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人类心理学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
以下是对本公众号之前编写的心理学偏差简述:
3-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列表(001-006),简述如下:
001,Ambiguity aversion 不确定性厌恶:金融领域有案例,它可能解释了人们不愿意在工作场所采用新做法的原因。
002,Anchoring 锚定效应:做决策的时候,过于依赖初始信息,谈判、拍卖及其他涉及交易的环节都可能用到。
003,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实体信念,人类通常使用人类价值观、经验来诠释世界,来推理其他不太熟悉的现象,比如推论AI、机器人、外星人、以及虫鱼鸟兽等,人类中心主义会导致人类提高自己的生物地位,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失真,对环境进行破坏。
004,Anthropomorphism 拟人化:将动物、物体和抽象概念描述为具有类似人类特征,情感和意图的倾向。比如,打雷与人类发怒等等。艺术有时也是偏差,而缺点又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05,Attentional bias 注意力偏见:人们的感知倾向于受到当时反复思想的影响。有意的偏见可以解释个人未能考虑其他可能性,因为具体的思想以某种方式引导了思路。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临床中可利用它进行一些症状的治愈。
006,Automation bias 自动化系统偏差:自动化系统偏差是人们倾向于支持自动决策系统的建议,并忽略在没有自动化的情况下产生的矛盾信息,即使它是正确的。过于依赖自动化辅助设备会导致“自动化滥用”,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认知可能导致“自动化废弃”,均会导致错误,所以这是一个动态过程。自动化使用、废弃会影响到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制定,行动选择以及行动实施。
3-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列表(007-012),简述如下:
007,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得性启发法:倾向于高估某些事情的可能性,因为这些事情不寻常、调动了我们情感或者最近发生。人们根据某种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方法。那些很容易就能回忆起来的信息,被认为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更平常,这种认知策略就是可得性启发,又称获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坐飞机比坐汽车更危险?
008,Availability cascade 可用性级联:一旦某些事情传播开来,尤其是那些不寻常的事情,会产生极大影响,涉及危机公关等领域。
009,Confirmation bias 确认偏见:确认偏见,也称确认性偏见或偏见,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信息,并加以片面诠释。
010,Bandwagon effect 从众效应: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倾向于直接遵守或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理性接受,最终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011,Base rate fallacy 基础概率忽视:如果提供基于基础概率的一般信息和基于某案的特定信息,那么思想倾向于忽略前者并专注于后者,即在主观判断时倾向于使用当下的具体信息而忽略一般常识。人脑天生热爱形象鲜明的画面而不是数字。
012,Belief bias 信念偏见:信念偏见倾向于根据结论的合理性来判断论证的力度,而不是证据的强烈程度。一个人更有可能接受支持与他的价值观、信仰和先验知识一致的结论的论据,同时拒绝对结论的反驳论据。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3):富兰克林效应,简述如下:
013,Ben Franklin effect 富兰克林效应:富兰克林根据自己经历的一个事件,总结了一句话:“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富兰克林效应是一种心理偏差,大致过程是:我帮助了你,我为什么帮助了你呢?是因为我对你感兴趣吧?于是,潜意识里进行了“自我偏差”的调整,并最终反映在行为上,确实对你产生了兴趣。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4):伯克森悖论,简述如下:
014,Berkson's paradox 伯克森悖论:Berkson's paradox 是指两个通常独立的事物会在特定场合下关联起来,由此产生的相关性容易带来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两个本来无关的变量之间体现出貌似强烈的相关关系。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5):偏见盲点,简述如下:
015,偏见盲点,即关于偏见的盲点,它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少偏见,或者能够在别人身上识别出比自己更多的认知偏见。Scopelliti 说:“我们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偏见视而不见的程度对决策质量有重要影响。 偏见盲点是一个阻止人们改善决策的强大障碍。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简述016-030),简述如下:
