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微生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不较劲的智慧

说到苏轼,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达乐观。无论是《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江城子》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亦或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总之,苏轼这种豁达乐观的积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行香子·秋与》,却一反苏词平常的豁达乐观,而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以及对自己风烛残年的悲伤。概括来说,它是一首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的悲秋之作。与寻常悲秋之作所不同的是,苏轼这首词集合了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

那么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据记载,公元1095年,也就是宋哲宗绍圣二年秋,苏轼在贬所惠州写下了这首《行香子·秋与》,而当时的苏轼已经六十岁高龄。所以当苏轼看到萧瑟的秋景,除了勾起了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还有对时光易逝、生命短促的感慨。虽然苏轼晚年的这首词很少有人知道,但它无疑道尽了人生愁苦,不忍卒读。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首先,我们来看词的开篇三句“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即昨夜霜降寒风骤起,先行吹落了梧桐叶。而我满眼都是因风而落的梧桐叶,便深感自己衰老的面容无处回避了。众所周知,悲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而这里的“霜风”、“梧桐”便是渲染秋天萧瑟氛围的典型景象,它也奠定了全词悲凉凄婉的基调。

紧接着的两句“问公何事,不语书空”,承前面的“浑无处、回避衰容”,即苏轼本来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愁苦,但因为四处都是萧瑟的秋景,故而掩饰不住自己的衰容。所以当“霜风”问苏轼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他只好不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从这两句的意思来看,苏轼主要抒发了一种有冤无处诉的愤激之情,同时也有无人能够理解的孤独之感。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则是对苏轼愤激之情和孤独之感的细节描写。它的意思是说,人老了,就一时沉醉,一时抱病,一时倦慵了。读到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苏轼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主要是通过萧瑟的秋景,来抒写自己的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而在下片中,苏轼虽然还是写景抒情,但也包含了议论的意味在其中。

然后,我们便来看过片三句“朝来庭下,飞英如霰。似无言、有意伤侬”,即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落花宛似飘雪,虽然无言,却片片催我老、病。显然,这是苏轼对自己目前处境的概括描写。那么苏轼适逢这样的处境,他准备如何面对呢?办法也就是接下来的几句“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它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如将这世间万事,都交给千钟美酒吧。任凭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这里的“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眼花”,也就是视线,即人老了,视力就差了。“烛花”,指蜡烛的火焰,也就说明了苏轼此时的孤独处境。显然,苏轼的这个办法,就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它透露了一种对社会和人事的无可奈何之感。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他的内容便是借秋天病愈,抒发了自己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以及风烛残年的悲伤。总的来说,苏轼晚年的这首悲秋之作,道尽了人生愁苦,可谓惹人心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