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关于电影的一切影视曲漫

周星驰人生中的四个关键点,迈过去了,才成就了今天的星爷!

2017-09-13  本文已影响58人  秀木的异想世界

一,

1988年,26岁的星仔手捏剧本,全身发抖,口中念念有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乩童上身。自从出道以来,参加过演员培训班,跑过龙套,做过儿童节目主持人,主演过几部电视剧,八年了,也没有什么大红大紫的迹象,而好友梁朝伟业已经红遍全亚洲,一颦一笑都可以让全港怀春少女夜不能寐,梦醒床榻湿。一想到此,星仔总是有深深的挫败感,照镜子的时候,也只能靠不断的自我催眠才能使自己有勇气再坚持那么一下。

这是个小混混的角色,男二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如果按剧本来演,又有点中规中矩,只是个妙街,铜锣湾上一抓一大把的小混混,我该如何来把握这个角色呢?星仔苦思冥想,险些抓破头皮。我应该调皮一点,这样正好把他的怯懦掩盖住。还得多点挣扎,这样的话,在背叛同伴的时候才会显得多点无奈。但是,我的性格中还得保留较多的正义感,这样的话,观众才会认为我是因为正义而选择和条子合作,而不是因为害怕和胁迫。最重要的是,我要把他演得有层次感一些,让人一看就可以感知到角色性格的复杂,而不是单纯的认为他是个肤浅的小混混。嗯!就这么演。明天片场的时候,我把我的想法和修贤哥交流一下,他演这么多戏,肯定可以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的!

唉!修贤哥夸奖了我的勤快,却又否定了我对于角色如何诠释的思考和理解。年轻人,勤快一点,按长辈教的去演就行了,不要求你有多出彩,不出错就行了。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不思考,蒙头就演的话,演技怎么进步?如果自己都信服不了自己的话,又怎么让观众信服?算了,想那么多干嘛,按剧本演算了,戏不重要,跟前辈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有那么一瞬间,星仔萎靡得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他和衣躺在弹簧床上,身边的条凳上放着一本书《论演员的自我修养》,星仔拿起书,随意的乱翻着,眼神涣散。

不行!星仔猛的坐了起来,再小的角色也值得用心去诠释,更何况是个男二号,这是我的一个机会,我要在角色里糅合进自己的表演风格,平平无奇的小混混也有其闪光之处。不过,我可以掩藏一些我自己的风格,在大部分的戏里按修贤哥要求的风格去演绎,只在一小部分不那么明显的地方加入我自己的风格,这样,,,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最终,这部叫做《霹雳先锋》的电影由于周星驰的精彩演绎而大受好评,周星驰也由此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从此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之路的大门,逐渐成长为一个巨星。然而,自此之后,和李修贤的关系逐渐恶化,并最终水火不容,也在日后给外人留下把柄,指责周星驰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

二,

1996年,34岁的星爷站在中环的一座大厦里,远眺维多利亚港。不断往来的船只预示着这个百年老港繁华如往昔,并不因临近97而有一丝一毫的影响。不知情的人从后面看星爷的背影,还以为他正在睥睨天下,指点江山。然而,此时的他,心里积累的怒火如果可以发泄的话,恐怕可以把整个港口都给炸碎了。

红木桌面上摆着一封英文信函,仔细一看,原来是加拿大移民局发出的拒绝移民的通知,原因是怀疑周先生有黑道背景,从事和黑社会相关的工作。无稽之谈,简直扯淡!星爷愤怒的想着。我只是个演员,演戏才是我的工作,至于是谁投的钱,来自什么渠道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是我一个小小的演员可以决定的吗?

一定是那班人,这么多年来,像狗一样的压榨我,从我身上榨取了最后一滴血,想想我为他们赚了多少钱,又不肯放过我,还有没有王法了。混蛋王八蛋!星爷愤怒的用手锤击着钢化玻璃,一想到天大地大,却只能留在小小的香港,长久的被剥削压榨,又无处申诉,无法辩解。星爷不禁悲从心来。

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要上诉,即使争的个头破血流,天下皆知,我也要上诉!那班人不仅想留住我,继续从我身上吸血,还想诋毁我,污蔑我,毁灭我,彻底的击穿我,好让我趴在地上向他们求饶认输,继续为他们卖命。今天他们可以以黑社会的理由造谣我,明天他们还会找另外的理由造谣我,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即使拼上我所有的一切,我都要讨个说法。

