通过演讲跟大家分享我做演讲过程中的经验,那么就应该先描述清楚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再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最后呈现这个问题被解决的状态,也就是结果。

image

给听众讲故事,最好用英雄的旅途

英雄的旅途:铺垫->对抗->结局

如果我想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那么可以先简单铺垫背景剧情,然后重点描写一次冲突过程,最后描述人物在经历了冲突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image

给听众介绍概念,最好用黄金圈结构

黄金圈结构:Why->How->What

如果我想想大家介绍自己的编程课,那么可以先说明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然后讲清楚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最后呈现课堂的真实情况和学生的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在写作和演讲时都能通用的结构:时间轴结构是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内容;总分总结构 则是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内容。

时间轴结构:过去->现在->未来
总分总结构:中心->分解->总结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复合使用多种结构。比如我今天的演讲就是以「时间轴结构」罗列准备演讲时要解决的问题,以「总分总结构」把问题拆成几个因素,再以「金字塔结构」来分析每个因素。

image

在演讲中,我们往往想给听众讲明白一个道理,让大家明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如果你一上来就这么讲,是没有人会听的。因为大家会想:你谁呀?凭什么听你讲道理?

大家都知道,凡是给小孩子吃的药一定都是甜的,要么加甜味剂,要么用糖衣包裹,否则他们是不会吃的。演讲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喜欢听你讲道理,但是大家都喜欢听故事。等故事讲完了,道理自然也就听进去了。

那我们该讲什么故事呢?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各种流传已久的经典寓言、名人轶事和历史典故。这些素材我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可以用,但是演讲时最好不要用,因为大家喜欢听故事的前提是:这个故事我从来没听过。如果这个故事听众已经听过了,那为什么还要听你讲呢?

大家都没听过的故事上哪里去找呢?那就是你的亲身经历,这是只有你才有资格讲的故事,比任何经典都更有说服力。 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光从书本上和百度上搬运别人的东西,是不可能做好演讲的。

image

选好了故事之后,还得把它讲好才行。如果讲砸了,起不到效果不说,甚至还可能产生有负面作用,让听众对你所说的内容产生怀疑。那么,怎么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呢?

想要讲好一个故事,关键在于给听众营造画面感。当你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如果是用上帝视角把事件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一遍,是很难让听众感同身受的。你需要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让听众代入到当时你的角色里去。你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细节描写得越丰富,给听众带来的感觉就越真实,也就更容易和你产生共鸣。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在「演讲」这个词里,「演」是放在「讲」前面的。 你站在台上,大家不仅能听到你的声音,还能感受到你的情绪,看到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放着这些拥有强大感染力的表现方式不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语言的表达力有时是很苍白的,说得再多也无法如实还原当时的情况;但是你现场示范一下动作,模仿一下声音和表情,听众马上就有了画面感,进而感同身受了。

注:此处我示范了几个学生演讲中的典型场景,因文字表现力不佳及保护隐私的原因,在文章中略去

5. 上台前怎么做准备?

image

想明白了要讲什么和怎么讲,接下来就应该是为上台做准备和练习了。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是不是写一篇演讲稿,然后把它完整地背下来,直到能做到脱稿为止?

我是不喜欢写演讲稿的。不过如果组织方问你要稿子了,那你肯定就得写。如果你缺乏足够的演讲经验,那么不管人家问不问你要稿子,都应该把自己要说的话提前写下来熟悉熟悉。至于特别正式、绝对不允许出错的场合,拿一份稿子照着念其实是官方做法,你看各国领导人在公开演讲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image

作为少年演说家的导演组成员,我看过很多演讲稿,我发现这些稿子里出现最多的共性问题就是:把演讲稿写成了文章。事实上,很多同学是把演讲稿当成作文写的。演讲稿和文章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文章是写给人读的,而演讲稿记录的内容是说给人听的。把准备用来阅读的内容说出来,这是反人类的做法。有些演讲会给我们掉书袋的感觉,怎么听怎么别扭,这就是在背文章,而不是在做演讲。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吧?

写作和阅读的过程是分离的,作者见不着读者;所以作者能用很长时间来思考、创作和修改,关注的是能不能完整且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里往往充满了各种华丽词藻和复杂长句,信息量大、结构完整、没有重复的内容;而读者可以自行把控阅读的进度的节奏,对文章中的某一段仔细品味,或者翻回去看看前文,或者停下来对某个术语和概念进行查询,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作者一般不需要考虑读者能不能看懂的问题。

