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充电行动第一天——《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陕县1571景晓娜

    这本书中好多内容都设计了我面对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的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行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会不谋而合的大众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在阅读过后可谓真的是又一次心灵的撞击,就这样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次反问、甚至质问;很多次无奈、叹息;很多次向往、膜拜;很多次感慨、激动……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在写给教师的教育遗嘱中所郑重提到的。其实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无须多言,每一个教师都深知阅读的必要,诚然明白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和书中所写的一样,作为现代大教育环境背景下的我们,面对了大量的复杂工作,工作量达到20课时每周,面对每天都需要“处理、解决”的学生,面对公开课、汇报课等的筹备,面对各级各类的比赛,为职称评定的诸多奋斗……所以我们可以大声地喊出“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看书”。

书中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及的在帕夫雷什中学有一个具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的课上的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的教师和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笔记。当询问这位历史教师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备出这样一节精彩的课,他的回答是:用终身的时间备每一节课,但今天这节课只用了15分钟。其实透过他的回答,的确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以其丰富的底蕴,自己广阔的视野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感染,在他的课堂上或许早已经超越了教材教参,他就是凭借了自己强大的知识优势和精神魅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甚至照亮了学生今后寻求知识和人生理想的道路。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或许这不是神话,只是需要我们有更丰厚的知识底蕴,试想作为一个教师上课时已经不被框于课本的本来结构逻辑中个,可以随意调整自己,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式的教学,在丰盈的知识长河中学生当然会自由驰骋。所以无论多么忙,一定要坚持阅读,不为任务而阅读,只为自己而读,就像其中一个章节提出的: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跟我们呼吸一样的自然行为。

只有教师读书才能最终成为改善自身改变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其实本书中提及的很多内容,都无疑显示了阅读的重要性。

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

很多时候我都会被教师紧凑、精准的教学流程感叹,看到教师能把每一个环节不差分毫地完成教学,我由衷地钦佩,一度作为自己学习的丰碑。然而细细想来这些教学流程如此紧凑,一步步一环环将师生牢牢地套住,学生的每分每秒都几乎“被安排”了,什么时候讨论、多少时间交流等等。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学生能够负荷这么多工作吗?课堂中的每一份、每一秒都完全把学生框在教师预设的思路内,不给学生任何喘息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难道真的对学生有益吗?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而言真的是高效的吗?   

其回答是不言而明的,虽然教师循着新课标强调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但不免还是在挖空心思打造一个个精致的框,让学生紧绷着神经在框框中打转。所以前面提及我感叹钦佩的那些“始终快节奏、看似教学效率极高的课堂”,学生真的能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吗?其实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人的智力活动需要有张有弛,而非一直绷的紧紧的,我们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有时则要适当加快节奏,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喘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自由,适当的等一等、放慢你的脚步,或许就是这一分一毫就恰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有效教学”绝不等于“上课时间的精确、把握无误”。无论如何,课堂不是军营,学生不是玩偶,不要拿“有效”“智慧”这些词语剥夺孩子思维的片刻喘息。

21天充电行动第一天——《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