016,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旁观者冷漠,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当有其他人出现时,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不采取行动的倾向。
017,Choice-supportive bias 选择支持性偏见,当我们回想起过去的决定时,我们会歪曲记忆,使我们做出的选择看起来是最好的。结果,我们对自己和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并且对错误的决定不那么后悔。
018,Clustering illusion 聚类错觉,是实际上随机的序列中看到模式的认知偏差。它是一种与赌徒的谬误有关的一种症状,有时被称为“热手谬误”,因为篮球教练和球员之间的共同信念是最好使用“手热”的球员。
019,Confirmation bias,确认偏见,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东西。寻求证实我们的信仰是自然而然的,而寻找与我们的信仰相矛盾的证据违反直觉,这是我们大多数信念、想法形成的方式。
020,Congruence bias,同余偏见(全等偏见,全等,即几何学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用语)是一种研究中的偏见,指的是人们过度依赖假设的直接测试而忽略间接测试。在生活中,一旦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拒绝考虑替代方案。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有其他选择需要考虑,而且我们会一直强化之前的概念,不进行修正与改变。
021,Conjunction Fallacy 同时发生谬误,指的是感受谬误,即:多个特定条件比单个一般条件更可能。这个谬论的最常被引用的例子起源于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琳达今年31岁,单身,直言不讳,非常聪明。她主修哲学。作为一名学生,她对歧视和社会正义问题深表关注,并参与了反核示威活动。哪个更有可能?A,琳达是银行出纳员。B,琳达是银行出纳员,活跃于女权主义运动。85%的受访者选择了选项2。这种代表性启发式使我们看到人类天然地会认为更具特色的事物更有可能发生,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好小说(和好谎言)包含许多具体和有说服力的细节。在数学上,一个更简单,更一般的命题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真实,但通过我们偏见的心理视角看,更可能更详细和具体的命题。
022,Conservatism (belief revision) 保守主义(信仰修正),在认知心理学和决策科学中,保守主义偏见是人类信息处理的偏见,指的是在提供新证据时不充分修改一个人的信念的倾向。这种偏见描述了人类信仰的修正,其中人们过度权衡先前的信息,对新证据信任不足。该偏差可能跟锚定效应有关。
023,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持续的影响效应,即人们最初被给予了一个信念或想法,即使被告知它实际是错误的,也难以消除对它的认可,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持续影响效应。在他们的研究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该影响的唯一方法是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们首先听到了错误的事实。
024,Contrast effect 对比效应,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判断本质上都是评价性的。人们可能想知道某个等级是好还是坏,或者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什么样的,很少能以绝对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判断通常是相对的,并且来自比较。也就是说,判断主要是针对某些“比较标准”而对目标的评估。判断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它们与之形成对比的比较标准(也可回忆下“锚定效应”),假设你刚刚决定买一套新西装,很快,聪明的销售人员为您提供了一个与西装相得益彰的昂贵领带,与套装的价格相比,领带似乎并不太贵,但如果没有套装引出的比较标准,你可能永远不会考虑购买如此昂贵的领带。
025,Shy Tory Factor 害羞的保守党,它用来解释民调异常,其中英国的长期保守党的确比预计的民意调查更好。主要的解释是人们经常在投票站的隐私中悄悄支持保守党候选人,但选择不告诉投票公司。害羞的保守党因素出现在1992年大选和2015年大选中。它也可以指代:提出一种比一个人的真实观点更具社会正确性的观点的倾向,以避免冒犯任何人。
