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来北往》想起的一件往事
热播中的电视剧《南来北往》,得分很高,不仅如我这辈老年人爱看,也得到了如我外甥女这辈年轻人的喜爱。
我外甥女的点评触点在于:以前那种大院子的生活多好啊!人人互帮互助,好亲切!好温暖!
我们爱看这类年代剧,是因为我们一路走来,如果从剧本、人物、事件、置景、语言、服装、道具都真实地还原历史,就极其有共鸣。此类剧比较好看的,是《一年又一年》《人世间》《金婚》等。
这部《南来北往》第一集就把我勾住了。
当年火车上的拥挤程度活灵活现。
让我想起来当年的一件事。
那是1989年吧,那人在清华有个短期学习,在结束前让我想办法请假去北京汇合,这样也就省了一个人的费用,两人实现北京游玩的梦想。
我记得当时南通没有直达北京的火车,我是从无锡走的。
在无锡上火车前,碰到一个卖橘子的妇人,她很热,很疲惫的样子,坐在担子上,她吆喝我买橘子的时候恳求我能不能给她兑点零钱。
我买了点橘子,兑了二百块零钱给她,她给了我整钱。我把这钱放在行李包的外面小袋子里。
上了车,那是我第一次坐那么长时间的火车,二十三个小时的硬座。
那个拥挤程度,《南来北往》里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对面是两个同行的年轻人,和一个四五十岁的貌似农民。
我身旁一个,一看就是个老出差,话唠,还有个啥样的,我记不得了。
这个老出差,上车不多一会儿,就钻到我们的座位下睡觉去了。
如剧情里一模一样。
老出差和这人一样,睡在我的椅子下面四周都是男的,我上车就埋头看书,不时看看窗外。
对面那个农民,说话是我们这带口音的,他和我寒暄,我只好应酬。
到饭点的时候,农民热情地拿出茶叶蛋,我谢绝,他一连声说,吃吧吃吧,我也不好意思一直高冷,也从上面行李架上的包里,拿出橘子给他,他也不见外,慢慢的,就用家乡话聊得多些。
他不到北京,中途下的车。
我到下车前开始整理行李,发现那二百块钱不见了。
这钱是我兑换来的,我明明白白是放在包的外面口袋里的,包里其他的钱都在,就少了这钱。
我东掏西掏的,不敢吱声,跟谁说呢?也根本没像《南来北往》里那样,找乘警,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被谁偷了?我一直怀疑就是那貌似热情憨厚的农民,因为他下车后,对面那两个同行者问我,你们不是一起的啊?
是不是他们发现他动过我的包呢?不知道,这是个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