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我爱社群营销

行动类社群的价值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1人  筱梦同行me

行动类社群是个大的概念,有没有什么原型可以参考呢?

就拿趁早女性社群来举例吧。曾看到一篇关于趁早女性社群准备推出app的报道("戳破知识付费的假面 趁早有自己的新花样"-亿邦动力网,点原文链接),其中一些有关行动类社群的观点值得大家参考,一起来摘录并解读一下。

简单介绍一下趁早

最新的数据是:

四年时间,女性社群趁早用120个读书会,78个跑团,2个自营品牌和多个自媒体大号缔结了超过300万读者、50万线上买家、30万线下死忠粉,整个体系触达超过600万人。

解读1: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你没读过的书我来帮你读,你没去过的地方我来帮你描述,这一层级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但它只是兴趣启蒙或知识普及,变相出版并不是知识学习。“大量浅显的内容打着提供知识的旗号,粉饰出一种假象,让用户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但接受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根本不能消除焦虑,往往会越学越焦虑。”

她介绍,趁早的内容付费和上述模式不同,会让用户在“知道”的基础上,还能“学到”并且“做到”。

有这样一个观点:

人生几大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其中第二个层次便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对应这个表格里的第一个学习深度。

绝大多数的知识付费类,都是在知道的这个层面做文章

除了解决你的焦虑,和了解到一些二手的知识,对改变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做知识付费社群,来钱更快,你懂的。

解读2:行动类社群的四个价值点

真正的知识学习是反人性的,但好学生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到愉快的技巧,包括追赶榜样、得到激励、有人陪伴和发现自身的成长等,而这些愉悦是可以系统操作的。

追赶榜样

"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乌合之众》

在减肥社群里,需要一个半年瘦二十斤的"上帝"。

在跑步社群里,需要一个坚持跑步十年的"上帝".

在创业社群里,需要一个1年拿到A轮的创业者"上帝".

你的社群,毫无疑问,也需要一个适当的"上帝"。

得到激励

激励的手段在社群中很重要

即时且正向的激励是社群活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行动类服务社群。

这个激励可能是一声喝彩,一个社群的奖章,也可能是一个与去年的对比成长的记录,形式有多种多样。

看下跑步类社群悦跑圈的奖章都卖到某宝上去了。

有人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与社群里的"上帝"相比,结伴一起挣扎,一起改变的队友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这是行动类社群的重要机制。

发现自身成长

连接上面三点:

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

行动类社群的最终目的是让社群成员发现自身成长。

解读3:内容分层,并提供服务

“内容让人天然分层,也就是让需求分层。我们内容覆盖的场景越多,就可以更细致地标签化用户,以内容场景为单位,让每个场景下的同类相认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内容是筛选人群的最好方式。

因为,特定的人群总是对特定的内容感兴趣,例如:

以创业为主的人群不会关注美术爱好者的圈子

心理学爱好者的俱乐部不会关注工业互联网协会

营销爱好者的圈子不会主动关注海洋渔业部落

所以,一旦人群对你发布的特定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就是你所建社群的目标人群。

你的内容也成了你的社群天然筛选器,如果社群有门槛,懂的人自然懂,你也无需进行面试,无需进行笔试了

再次小结:行动类社群的3大价值

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 让社群成员发现自身成长,这就是行动类社群的3大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