026,Curse of knowledge 知识的诅咒,人类极容易高估别人理解自己表达的程度。“一旦我们知道某些事情,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想象不知道它是什么感觉。”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 1990年的研究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她把人分成两组:敲击者和听众。敲击者选择了25首普通曲调列表中的一首歌(想想“生日快乐”,“玛丽有一只小羊羔”,“闪烁的小星星”),然后用指节敲击歌曲的节奏,听众猜这首歌。敲击者对听众非常有信心,预测他们在一半的时间里会正确猜测。他们完全错了。听众只有2.5%的时间才能获得正确的歌曲。有5个建议:1,提醒它为什么会存在,细节化;2,讲故事;3,获得外部视角;4,与人实际对话,“我能帮助您吗?”和“您想解决什么问题?” 5,节奏感,换一段时间再次反思,5秒,25秒,2分钟,10分钟,1小时,5小时,1天,5天,25天,4个月和2年,制定自己的节奏,换一段时间重新审视。
027,Declinism,衰落主义,它是一种社会或机构倾向于衰落的信念。可能是由于认知偏差,例如玫瑰色的回顾(回顾过去,过去显得更好),看待过去更积极,看待未来更消极。心理学家说,在此时此刻,人类倾向于对消极的思想和情感给予更多的重视,而对积极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他们将这种倾向称为“认知偏见”或否定性偏见。当我们看待现在时,我们权衡负面因素高于正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过去的回忆,我们记住的是积极的事情而不是消极的事物。因此,当我们将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时,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比现在更为积极。这导致我们得出结论:事情在衰退!Archer博士认为,根据事实,事情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这种偏见的最大悲剧可能是我们对衰落的集体期望可能导致自我实现预言。因此,不要依赖对曾经伟大事物的怀旧印象,而是使用可衡量的指标,如预期寿命,犯罪和暴力程度以及繁荣状况统计数据。
028,Decoy effect,诱饵效应,在市场营销中,诱饵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当呈现出不对称的第三种选择时,消费者倾向于在接近的两种选择之间进行选择。
029,Default effect 默认选择效应,当选择过多的时候,倾向于选择默认选项。默认效果对营销,用户体验,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市场销售中,默认效果通常用于指导用户购买或更昂贵的选项。例如,汽车的报价默认情况下可能包含高利润率的选项。这带来了一些风险,因为聪明的客户会假装他们在谈判结束前没有注意到增加的选项。在最后一步,客户可以请求删除选项,因为他们从未要求过。销售人员可能已经给出了很好的折扣,认为客户没有反对高利润率的默认选项。
030,Denomination effect 面额效应(钱币的面额大小),即,小金额的钱更容易被花掉,以及旧钱也容易被化掉。在购买股票等场景的时候,为了在投资时打击面额效应,建议从整体上考虑一家公司,而不是只关注其交易价格。通过检查公司的整体价值,投资者不会过分强调股价水平。实际上,它只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值,债务水平,现金状况,净值等。面额效应背后的认知心理可以阻止我们做出关键的投资决策。最终,与许多认知偏见一样,克服它的关键是客观和理性,并避免情绪干扰决策过程。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31-035),简述如下:
031,Disposition effect 处置效应,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这种现象可用损失厌恶 Prospect theory (loss aversion)、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ing、后悔厌恶 Regret aversion 等效应来解释。
032,Distinction bias 区别偏差,即,当事情被并排比较时,它们通常被认为与实际情况不同。它是一种决策理论的概念,区别偏差可以放大两个非常相似的事物之间几乎无意义的差异,直到它们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程度。如果这种偏见被消除,其他因素(通常是成本)将在决策中产生更大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商店品牌食品和高端品牌食品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通常不值得额外的钱。如果产品是单独测试的,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或检测不到。但是,每个产品的成本差异非常明显。因此,价格而不是品味的差异应该是我们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033,Dunning–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又称达克效应),以大卫·邓宁和康奈尔大学的贾斯汀·克鲁格的名字命名,出现于人们在任务中无法充分评估其能力水平,人们更多地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太无知,以至于无法知道他们是多么无知”。反之亦然:与其他人相比,异常能干的人倾向于低估他们的能力,这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
034,Duration neglect 持续时间忽视效应,即人们对痛苦经历的不愉快的判断很少依赖于这些经历的持续时间。多项实验发现,这些判断倾向于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峰值和疼痛减少的速度。如果它减慢得更慢,那么经验会被判断为更加痛苦。术语“峰终定律”则描述了这种评估过程。持续时间忽视是更普遍的扩展忽视的一种特定形式。在产品设计、交互体验、服务改善领域异常关键!
