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
九月,菊有英。醉美中秋,又到赏菊好时节,一壶好酒,一片清秋。
菊花绽放,在山野,在路旁,缕缕幽香,沁人心脾,花瓣如丝如乳,层层叠叠,宛如节日里天空中燃放的朵朵烟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万花已凋谢,菊花粉墨登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诗人笔下历来是倍受推崇的。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他视菊花为“候时之草”,不从群芳、俭让春夏、傲立寒秋。
尤其是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是抬高了菊花的“身价”。
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
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家家菊尽黄”,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
就如白居易在《白牡丹》中所言:“白花冷淡无人爱”。
唐朝崇尚紫红色,所以花卉培植都以紫红为贵。
唐朝中宗时代,就已经培养出了观赏用的紫菊花,“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这是给中宗皇帝的重阳节观赏花卉。
但是白菊花的人工培养,则明显是在中唐偏晚时期。
当时的丞相令狐楚对白菊情有独钟,当年他曾在河南宣武任节度使,回京后便把河南的白菊花移植到京城。
不多久,这些菊花繁茂成丛,清美多瓣,格外显眼,有着和黄色观赏菊一样的美丽。
而最早描写白菊花的,是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他们被丞相令狐楚邀请到长安的宅邸,去看白色的菊花。
看到白菊花的瞬间,刘禹锡和白居易也甚为惊讶,刘禹锡不禁赞叹:“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菊花如雪,晶莹安静,那白色的菊花像仙人披着的白色的道袍,像仙女不涂抹脂粉,而且白菊花的香气更浓烈。
而作为园林专家的白居易也赋诗一首:“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姓白,且最喜欢白牡丹,白莲花,一看见这几丛俏皮盛开的白菊花,那简直就是入了自己的眼。
令狐绹可能不是种白菊的第一人,但是唐朝京城的白菊花,因为有了令狐楚的白菊花而异军突起,成为了一个新的菊花亮点。
令狐楚死后的十年,李商隐拜访恩师的故宅,这里人去花空。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师徒把酒,霜天万里,白菊缤纷,这样的情景,李商隐每每忆起,心中都充满温暖和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也许是受恩师熏陶,李商隐对白菊亦是情有独钟。
他的这首《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极具匠心,堪称咏白菊的经典之作。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唐•李商隐
赏析
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
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
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花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花英。
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
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
黄金实:指菊花。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花的赞美。
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实”即花。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花”之句。
“英”也指菊花。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
“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
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花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三、四句的意思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繁盛的白花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
素:白。素色:白色。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
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
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花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来的,哪是人世间的凡花俗卉呢?
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
五、六两句的意思是分开来仔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
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花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如水晶般明亮。
小摘:喻花未盛开。云母:谓花似白云母。
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
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
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
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
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花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花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称:适合。
含香:鸡舌香,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宋时按沈括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
《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应劭为汉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后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芬芳。
五字客: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
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
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
得地:犹得所。
七、八两句,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
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花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
“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
《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
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
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
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
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
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