而在演讲时,听和说是同步进行的,双方面对面同处一个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必须一边想一边说,关注的是能不能流利地表达并让对方听懂。因为一口气不能说太长,所以我们用的都是短句,中间还夹杂着很多停顿、废话、重复和口头禅来过渡;听众只能被动地适应演讲者的节奏和进度,无法进行干预,如果有个地方没听懂或没听清楚,既来不及去查资料,也不可能倒回去再听一次,更无法要求我们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所以在演讲时,我们必须把要讲的东西给掰开了揉碎了,充分稀释信息的密度,从而让不同水平的听众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消化。在讲到重要的部分时,前后都应该停顿一下,说的速度要也放慢,甚至可以一字一句地说出来。此外我们还应该预先想到听众可能产生的疑问,并主动提出来加以解释。

那演讲稿到底该怎么写呢?我们应该用口语来准备内容,再用书面语的格式来记录,就像小说里的人物对白那样。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内容是用来说的,而不是用来读的。 其实我觉得文章也应该这么写,会让读者读起来更轻松。

image

如果演讲稿已经写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是不是努力去背这篇稿子,争取能够脱稿上台演讲呢?

凡是背过稿子的人都知道,把整篇稿子都背下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大家还都会努力去做,因为我们觉得拿着稿子上台对观众不太尊重,同时也显得自己不怎么自信。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背稿子不仅没什么好处,甚至还有很大的坏处!

我们见过不少演讲者能做到脱稿演讲,但是从头到尾都一个调调,没有抑扬顿挫,听着跟机器的声音一样,非常生硬和不自然,有没有?这就是在背稿子。

我们在跟人说话时,会很自然地通过用语速、语气、音量和停顿来进行修饰强调,对方也会根据这些来判断听到的内容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可是如果我们把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背稿子上,那说出来的话就会丧失这些自然的语言修饰元素,结果当然听上去很别扭了。

我在每次指导少年演说家的学员时,给他们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背稿子,要把稿子扔掉忘掉,因为那会成为限制现场发挥的枷锁。有的学员根本就背不下来稿子,但是他们最后都成功完成了脱稿演讲。大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image

我在看过一遍演讲者的稿子之后,会帮他们梳理出演讲的逻辑结构,画一张流程图,拆分演讲的结构顺序,提炼出每个阶段的要点和关键词。然后让他们扔掉稿子,看着流程图来进行演讲,根据关键词提示来即兴发挥,练上几次之后就连图也可以扔掉了。如果这样还记不住,那就画一张手卡拿着上台,各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也都是这么做的,一点毛病没有。

演讲者应该牢记于心的,是演讲的结构和要点,而不是具体的内容。要知道人类的历史有数十万年,而文字的历史不过才数千年。原始人在一望无际的稀树大草原上,如果记不清楚家的位置,什么方向有食物,什么方向有猛兽,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有毒不能吃,你的小命很可能就没了。能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对方位和图像记忆力好的,根本没有文字什么事。

我们的大脑善于记忆图像和结构,这是经过残酷的进化选择后的结果。 所以每当我们要记忆大量信息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们结构化和图像化。各种所谓的神奇记忆法,其实都是这个原理。当然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像我这样,把演讲的结构和关键词都放在PPT上,连记都不用记了,不仅能提醒自己,还能帮助听众理解和吸收,一举两得。

记住自己要「讲什么」,比「怎么去讲」更重要。 这就像一粒植物的种子,DNA里只保存了决定它该如何生长的核心信息,而并不是它最终长成后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会发芽并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要知道「得意忘言」才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只要每个要点的意思都表达到位并让听众理解了,用什么话术其实并不重要。

6. 上台后怎么才能讲好?

image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辛苦的准备,终于到了我们上台演讲的时候了。虽然从原则上来说,你在练习时是怎么讲的,在台上就应该怎么讲。但是和练习不同的是,台下多了很多活生生的听众,那么我们在台上进行演讲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image

演讲者是来跟听众对话的,而不是一个人唱独白的。所以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和听众建立联接。 听众可能正在和旁边的人聊天,也可能还在回味上一个演讲,或者正在玩手机或看书,甚至正在打瞌睡。如果听众都没有准备好,你说的话就完全是对牛弹琴,完全没有效果。

根据现场的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先讲一个有趣的小段子或俏皮话,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保持沉默并用目光扫视全场,跟每位听众都确认一遍眼神;等绝大多数听众都进入聆听状态了,你再正式开始演讲。

演讲的最佳状态,就好像在跟一个老朋友坐在一起真诚地聊天。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和听众保持目光接触,并想象你就站在听众面前对他说话,这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调节自己的语速、语气和语调。也只有这样,听众才能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真诚,才能听得进去。

如果我们想让听众的注意力一直在线,最好的实践就是: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停顿一小会,然后再给出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要给听众提问题呢?这并不是我们想听众给出自己的答案,再给出反馈;而是要让大家展开思考。

人在听到一个问题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脑子里开始加载跟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这个过程是完全不受意念控制的。有了这样的预习工作,听众就能更好地理解你接下来要讲的东西。至于大家有没有得出自己的答案、以及答案是什么?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知道。

image

一般来说,演讲者在准备演讲时是接触不到听众的,只能面对一个想象出来的群体来构思演讲的过程。可是在演讲时,演讲者和听众是面对面的,同处一个时间空间里,彼此的生命都在场。如果完全不跟现场互动,也不管听众的反馈如何,像个录音机一样一成不变地讲到底,那还不如别演讲了,直接把文章发给大家看,还能节省双方的时间呢。对不对?