035,Empathy gap,又称 “Hot-Cold Empathy Gap”,移情差距,是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指的是当一个人处在状态A时,很难理解状态B的想法或感受。人们普遍低估了我们的情绪状态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的倾向,并高估了智力对决策的影响。“热”和“冷”类比说明了我们自己的二元性。“冷”是我们自己的理性部分,“热”是我们自己的情感部分。当我们处于另一个状态时,偏见会导致我们错误地预测我们的行为。在Hot的状态下,我们不了解我们受情绪状态影响的程度。相反,在Cold的状态下,我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我们处于情绪状态,我们的决定会有多大改变。这可能导致我们在Hot状态下做出糟糕的决策,而不能对寒冷状态下的未来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36-040),简述如下:
036,Endowment effect,禀赋效应或称厌恶剥夺,形容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他对该物品或资产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这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 这一现象常常用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中,并与损失厌恶的理论相联系。投资者往往会因为熟悉和舒适而坚持使用某些资产,即使这些资产不合适或无利可图。禀赋效应是情绪偏见的一个例子。禀赋效应是货物交换的一个因素,它主要影响卖方。但是,并非所有卖家都会感受到这种效果。例如,当仅为了作为货币代币而持有货物时,没有禀赋效应。另一方面,如果购买物品以供使用,则所有者很可能受到禀赋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如果该物品很少或难以更换。禀赋效应不仅发生在个人身上,也发生在企业,公司和企业等组织中。
037,Exaggerated,夸大的期望,夸大指的是将某件事以夸张的方式重新制作或重新展现。 夸大是冷处理的相反面。
038,Experimenter Expectation,实验者或期望偏差,实验者倾向于相信、认证、发布与他们对实验结果的期望一致的数据,并且不相信、丢弃或降级与这些预期相冲突的数据的相应权重。在婴幼儿或小学教育当中,期望偏差与自我实现有时候会联系紧密,从而产生“就是如此”的不合理结论。
039,Focusing Effect,聚焦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当一个人过于重视或强调选定的细节(通常这些细节比较明显或与众不同)而不是考虑“更大的图景”时会发生——这可能导致预测未来结果的错误。
040,Barnum Effect巴纳姆效应,也叫 Forer 效应,由于巴纳姆效应,人们会接受关于他们自己的广泛而模糊的陈述,认为这些陈述是真实的、具体的,如果这些陈述被视为适合他们,那么它们就更可信。占星术,星座,通灵,算命,性格测试( MBIT真那么准吗?),魔术,还有那些获取你微信昵称,然后输入生日生成性格描述的个性测试,等等,很多都符合巴纳姆效应。不过,在现代数字社会,IT大企业对你的了解越来越详细,可以推送的更加个性化,请谨防被数字操纵。该效应的实现一般涉及彩虹诡计与聚光灯效果。原文中还揭示了读心术的具体实施步骤。
041,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在心理学中,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最早在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与丹尼尔·卡内曼提出。框架效应的意义是,面对同一个的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较有利或顺耳的描述作为方案。当以获利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问题决定答案!
比如亚洲疾病问题: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
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
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
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
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22%)
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78%)
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亚洲疾病问题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框架效应的道理:相同的客观问题,通过变换框架,将得到可预知的不同结果。
营销人员通常使用三种类型的框架来影响消费者决策:
属性框架:此框架突出显示对象或情境的一个积极或消极的特征。当框架强调积极的理想属性时,客户更有可能采取行动。当框架强调不受欢迎的属性时,客户不太可能采取行动。这种框架的挑战是了解消费者认为哪些特性是最可取的。
风险选择框架:此框架以赌博方式呈现信息,强调损失或收益。当选项以增益为框架时,客户更有可能采取行动。这种框架的挑战是了解消费者愿意承担多少风险以避免损失。
目标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强调不参与的负面结果来鼓励参与。如果选项以不参与将会错过的内容为框架,则客户更有可能采取行动。这种框架的挑战是了解哪些负面结果将激励消费者采取行动。
