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微写作创新算法个人发展

#微写作Day2#元认知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10人  不忘初心2017

昨天读了阳志平老师的《工作谈 元认知学习法》中的一个章节,感到满满的能量,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新鲜的概念,刷新了我的认知:

算法心智,自主心智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将知识内化为本能
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
偏见大于平庸
年轻的时候尽量选择较难的事情做
等等

原来我一直在学的是外显知识,难怪学过甚至实践过的事情,再次遇到时还是要诉诸外求,不是Google就是问他人,学了那么多,其实都在表层,根本没有内化。

内隐知识,第一感觉,这不就是《思考快与慢》中的大脑系统一处理的吗?大脑系统一无意识且快速运行,不费脑子,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反应,完全受自主控制。一直以为大脑系统一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无法后天培养的,比如像条件反射似的,敲你膝盖腿就会弹起。内隐知识的获取似乎是先天本能的补充,后天也是可以实现的,大概就是习惯成自然了,当然得是好习惯。

其实是我孤陋寡闻或者一直欠缺思考了,我自己也有啊,比如我有十多年没有骑过自行车了,前段时间和家人骑车去海边,刚开始歪歪扭扭的,可是一会儿就顺利上路了。骑自行车这种能力作为一种内隐知识已经成为了我的本能,算是我的大脑系统一的职能了吧。

还有说中文,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刻意去捉摸怎么说吧。

为什么我们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或那种内隐知识,却经常不自知,也无法分享给他人?因为这是内隐知识的一个特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科技征服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的大脑,但基于人类认知的特殊性,我们每个人都还不太了解我们自己,即使是借助科技也有限。

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像阳志平老师、Susuan等能够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分享他们的内隐知识呢?这也间接提示了大家,内隐知识是可以修的并自知的,进而传播给他人,虽然难度比较大,这也取决于接收者的认知能力。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鱼是外显知识(大家都容易知道的),渔也仍然只是工具,提升个人的元认知能力才是根本。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解题思路,如何融会贯通,也算是授人以渔了吧,但是结果呢,学生或许考出了好成绩,但是出了校门知识就还给老师了。以我个人为例,在学校里我数学是数一数二的,现在我连微积分是啥都不记得了。在这个数学基础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年代,我却无所适从了。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呢?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可说不好,建议大家先去看看阳治平老师的工作谈。我只想说下我看过这其中一节(深度学习)后的一点感想:

诉诸自身,内求于心。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反省(Reflection)。这也是现在很多知识变现成功者的一个共同特质。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直白的讲就是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并进行调节的过程,和古人“吾日三省吾身”一样嘛。在计算机世界里,也有类似的反射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自身元信息,并加以调整,这也是人赋予冰冷的程序的元认知能力。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很多次想认真做反省,但总深入不下去,碰到痛处就下不了手。

喜欢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你需要将自己从别人的期望中抽离出来;你需要返回自身,体悟道心,让好奇心、乐趣本身成为学习最好的奖赏。

我可以不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可是我怕会陷于自己的期望中,另一个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