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儿文学书院投稿群一起写吧琼楼喜欢的那些作者

如何减少牺牲感

2022-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珍妮特小姐

安晓辉老师在朋友圈分享了如下文字: 

好多人做事情总觉得自己是被迫的,满满的不得已和“牺牲感”。

老板让我写代码设计文档,我不得不写代码设计文档………客户让我喝酒,我不得不喝酒……孩子身体不好,我不得不辞职在家照顾……

这样看待问题,表面上看把自己“择干净”了,似乎自己没责任了,更轻松了,但实际上隐藏了许多坏处,如感受越来越糟糕、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丧失主动性、心理层面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越来越小、成长越来越慢…

你可以换一种反应态度,用“我选择……,因为我想要……”代替“我不得不……"

“我不得不写代码设计文档。”可以变成“我选择为代码写设计文档,因为我想要提升代码质量,减少维护成本。"

“我不得不陪客户喝酒。”可以变成“我选择陪客户喝酒,因为我想要签下这单,成为部门销冠。"

“我不得不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可以变成“我选择全职照顾孩子,因为我想要孩子健康成长。"

“我不得不做晚饭。”可以变成“我选择做晚饭,因为我想要和家人一起吃健康的晚餐。"

“我选择……”表达是主动、负责的态度,“因为我想要………”给出的是你做某件事的理由、目的与意义。在你用“我选择……因为我想要……”替换“我不得不……”的过程中,你会积极寻找做一件事情的意义,你会从被动变为主动,你内心的选择空间会从小变大你的感受会从糟糕变得不那么糟糕甚至转为愉悦。

试着列出你在工作、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各种“不得不”,努力把它们转换为“我选择……因为我想要……”,实践多了,“牺牲感”就会慢慢消失,自主感、掌控感、幸福感会联袂而来。

我对以上文字有些共鸣,那就顺着写一写吧。

我做全职妈妈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牺牲感”特别强。想要出去工作的强烈愿望和现实情况的冲突,让我对“全职妈妈”这个身份一度爱不起来。

“牺牲感”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

当这种感觉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你有了“牺牲感”,你的另一半也会觉得委屈。因为他觉得他上班赚钱也很辛苦。对于家庭而言,也是辛劳付出。那这样就造成了夫妻双方的对立。

有一年,我在《非暴力沟通》上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责任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责任,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转念。我试着调整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情,而不是带着情绪去做事情。结果是做事情的效率高了,"牺牲感"少了。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列出了一项他觉得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开车送孩子上学。

当他琢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发现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更符合自己。他把“不得不”,换成了“我选择”开车送孩子去路途远的学校,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中的教育。

这是一个马上能够用起来的,转换心念的方法,可以即学即用。真的太棒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