再比如大型企业发布消息,发布消息的方式会决定观众理解的内容,甚至可以影响股市的走势。如果说一家公司要向它的股东/股票持有人公布一项好消息,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布这个好消息才能使它产生最积极的效果呢?如果要公布的是一项坏消息,公司又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个消息的不利影响呢?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了四个原则:
如果你有几个好的消息要发布,应该把它们分开发布。比如假定今天你老板奖励了你1000 块钱,而且你今天在一家百货商店抽奖的时候还抽中了1000 块钱,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好消息分两天告诉你妻子,这样的话她会开心两次。根据前景理论,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一次所经历所带来的总的高兴程度。还比如,在你给人送两件以上生日礼物时,不要把所有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应该分开包装;若你是老板,给人一次性发5000元,不如先发3000元,再发2000元。
如果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公布,应该把它们一起发布。比方说如果你今天钱包里的1000 块钱丢了,还不小心把你妻子的1000 块钱的手机弄坏了,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她。因为根据前景理论,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之和。比如开会收取会务费时,务必一次收齐并留有余地,若有额外开支一次次增收,虽然数量不多,会员仍会牢骚满腹。
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应该把这两个消息一起告诉别人。这样的话,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也就少得多。
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别公布这两个消息。这样的话,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淹没,人们还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悬殊过大应分开;悬殊不大应该整合。
042,Frequency illusion 频率错觉,最近引起你注意的一个词、一个名字或其他东西似乎突然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频率,这就是频率错觉。证据表明,频率错觉经常发生,但只是概率巧合而已。
人类的大脑非常善于识别各种模式,这是使它们比迄今为止开发的任何计算机更强大的东西之一。我们识别模式的能力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我们周围所看到、听到的所有内容进行分类:人物,图像,符号,声音,颜色等。这种能力与我们的记忆,感觉,思考和学习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我们睁开眼睛时,我们无法察觉的数千个认知过程在我们的大脑中被触发。我们只记得那些由于某种原因而对我们感兴趣并且从某些方面脱颖而出的东西。它可能是新的,不熟悉的东西,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在我们的思想中驻足。因此,我们将它们与周围的一切区分开来,这被称为选择性注意。与此同时,我们忽略了无数的事物,这些事物在我们周围,我们随时都能注意到。选择性注意+确认偏差,会强化我们对该效应的感受。
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它呢?我们可以理性的记录或分析对我们有作用的各种元素,然后刻意关注它们,之后,这个世界就会向我们展示你关注的新模式,于是不自觉的就在吸收相关知识了。另外,谨防数字时代,被一些 APP的智能推荐所影响,应该驯化它们为自己服务。
043,Functional fixedness,功能固定,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其倾向于将对象视为仅以特定方式工作。例如,您可能会将图钉视为只能用于将纸张固定到软木板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功能固定性可以防止人们看到对象的全部用途。它还会削弱我们思考问题的新方法的能力。功能固定如何影响问题解决?想象一下,你需要将钉子钉在墙上,这样你就可以悬挂一张带框的照片了。无法找到锤子,你花了很多时间搜索你的房子。一位朋友过来并建议使用金属扳手将钉子撞到墙上。你为什么不考虑使用金属扳手?心理学家认为,某些东西被称为功能性固定性常常使我们无法考虑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案和对象的不同用途。
以下是功能固定性的一个著名例子:
你有两支蜡烛,无数的图钉和一盒火柴。仅使用这些物品,尝试弄清楚如何将蜡烛安装到墙上。你会怎么做到这一点?
许多人可能会立即开始尝试使用图钉将蜡烛固定在墙上。由于功能固定,您可能只想到一种直接使用图钉的方法。然而,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使用火柴,融化每根蜡烛的底部,然后用热蜡将蜡烛粘在火柴盒上。将蜡烛贴在盒子上后,使用图钉将盒子粘在墙上。
