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相信,等于自欺欺人
我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总是听长辈说年轻人太天真,因为年轻人不坚定见识少心太散之类的负面评价。但当我工作多年之后回顾“那些年的天真”时我发现,一个人的盲目相信,跟他的年龄无关:
岁数大,不等于悟的透;混社会混的久,不等于越混越明白。对于经验的积累,岁月的沉淀只是促使你成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这个社会反馈给你的各种现象和感觉。
我跟大家举个例子:
很多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在骗子构筑骗局的前期(比如拿起电话说喂喂我是你领导之类的说辞)就会识破这个骗局。然后选择挂断电话或是戏弄对方(这并不少见)一阵子再挂断。
诈骗电话大多拙劣不堪甚至有些内容编造的让人啼笑皆非。但我们总能在一些新闻渠道内听到有人受骗上当:有学历高的,有岁数大的,受骗者的财富也是划分不一,有些是穷人,有些还有一定的家底。
在一些人普遍认为“学历低,年轻,穷人才会没见识才会被骗”的时代,现实一次又一次拍打着无知者叫嚣的嘴脸:盲目者,不分学历,也不分岁数,更不分穷富。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盲目的相信一些事,并不是对这种事情真的就倾注了所有的信任,而是害怕自己判断失误,于是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也有时是因为固执的相信某些现象所营造出的真实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懦弱的人固执起来很可怕,幼稚的人坚定起来更可怕。
一个人想要不盲目的活着,首先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睁眼。
睁眼是什么意思?三层意思,第一,评估现状与目标的差异。第二,接受客观的分析。第三,听劝。
第一,就是让自己明白现实与所相信的事物之距离:太远的相信,只是基于期望的渴望,这样的相信,就是蒙蔽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眼睛:看似胸有成竹,实则胸中无数。
第二,接受客观的分析,就是评估相信是否盲目的现实方法。很多时候所谓的盲目并不是孤注一掷,而是分不清客观的价值:认同并理解自己的客观分析,才能主导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不是让自己的主观任由他人的摆布。
第三,听劝。这个建议其实很微妙:有些时候劝是帮人,有些时候劝是害人,所以怎么听劝得看劝说者的立场和平时的表现以及利害关系而定。但是听劝本身是可取的,旁观者清这四个字,也许不完全对,但终归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