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一道看起来简单的数学题,揭示了指数基金投资的原理

2020-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巴西哥

01

最近在万维钢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中,看到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数学题。

当然,这个数学题其实并不来自万维钢本人,而是来自另外一位数学家——约翰•保罗士。

这位数学家在股市亏得一塌糊涂,所以写了一本书来警示世人,这本书叫做《一名数学家玩转股票市场》,里面有一道看起来简单的数学题。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

假设在一个有很多只股票的市场里,每一周每只股票的股价要么上涨80%,要么下跌60%,可能性各占一半。

那么,如果你手里有1万元,每周一全额买一只股票,周五全部清仓,你的收益如何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算一下哦。

02

估计有些小伙伴可能是这样算的(C):如果有一半的可能性上涨80%,一半的可能性下跌60%,平均下来是赚10%。如果每周都能赚10%的话,那么一年(52周)下来,经过复利的奇迹,就是1.1的52次方。也就是,如果投资1万元,年底会有142万元。

一种算法,by 巴西哥

很心动的感觉,有木有?

还有小伙伴可能是这样算的(B):假设第一周上涨0.8,第二周下跌0.6,那么投入1万元,1年以后会变成6.2万元,也是很不错的数字嘛。

另一种算法,by 巴西哥

那么,你是B还是C呢?

03

万教授的书里告诉大家,第一个算法是有问题的,142万元是整个市场的平均回报,但不是投资人可以拿到的回报。

巴西哥也告诉大家,第二个算法是错的,因为上涨和下跌不是按照简单的加法计算,而是应该按照乘法计算。第一年上涨80%,第二年下跌60%,不是净赚20%,而是亏损28%!

如果按照这道题目的投资方法,投资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按照这个策略投资1万元,一年之后还剩下1.95元。

从142万元到1.95元,差距也太大了吧!

仔细算算就知道咋回事了。

你最可能的结果(A),是一半时间你的资金增长80%,一半时间亏损60%,那么你的资金要乘以1.8的26次方,再乘以0.4的26次方。也就是每两周亏损28%,一年后只剩下1.95元。

下图假设第一次赚80%,第二次亏60%,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真正的算法,by 巴西哥

也就是,你以为你是B或者C,实际上只是A。

是不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04

进一步,万教授举了一个两周的例子,按照上面的策略存在4种可能,收益分别是1.8*1.8,1.8*0.4,0.4*1.8和0.4*0.4,也就是32400元,7200元,7200元和1600元。

他们的平均值,是12100元,正好是1万元乘以1.1的平方,而1.1正好是1.8和0.4的算术平均值。

但是最有可能的结果,是7200元,正好是是1万元乘以0.72,而0.72是1.8和0.4的几何平均值的平方。

数学上有一个定理,N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

因此,万教授宣布,虽然这只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个人收益是很可能跑不赢市场平均收益的。

真是细思恐极啊!

约翰•保罗士的领悟,真是够痛够深刻!

05

万教授进一步指出,前面的平均收益142万那么高,而个人只能亏到只剩1.95元,原因在于我们都“被平均”了。

如果有人运气特别好,每次都赶上了上涨80%,52周后收益将是18,800,000,000,000万元。

而即使运气特别差,每次都下跌60%,那么52周之后也就是接近0,不会成为负数。

也就是,上不封顶,下有封底。

最后平均的结果,就是142万。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有个平均结果就挺好了不是?

仔细想来,这个数学家的假设还是蛮有实际依据的。因为长期来看,美股的年化收益率就是接近10%,而如果把这里的52周换成52年,买入指数基金52年后的理论收益可以达到142万,翻了142倍。

而在股票市场中,总是有某些股票涨幅远超大盘,正是它们拉高了市场平均值。

苹果公司8年股价走势 标普500指数基金8年走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约翰•博格的有句话特别有道理。

与其在稻草堆里寻针,不如买下整个草堆。

而这也是他被人们称为“指数基金之父”的原因。

06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因为收入在逐渐积累,所以只能选择定投的方式来投资。那么定投的收益率如何呢?

在书中,作者举了三个不同的投资策略。

1、总共有1万元资金,每次都买一只股票。运气特别好的话可以挣很多钱,但最可能的结局是几何平均值,变成1.95元。

2、总共52万元资金,每周一投入1万元买股票,周末卖出。结果是一年下来有10%的利润,变成57.2万元。

3、如果资金和时间充裕到可以不顾交易成本,去买市场所有的股票,那么按照市场算术平均值滚雪球,一年下来变成本金的140倍。

这里的第三个策略,就是大盘指数,不过现在实际上门槛可是低得多了,100元起购,要不要了解一下?

第二个看起来很像是定投嘛。不过,其实仔细看下来它并不是,因为定投是买入并持有,而不是立马买了就卖。

为了拉平比较,我们假设每周只有1/52万元用于定投,购买市场所有股票(指数基金),那么一年后的总投入也是1万元,总收益是27万元。

定投指数基金的差异对比,by 巴西哥

也就是,在一个52年、年化收益率10%的定投方案中,你最后的收益只有一次投入的大约1/5。

07

我觉得讲到这里,对我们普通人有几个启示。

第一,即使在一个整体上涨的市场里,想取得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是很难很难的,不如积极拥抱指数基金。

第二,这充分说明了,早日积累投资第一桶金的重要性。如果尽早完成积累,就可以尽早开始进行复利增长,更早实现财务自由。

第三,为了扩大收益,需要坚持在低估时候定投指数基金,买得便宜是硬道理,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收益。

当然,投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最近的危机造成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可话说回来,危机危机,危也是“机”。

不如,定投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