功能固定只是一种心理障碍,可以使问题解决更加困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功能固定总是一件坏事。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充当心理捷径,使我们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对象的实际用途。例如,假设有人要求您打开工具箱并找到可用于松开螺丝的工具。如果必须分析箱子中的每个工具以确定执行任务的效率,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相反,您可以快速抓住螺丝刀,这是松开螺丝最明显的工具。
以下是避免功能固定的三步法(也可参考笔者:提升团队创造力、创新力的14条建议):
提炼问题:将问题提炼到基础,寻根究底,消除任何表面细节,逻辑化,抽象化;
确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其他专业领域;
从其他领域中汲取灵感,在这个阶段,没有任何概念太疯狂:采用延迟判断的思想技术,尽可能地发散想象力,以产生创造性的潜在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多地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尽可能克服功能固定的做法:使用薄硬币拧紧螺丝,而不是用螺丝刀拧紧;用车钥匙打开包装而不是盒子切刀;或者像小美人鱼一样思考并用叉子梳理头发!你越是经常推动自己不同地思考并看到旧物体的新用途,它就会越容易。
044,Gambler fallacy 赌徒谬误,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误,是一种机率谬误,主张由于某事发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发生;或者由于某事很久没发生,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赌徒谬误的思维方式像是如此:抛一枚公平的硬币,连续出现越多次正面朝上,下次抛出正面的机率就越小,抛出反面的机率就越大。这种想法实际是错误的,因为过去的事件不会改变某些事件将来发生的概率。
045,Hard–easy effect 难易效果,是一种认知偏差,导致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尝试的任务的实际困难(困难度或容易度)。例如,一个从未贴上房间墙纸的人可能会看到房间贴墙纸更容易。另一方面,通常吃快餐的人可能认为烹饪简单的饭菜是一项几乎无法克服的任务。这种效果通常取决于人的背景和他们如何查看新任务的经验。
046,Hindsight bias 后见之明偏差(事后诸葛),后见之明偏误指当人们得知某一事件结果后,夸大原先对这一事件的猜测的倾向,俗语称“事后诸葛亮”。后见之明偏见的一个基本的例子是,在知道一个不可预见事件的结果后,一个人相信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这样”。后见之明的偏见可能导致记忆失真,回忆与重建内容时产生错误的理论成果;还可能导致过分自信。
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种偏见发生?研究人员认为,三个关键变量相互作用,促使人们看到事物比实际更具可预测性。
首先,人们往往会歪曲他们先前的预测,即记忆失真或扭曲。回顾我们之前的预测,我们倾向于相信我们确实一直都知道答案。
其次,人们倾向于认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即必然性。在评估已经发生的事情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它只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最后,人们也倾向于认为他们可以预见到某些事件,即可预见性。
后见之明的偏见很重要,因为它阻碍了我们的经验学习,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了解事件的因果链。
另外,事后偏见可能是法律决策中的一个问题。在医疗事故诉讼中,陪审员的事后偏见倾向于随着结果的严重程度(例如伤害或死亡)而增加(Harley,2007)。
047,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敌对归因偏见,对归因偏差是指个人将其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敌对的程度。具有高度敌意归因偏见的个体更有可能将另一个人的良性和无害行为视为针对他们的敌意。例如,这样的人可能会看到两个人一起大笑,并假设他们在笑自己。如果涉及其他因素,这显然会成为问题,因为具有高度敌对归因偏见的个人可能倾向于对他们所看到的内容感到愤怒,使他们更有可能具有攻击性,因此更有可能从事犯罪行为。
补充一点暴力的内容:
侵略性与年龄(1-3岁最具侵略性,之后是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具侵略性,毁灭性更强;女性更有可能参与关系攻击)相关,也可以进行“侵略性调查问卷”的测试了解自己的侵略性。
挫折:最早的侵略理论之一提出侵略是由挫折引起的,挫折被定义为阻止目标导向的行为(Dollard等,1939)。例如,如果你站在一条很长的路线上购买机票,当有人挤在你面前时,这是令人沮丧的。这个理论后来被扩展为所有不愉快的事件,而不仅仅是挫折,都会导致侵略(Berkowitz,1989)。令人不快的事件,如沮丧,挑衅,社交拒绝,炎热的温度,大声的噪音,恶劣的空气(例如,污染,恶臭,二手烟)和拥挤都会导致侵略。不愉快的事件会自动触发战斗响应。
武器:比如美国频发的枪支案件。
