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能干什么?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古今传承
这一段时间《延禧攻略》《如懿传》非常的火爆,大家在对主角的宫斗进程操碎心的时候,小编却想到了一个关于“天价饭”的问题。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对古代富商吃饭一掷千金、侠客吃饭扔下几十两不找零、达官显贵给小费一两都嫌没面子的画面不陌生吧。
以上这些场景在看的时候是非常爽的,但是里面的细节却不能深究,因为这些场景会让很多人对于古代的货币有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古代的钱要么不难挣,要不就是货币膨胀不是那么值钱,当然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古代的流通货币其实和现在一样,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当时的各种因素来调整,当然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根据金银的价值,当时计算银两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按银两的克数,一两相当于十钱,一钱相当于现在的五克,换算下来就是一两是五十克,用现在市场的银价来算,每克7块,一两差不多是350元。
购买力也是古代货币的换算方法之一,用最基础的米为换算基础。《明史》中有一段当朝七品县令俸禄为45两白银的介绍,据《宋史食货志》提及“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30文”的记载,等方面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出当时的货币价值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急速上涨,在当时一两银子等于两千零六十五元人民币。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古装剧中那些请客吃饭动辄花费上百两的人必须是土豪级别,要知道就算是值一两银子的餐食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就是“天价饭”,毕竟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穷极一生都很难感受到银子的质感,更别说金子这种遥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