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
2017-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平馨燕月
最近,听老师说,班里很多孩子得了龋齿。这多少和孩子吃糖果有关。如何面对孩子无度吃糖果的问题。今天偶然听到了这个故事。很受启迪。
糖果的故事 “午饭的时间快到了,这时,孩子向妈妈要糖果。 面对孩子的要求,母亲也许会采取以下两种态度: 第一种,拿出糖果给孩子,吵闹孩子安静下来,然而这只是持续一两分钟的幸福,孩子觉得好吃,马上又想要另外一个,进而妈妈觉得孩子太得寸进尺了。从这一粒糖果中,孩子只获得了一种转瞬即逝的满足,却为自己买下了龋齿的隐患,甚至不断要求还会招来妈妈一顿训斥。 第二种,妈妈回答,不行,现在不是吃糖的时候。母亲拒绝孩子需求,表现出一种对孩子的厌烦,他全然不考虑孩子对糖果的渴望之情。 前两种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第三种,对话和理解。孩子真正需求的不是那一颗糖所带来的短暂乐趣,而是对爱的渴求,大人们应该通过对话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 妈妈,我想吃一颗糖。 是么?过一会儿还是现在? 现在。 哦,我知道了,整整一上午活动可把你累坏了,你需要点奖励,同时你也饿了。但是我们马上要吃午饭了,另外我也想要吃一颗糖,你想要一颗什么样的糖果呢? 我要巧克力夹心的…… 趁此机会,母子俩可以把他们知道的所有糖果的种类、形状、口味、颜色、名字及这些糖果的诞生故事都罗列出来,还可以自己发明糖果……菠菜口味糖果。 这是一种动动嘴皮子的乐趣,说着唱着低声轻语着,多么有意思。孩子会忘记他想要的糖果,因为他会一直记得这次美妙的谈话,由一颗糖果引出的与母亲亲密温柔的交流。 这也是一种丰富孩子自身词汇量的好办法。”
《与儿童交谈》的作者苏菲.谢雷写到,这样的沟通也好过思考:对于给还是不给糖果的问题,让我们不要再想了,不要再谈论了,也不要再静观孩子们为达到目的所做的种种尝试了,总之不要再冒险混淆孩子判断需求和欲望的能力了。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用词汇和言语来谈谈我们想做的事情。
面对孩子不能满足的欲望,正面管教倡导者阿黛尔也温柔地给出积极而富于艺术感与想象力的回应方式:亲爱的,我真希望…………(通过想象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心理)。
《与儿童交谈》的作者写到,拒绝会剥夺孩子渴望的权利,因为孩子的欲望也是构成其生命洪流的一条支脉,面对孩子的欲望,大人们表现出的嗤之以鼻,厌恶,忽视或否定,就是对孩子的嘲笑厌恶忽视和否定。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孩子对于电视的过度依赖让我们头疼不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让我们猝不及防,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很多都与孩子的欲望有关。 需求是有限的,重复的;欲望是无边无际,始终更新的。今天读到有关糖果的故事,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探索,我想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分享给大家很喜欢的一段话,让我们共勉。 “母亲并不是扮演满足孩子一切欲望的角色。如果孩子从小便混淆了欲望和需求之间的区别,那么则说明了父母教育的严重失败。 父母的角色是满足孩子一切基本生理需求,协助其成长,接受教育,成为自信的人,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在孩子受伤时给予温柔的抚慰。也就是说,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分辨自身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欲望,并学会对其说“不”,人类文明本质也出于此。”
糖果的故事 “午饭的时间快到了,这时,孩子向妈妈要糖果。 面对孩子的要求,母亲也许会采取以下两种态度: 第一种,拿出糖果给孩子,吵闹孩子安静下来,然而这只是持续一两分钟的幸福,孩子觉得好吃,马上又想要另外一个,进而妈妈觉得孩子太得寸进尺了。从这一粒糖果中,孩子只获得了一种转瞬即逝的满足,却为自己买下了龋齿的隐患,甚至不断要求还会招来妈妈一顿训斥。 第二种,妈妈回答,不行,现在不是吃糖的时候。母亲拒绝孩子需求,表现出一种对孩子的厌烦,他全然不考虑孩子对糖果的渴望之情。 前两种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第三种,对话和理解。孩子真正需求的不是那一颗糖所带来的短暂乐趣,而是对爱的渴求,大人们应该通过对话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 妈妈,我想吃一颗糖。 是么?过一会儿还是现在? 现在。 哦,我知道了,整整一上午活动可把你累坏了,你需要点奖励,同时你也饿了。但是我们马上要吃午饭了,另外我也想要吃一颗糖,你想要一颗什么样的糖果呢? 我要巧克力夹心的…… 趁此机会,母子俩可以把他们知道的所有糖果的种类、形状、口味、颜色、名字及这些糖果的诞生故事都罗列出来,还可以自己发明糖果……菠菜口味糖果。 这是一种动动嘴皮子的乐趣,说着唱着低声轻语着,多么有意思。孩子会忘记他想要的糖果,因为他会一直记得这次美妙的谈话,由一颗糖果引出的与母亲亲密温柔的交流。 这也是一种丰富孩子自身词汇量的好办法。”
《与儿童交谈》的作者苏菲.谢雷写到,这样的沟通也好过思考:对于给还是不给糖果的问题,让我们不要再想了,不要再谈论了,也不要再静观孩子们为达到目的所做的种种尝试了,总之不要再冒险混淆孩子判断需求和欲望的能力了。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用词汇和言语来谈谈我们想做的事情。
面对孩子不能满足的欲望,正面管教倡导者阿黛尔也温柔地给出积极而富于艺术感与想象力的回应方式:亲爱的,我真希望…………(通过想象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心理)。
《与儿童交谈》的作者写到,拒绝会剥夺孩子渴望的权利,因为孩子的欲望也是构成其生命洪流的一条支脉,面对孩子的欲望,大人们表现出的嗤之以鼻,厌恶,忽视或否定,就是对孩子的嘲笑厌恶忽视和否定。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孩子对于电视的过度依赖让我们头疼不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让我们猝不及防,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很多都与孩子的欲望有关。 需求是有限的,重复的;欲望是无边无际,始终更新的。今天读到有关糖果的故事,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探索,我想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分享给大家很喜欢的一段话,让我们共勉。 “母亲并不是扮演满足孩子一切欲望的角色。如果孩子从小便混淆了欲望和需求之间的区别,那么则说明了父母教育的严重失败。 父母的角色是满足孩子一切基本生理需求,协助其成长,接受教育,成为自信的人,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在孩子受伤时给予温柔的抚慰。也就是说,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分辨自身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欲望,并学会对其说“不”,人类文明本质也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