我有胜算吗?这班人把持着香港的娱乐圈,又有一群宵小之辈,无良记者为他们摇旗呐喊,充当迫害别人的先锋。如果真的闹大的话,到时全港都会充斥着不利于我的新闻,我能承担得了吗?即使以我今时今日的名声地位,和他们相比起来,也不过蝼蚁罢了。有那么片刻,星爷有点动摇,仿佛又变成了当初那个唯唯诺诺,只想当个老好人,四处讨好别人的小辈星仔。

呵呵!比起自由,名声和金钱又算得了?如果我的一生都要被这些恶心的人所操控,我的心血都要被榨取,我的理念都要被强奸,那要再多的名声和金钱又有什么用呢?人,如果连做回自己的自由都没有,那和狗又有什么差别呢?我愿拼尽我的所有,去争取我所应得的尊重,去抗击那么谣言,不止为我,也为那么同样被控制,被诋毁的人,虽千万人,吾愿往矣!

最终在2001年,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周星驰的上诉失败,这场旷日持久的移民案终告结束。期间,周星驰持续输出优质的电影,给华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同时期,香港的各大媒体上则充斥着关于周的很多负面的新闻,如忘恩负义,欺诈员工,反复无常。

三,

2004年,42岁的周星驰躲在放映厅里无人看见的一个角落里,由于过度的紧张,他都没有发觉到整个后背都被汗水给湿透了。这是《功夫》的首映式,也是周星驰北上的第一部电影,同时也是星仔全面致敬李小龙的一部电影。听着观众席上每隔两三分钟传来的欢笑声,周星驰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了。

李小龙是周星驰一辈子的偶像,那些艰难困苦的童年时光,那些彷徨迷茫的青年岁月,那些孤独无助的日日夜夜,总是李小龙在身边给予鼓励。他的拳,他的双截棍,他的理念,他的世界,总是能给周星驰带来帮助,无论是如何保护自己,还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小小灵感。

对于《功夫》,周星驰是极度自信的,又是不大确定的。他的自信来自于他把他的整个世界观,他的功夫梦,还有他的情感世界,统统糅合进电影里,这里有邵式武侠片里的侠客精神,这里有一个小男孩的心路成长,这里有一段不自量力的英雄救美,他相信这些内容必定能唤醒很多人心中那些柔软的感情。

但是内地市场又是个完成陌生的市场,这里有太多的潜规则,又有太多的暗门和偏洞。这是个全球属一属二的电影市场,据说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欠着我一张电影票,他们都喜欢我过去的电影,他们可以大段大段的复述我电影里的台词,他们甚至从《大话西游》里发现我都没有发现的东西。但他们,会喜欢我现在的电影吗?会去电影院看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内地的观众爱死了周星驰的电影了。原本在录像厅和VCD时代,只能通过小小的电视看到和听到的那些搞笑场面,如今可以通过大屏幕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星仔和肥仔聪的搞笑组合,包租公和包租婆的神雕侠侣,酱爆和阿珍的插科打诨,还有让人惊喜的冯小刚,无一不让人感到捧腹。内地的观众一整年都没有看电影的那一段时间笑的开心。

我来对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好的市场。周星驰兴奋的想着。脑海里不断涌现着藏在脑海里那些源源不断的概念和桥段。如果可以把他们全部拍出来,那有多好啊!是的,我可以。这里有市场,有资金,有喜欢我的观众。我可以坚持我的理念,拍出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我有十个,哦,二十个拍摄计划,我要一直拍,直到我拍不动为止!

最终,《功夫》在内地和香港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不仅票房丰收,口碑也是好到爆了。自那以后,不断有人在呼吁拍摄续集。但是,由于刚进内地,不知水深水浅,周星驰和内地娱乐巨头华谊兄弟产生了一些龌蹉,也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四,

2012年,50岁的周星驰满头银发,一个人孤单单的坐在片场角落里,双脚抬起平放在椅子上,双手交叉的放在肚皮上,表情凝重,仿佛在思索一些关乎人生的大事情。凑近一看,发现他的腿上放着一封邀请函,内容依稀可见,原来是央视柴静的节目《看见》发来的一封采访请求。

要参加吗?她是谁?她会问我一些什么问题?她问我关于感情的问题时,我要怎么回答?她问我关于电影的问题时,我要怎么回答?她问我关于政治的问题时,我又要怎么回答?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如果表达的不准确的话,她会不会会错意了?观众看到这个采访后会怎么评价我?我要如何回应别人的评价?我不接受这个采访可以吗?

周星驰陷入沉思,周遭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了。良久,他忽的站起来,仿佛下了一个关乎生命前途的决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