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圈

2019年建企面临人才慌,你的证书会变得更加值钱!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144人  证才通2018

2019年建企面临人才慌,你的证书会变得更加值钱!

2019年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绝对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众所周知,建筑行业的“挂-靠”问题由来已久,虽然有种种打击挂-靠的政策,但迫于申请资质的硬性门槛所在,建筑企业不得不“顶风作案”。然而,这种情况随着主管部门的整治行动,变得更为艰难。

整治路线

1、2018年11月22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七部门联合围剿“挂靠”,对建筑行业“挂证”现象进行彻底清理。

2、2019年2月2日,住建部印发"挂证"专项整治补充通知,明确了6种社保不符情况不属挂证,自查自纠延长至3月31日,全面排查时间顺延至2019年8月底,指导督促时间顺延至 2019年11月底,其他有关工作要求的时间节点依次顺延;

3、2019年2月2日西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首批1354名社保存疑名单;

4、自2月2日之后又相继公布挂靠从疑名单,南昌、江苏、广东、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西安等省市预计已超过百万。

一层一层政策的发布,一遍一遍的严查,看来主管部门决心要把“挂靠”清理干净。

身不由己的建筑企业

建筑企业想接工程,必须得有企业资质。而想申请企业资质,就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会在施工现场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却是资质申请门槛中的硬性规定。建筑企业想要获得资质?只能去找证书挂-靠了。

”挂靠”被彻底围剿后,建筑企业想要申请资质,就得去找那些真正有志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人员,跟他们建立起实质性的劳动关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持证人员并不想从事建筑行业,他们不过是想给自己加个砝码罢了。

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要么铤而走险,要么黯淡离场。

经过这样的一轮清理,屹立不倒的只有少数真正有实力、有人才的企业,很多中小建企无缘参与行业竞争。

严查“挂靠”就能规范市场秩序?

挂靠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顶层设计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偏离。

真正有技术、有经验、在施工现场实打实练出来的人不被政策认可,有证书没技术、甚至可以说在施工现场无效的人员却成为硬性指标。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些持证人员,工程就干不下去了吗?

有了这些工程师,就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吗?维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不是靠清理挂靠就能治愈的。去掉这些人浮于事的指标,给那些有技术、有经验的实干人员正名,啥萝卜安进啥坑,将实际情况与顶层设计匹配起来,才是规范秩序的好方法。随着建筑行业改革越来越实用化、人性化,也许未来会有真正的良方。

随着政策一步一步的打击,严查,好多建筑企业也因此而被撤销了资质,那么好多类似的建筑企业该如何继续存活呢?主要有两个办法:

①只能重新去招聘新的工程师去完善自己企业的机制和资质,那么工程师需求量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②给予有证书员工一定的鼓励措施,让自有员工更多的参加考试,培养自己的“有证人”才是最根本的措施。也是长远之计!(自我造血)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持证上岗是企业和从业人员未来的必经之路,对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持证上岗,作为建设行业部门管理整个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必须具备和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让自家员工充分认识持证上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员工中持证人才数量,打造和培养一批高技能证书人才,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加砝码。同时也要做好持证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复证工作,使其技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建筑企业将面临人才荒

当前各地区打击挂靠,建筑人才市场出现了空前的建造师短缺现状,不信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持证有效人数程减少趋势,但减少数量有限。失效数量也在增加。说明目前注销的数量大于新注册的数量。目前大幅减少的证书(起码去掉30%以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社保要求大幅降低了可用证书的数量,未来证书市场,剩者为王!

所以,有证的建筑人不用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证书的建筑人恰恰赶上了红利期,此时证书的价值才真正体现!这年头谁还害怕多个证啊!你说对吗?

内容来源网络,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证才通平台立场。证才通,专注持证上岗招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