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爱的是学校,不是学习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不爱学习的。
小学五年级考试,数学勉强及格。上了初中,更是离谱,化学常常只拿二三十分。高三上晚自习,别的同学都在奋力刷题,我却在读《红楼梦》。
从小学到高中,印象最深刻的,无非是做不完的作业、打不完的瞌睡和老师的一次次批评。
真正喜欢上学习,是上了大学以后。
因为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目之所及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对学习不再有抵触心理,学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毕业工作后,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继而又喜欢上了写作。看书时,环境多么嘈杂,也可以读进去。写作时,无论深夜还是凌晨,持续三五个小时,也不觉得辛苦。
人到中年,竟然突然变得爱学习了。
回想几十年的学习经历,我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也许,并不是我们不爱学习,而是我们不喜欢在学校学习。
不喜欢在爱玩的年纪必须“三更起,五更眠”;
不喜欢被摁着头、橇开嘴“灌知识”;
不喜欢因为成绩差而受白眼……
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就算有几门自己喜欢的学科,也可能因为应试教育,把仅有的那一点兴趣消磨掉了。
教育一旦不能因材施教,很可能就会让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无趣的、辛苦的、没有意义的。还可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些科目、成绩差,受了老师同学的冷落,就断定自己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早早放弃学习或以叛逆对抗这个世界。
然而,同是不喜欢学校教育,聪明人却绝不会因此放弃学习,放任自己堕落。因为,学习从不仅限于学校给你安排的课程。
画画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唱歌是学习,做饭也是学习。
你可以不接受不喜欢的学科,你可以和整个制度作对,但你内心必须要有真正热爱,并愿意全力以赴创造出价值的东西。
只有让自己在某方面拥有强大的能力,你才可以用它反抗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这样,你的生活就不仅可以很理想,而且还会很丰满。
在一篇蔡澜回忆他读书经历的文章里,他这样谈到:
“我自认并不是什么反叛青年,但是不喜欢上学,倒是真的。”
“什么sin和cos,学来干吗?我又不想当数学家,一点用处也没有。”
“除了流学,我还喜欢旷课,从小就学会装肚子痛,不肯上学,躲在被窝里看《三国》和《水浒》,当年还没有金庸,否则一定假患癌症。”
“早上我上中文学校,下午上英语学校,那是我爱看西片,字幕满足不了我,自愿去读英文。但英语学校的美术课老师很差,中文学校的刘抗先生画的粉彩画让我着迷,一有时间就跑到他的画室去学……”
是的,蔡澜和我们一样,他也不喜欢学校,他也讨厌那些没意思的学科,甚至他还会旷课。但是,他并不讨厌读书,并不会因为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变成游手好闲、一无是处的懒汉。
他喜欢读书和写作,他喜欢电影和拍摄,他喜欢研究美食,他喜欢认识许多有才又有趣的朋友……
一句话,他有自己的叛逆,但也有自己的热爱和坚持。
于是,后来,他成为了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主持人和商人。
回望自己求学的几十年,我想告诉所有的孩子:
你可以不喜欢学校,但你不可以因此而放弃学习;
你可以不喜欢某些学科,但你要有自己终生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领域;
你可以否定无意义的部分,但要在否定后开创出自己更有意义的人生。
孩子,叛逆没有关系,但你一定要心有所爱,并愿意为所爱坚持走下去!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资格对某些规则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