演讲稿是死的,而演讲是活的。演讲的过程,就是双方生命相互编织的过程。只要演讲还没有结束,你就可以跟听众进行不断地互动,确定他们理解的情况,关注他们的状态,并随时调整自己接下来所说的话,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你手里。

如果大家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说明他们产生有疑惑,那就赶紧考虑一下可能是什么问题,必要时问一下前排的听众,然后加以解释;如果大家都开始低头翻手机了,说明他们对你现在讲的东西不感兴趣,那就要加快节奏,或者干脆跳过这个部分;如果大家不住地点头,眼睛都明亮起来了,说明你讲的东西让他们很受用,那就尽量即兴发挥多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image

以上我所讲的,都是演讲的技术,而不是艺术。

技术是什么?技术就是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达成某个实际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技巧。我们想做成一件事,乃至做好一件事,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一门技术,因为技术是精确的、可定义的、可编程的、可传授的,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分解成详细的步骤,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然后就能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而艺术是什么呢?我们根本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只知道:技术是死的,而艺术是活的。技术是精确的,追求的是一个实际的目标,是我们能力的体现;而艺术是浪漫的,所追求的往往是某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是我们人格和价值观的投射。艺术是不可编程、也不可传授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内心去领悟。

我们应该把演讲当成一门技术去学习,当成一门艺术去追求。 在艺术里,一切原则都是用来被打破的,它有可能让我们突破一切束缚,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最终成为我们存在的证明。

7. 我所讲的,都是对的吗?

image

我今天的这次演讲,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时间太短,讲的内容又太多。我不期望大家在听完之后,把我讲的内容全部都消化吸收;只要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帮助大家解决一些曾经让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就很满足了。

再次提醒在座的各位,我不是研究演讲的专家,我说的东西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只能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欢迎来找我讨论,我们一起研究学习进步。

事实上,以上我所讲的,很可能都是错的。

谢谢大家!

8. 现场答疑

image

问:演讲对我们青少年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演讲是一个销售的过程,而销售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我们去应聘找工作,就是在把自己销售给公司;我们要说服家长帮我们实现愿望,就是在把自己的观点卖给他们……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卖出去,将来就会一事无成。

问:现场如果忘词了该怎么办?

如果你听懂了我的演讲,以后就不要再背稿子了。因为进入背诵状态时,你不过就是个录音机,卡了带就玩完了。当你脑子一片空白,想不出下面的词时,你需要先想办法给自己争取时间。你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让听众思考,说一点废话和口头禅过渡,或者甚至可以把刚才说过的那句话换种方式再讲一次……

如果还想不到,那你就该坦诚地告诉大家:对不起,我忘词了。然后重申一下自己今天来这里是要干什么的,并简单回顾一遍刚才讲过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梳理一下逻辑,应该就能想明白接下来要讲什么。只要能把意思传达到位,用什么词根本是不重要的。

问:写一篇演讲稿,是不是多就好?

当然不是! 演讲稿是「怎么讲」的体现,在此之前你必须先想明白你要干什么,对听众有什么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案例……这些问题没想明白之前,不要去写稿子。除非老师说你必须有个稿子,那你不写不行,但写了你可以不用啊!

稿子会束缚你的现场发挥,你可以准备一堆素材,到了现场随机应变。要知道这个稿子只用一次,我们为什么要背只用一次的东西呢?又不考试!

问:我们怎么选择一个有用的话题呢?

不能是什么话题「有用」我就讲什么;而是「我有什么」我才讲什么。所有好的演讲都是萌发自生活中的,我有过一段经历,引发了我的思考,产生了某种改变,然后我想跟大家进行分享,想把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才来做一个演讲。如果先决定自己要讲什么,再去想我有什么相关的经历,思路和顺序就错了。演讲是要分享价值和经验,而不是上来秀一下。

问:你说的那种准备演讲的方法,跟即兴演讲有什么区别?

即兴演讲是演讲的最高境界,好像没有做任何准备,上来就能讲。 但前提是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素材储备,内容都是之前思考过的、是有准备的,只不过不是为了这次演讲特意准备的罢了。

我不是说大家应该来这里搞即兴演讲和脱口秀,那样没什么意义的。演讲的关键是想明白三个要素: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如果你这些问题没有想清楚,面对面说话你都说服不了人,就更不要说演讲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