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我昨天想到了你
2020-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点水成眸
今天是孔子诞辰,我特发感慨,假如孔子活在当下,他遇到我面临的事情,他会怎么办。其实,昨天,我就想到他。
这几天心里挺烦的。
刚刚送了一届初三,本想回到初一去,但由于学校老师缺少,我还是继续接受初三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说跟抓教学的校长提出到初一教学去的愿望,但还是被校长的“谢谢老大哥的支持”委婉而又恳切热心的话语打动了。
不涉水,不知水深浅。当走入教室,开始又一届初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我懵了。上课静悄悄,学生不管会的还是不会的,都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知道,这个课堂是他们的舞台,我充其量只是个导演,或者说,我只是保安,现在我一人独说独话,效果可想而知。
我喜欢灵动的课,活泼的课堂,也正如此,我的课也常常是那样。我的课上,学生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命活泼泼长。但现在的课却不是,而是沉闷压抑得如死水一潭。
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大气豪迈,不读得地动山摇,那就不是这首词。但无论我怎么去调动,去变换方式地调动,还是收效甚微。最后,我只能仿衡水中学读书的形式,让他们站起来读,手臂斜上举,双手各执书的一边,头稍上扬,让声音向斜上发出。没想到,他们站的姿势却慵懒涣散病殃殃的,于是,我提出要求,双脚并拢,双腿挺直,挺胸收腹,手臂伸直刚劲,双手用力拉紧书边,气守丹田,张大嘴巴,吼出诗句。渐渐地,身体站姿的要求加上声音的吼鸣,他们的精神就不一样了。比一比谁读得有气势,赛一赛谁读得有感情。最后,课堂终于活了。待他们坐下,他们那股劲儿渐渐又没了,还是归于死寂,我不郁闷谁郁闷啊。
昨天课上检查《岳阳楼记》的词句翻译时,我发现,一大片的孩子不会,课文根本不会背,哪里能进行语段的默写和词语的翻译呀。这篇文章是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的,暑假网课时复习过,开学再次复习了。没想到,还是那么多学生不会。于是,我让不会的站起来拿书先把课文背了,真没想到,站起来一大片,班级一半的人站了起来。我更懵了!再仔细打量全班中游偏上的学生还不足一小排,仅仅七八人啊。我一下子沮丧到了极点。工作几十年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从没看到如此的一个班!
结合这段时间的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批阅,我更加确定了我的感觉:班级优生稀,中等生少,后进生一大片。
怎么办?怎么办!
于是,我想到了孔子,就在昨天下午,我想到了孔子!
学生不好改变,那只有改变我自己!调整调整再调整。于是,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调整:课上预习10分钟,课上作业20分钟,课上点拨10分钟,课上消化5分钟;不求点拨面面俱到,只求一点突破。作业上分层,基础薄弱的孩子就完成基础性的作业,基础好点的进行拓展性作业。
那就是孔子的一种教育思想的具体运用,那就是因材施教!假如孔子活在当下,他会怎样做呢?他赞同我的做法吗?不知世上有没高手能帮我问问孔子去,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