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重要性你可知道?
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中,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
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
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自己的父亲当成偶像。这个时候的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并期望在心智成熟之后,能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去上学,或者小小年纪情绪障碍,这样的孩子见多了以后,发现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多都有一个“缺位”的爸爸。那么,父亲的缺位到底对家庭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父亲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缺位有时候指的是空间上的缺失:如常年不在家;缺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心理上的缺失。
一个17岁的高二男孩说,父亲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因为在我童年需要他的时候,他经常不在。唯一给我的记忆是,我淘气了,他拿尺子打我。现在他想要和我沟通,想要拿他的所谓的人生经验来指导我,我都觉得他太老套,太低级了,总之,现在不想和他说话。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互动也影响了孩子的表现。有一段录像,一位七个月大的男孩在母亲的鼓励下,在床上努力地爬向母亲所在的地方,每当他快接近母亲时,在一旁观看的父亲就会一把把他举起来,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孩子没有哭,继续看着母亲,努力地爬,中途他似乎爬得有些累,一头倒在床上,歪头看着父亲,似乎是在寻求他的帮助。母亲上前去抚慰孩子,父亲再一次把孩子抱走,孩子仍然没哭,父亲把孩子抱起,举高,如此反复。这就是父亲和母亲在养育孩子方面的差别。
母亲倾向于关心孩子,接纳孩子,害怕孩子失败,而父亲倾向于鼓励孩子探险,承受挫折。最重要的是父亲和母亲都要在孩子身边。尤其父亲把孩子高高举过头顶,母亲一般会在一旁非常担心的看着,孩子则会幸福的尖叫,会说话的话可能还会叫再来一次。
通过这种活动,他能够感觉到父母对自己不同的关照,母亲的关爱,父亲的接的住自己,很轻松,很自信。从和父母的互动中,逐渐成就孩子的细腻和阳刚的性格。
3-6岁的孩子有很多不能言说的恐惧,比如怕黑,怕怪物。父亲就是孩子想象中的强人,是相助孩子人生的贵人。
有时候并不在于父亲真的做了什么,而在于有父亲这么一个人物形象的存在,就足以让孩子心有雄兵百万了:好的父亲上天可以给我摘月亮,入海可以帮我打怪物。
比如说,孩子因为下棋总想赢,输了就乱发脾气,乱丢棋子。比较好的策略是,爸爸要能够承认孩子的竞争想赢的需要,并能包容孩子竞争的表达,但是能平和的坚持,不做无原则的退让或者简单粗暴的对待。让他在规则中体验获胜的喜悦,同时承受失败的痛苦。
父亲的爱,是有节制的爱。比如说,餐厅不可以大声喧哗;不给买玩具就乱发脾气,或者动手打人就会获得剥夺看电视的权利。父亲为了让孩子学会规矩、内化规矩,自己就得遵守规矩、例如即使孩子再不听劝,父亲本身都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哭闹。
许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会理所当然的全身心投入在育儿事业上,从而忽视了与宝爸的交流。要知道宝爸也是会偷偷吃醋的。不仅做个好妈妈,同样是位好妻子。
在和宝爸交流育儿经的时候,不必总是高高在上育儿权威的模样向宝爸单方面传授方法和经验。宝爸是家中的男性角色,对宝宝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妈适当的示弱,让宝爸发挥长处,不仅宝爸乐意,对宝宝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