大众媒体:媒体中存在大量暴力的暗示,例如电视节目,电影和电子游戏。数百项研究表明,所有形式的暴力媒体都会增加攻击性(例如,Anderson和Bushman,2002)。暴力视频游戏甚至可能比暴力电视节目更有害,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玩视频游戏是活跃的,而观看电视节目是被动的。积极参与可以增强学习:一项研究发现,玩过暴力视频游戏的男孩后来比仅仅观看同一场比赛的男孩更具侵略性(Polman,Orobio de Castro,&van Aken,2008))。其次,视频游戏玩家比电视观众更容易识别暴力角色。如果游戏涉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则玩家具有与杀手相同的视觉角度。如果游戏是第三人,则玩家从更远的视觉角度控制角色的动作。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玩家都与暴力角色相关联。研究表明,当人们认同暴力角色时,他们会更具攻击性(例如,Konijn,Nije Bijvank和Bushman,2007)。第三,暴力游戏通过奖励积分或允许玩家在游戏中前进来直接奖励玩家的暴力行为。在一些游戏中,玩家也会通过口头表扬来获得奖励,例如在杀死敌人后听到“令人印象深刻!”。在电视节目中,奖励并不直接与观众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奖励行为会增加其频率。一项研究发现玩家在玩暴力游戏之后更具侵略性,这种游戏奖励暴力行为,而不是玩同样的惩罚暴力行为的游戏(Carnagey&Anderson,2005))。将暴力视频游戏与侵略联系起来的证据令人信服。一项全面的评论发现,暴力游戏会增加攻击性思维,愤怒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并减少移情和亲社会行为(Anderson et al。,2010)。无论年龄大小,男性和女性都能获得类似的效果,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
酒精:酒精主要似乎与其他因素一起增加攻击性。如果有人侮辱或攻击你,如果你醉酒而不是清醒,你的反应可能会更具攻击性。然而,当没有挑衅时,酒精对侵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人偶尔享用饮料而不会变得好斗。
如何减少暴力行为?在讨论减少侵略的一些有效方法之前,需要揭穿两种无效的方法:宣泄和惩罚。
宣泄:根据宣泄理论,积极行动或甚至观察侵略行为将愤怒情绪和侵略性冲动清除到无害的渠道中。不幸的是,对于宣泄理论,研究表明相反的情况经常发生(例如,Geen&Quanty,1977)。实际上,在愤怒的时候,一般身体都处在唤醒状态,降低身体的唤醒会减少暴力,例如放松,听平静的音乐,或在回应之前数到10。心理战术也可以减少愤怒,例如通过重新定位情境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转向更愉快的话题。不相容的行为也可以帮助摆脱愤怒。例如,抚摸小狗,看喜剧,亲吻你的爱人,或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这些行为与愤怒不相容,因此,他们使愤怒的状态无法维持(例如,Baron,1976)。从更远的角度看待挑衅的情况,例如墙上的苍蝇(指的是假定自己是墙上的苍蝇,来看待自己与对方的这一幕),也有帮助(Mischkowski,Kross,&Bushman,2012)。
惩罚:大多数文化认为惩罚是遏制侵略和暴力的有效方式。惩罚的范围很广,从打孩子到执行被定罪的杀手。家长使用它,组织使用它,政府使用它,但它有效吗?今天,侵略研究人员对此表示怀疑,它也可能只是暂时抑制攻击行为,并且它会产生一些不良的长期后果。最重要的是,惩罚模仿了它试图阻止的侵略性行为。因为惩罚是令人不快的,它也可以像其他不愉快的事件一样引发攻击。
成功的干预可关注以下要点:
首先,成功的干预措施要针对尽可能多的侵略原因,并试图集体解决这些问题。狭隘地集中于消除单一侵略原因的干预措施,无论进行得如何好,都必然会失败。一般而言,外部原因比内部原因更容易改变。例如,人们可以减少暴力媒体或酒精消费的暴露,并使不愉快的情况更容易忍受(例如,在炎热时使用空调,减少在诸如监狱和精神病房等压力环境中的拥挤)。
其次,在人们仍具有可塑性的早期发展中,最好对待侵略问题。如前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攻击性非常稳定,几乎和智力一样稳定。如果幼儿表现出过度的攻击性(通常以击打,咬或踢的形式),则会使他们成为暴力青少年甚至是暴力成年人的高风险。当他们成为成年人的一部分时,要比他们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时更改攻击性行为要困难得多。
048,Hot-hand fallacy 热手谬误,是一种几率谬误,主张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很多次,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就像篮球比赛中有“热手”的运动员有更大的几率进球。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它用直觉代替了理性分析。由于篮球是一种技巧运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能有所影响,不是纯粹的机会游戏,更好的例子来自赌徒,假定一个赌徒有一连串的好运,其他赌徒会认为该赌徒为“热门”,他的好运将以大于偶然的概率继续。
049,Hyperbolic discounting 双曲线折扣,双曲线折扣是一种认知偏差,人们选择较小的、即时的奖励,而不是更大的奖励,延迟的奖励——当延迟接近现在而不是未来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研究人员为此进行了一项经典实验。想象一下,你有两个选择。立即获得100美元或一周后获得120美元,你选择哪一个?
可以用以下手段尝试避免:
1,设想自己是去了未来,自己非常同情损失了20美元的自己;
2,预先决策,比如,固定每个月存多少钱;
3,大目标变成可管理的小目标,通过将大目标分解为较小的任务,您的奖励将在每个大块完成后进行。这样,奖励不再是遥远的可能性,而是更直接和有保障的东西。
在营销中:
1,提高价格,等待合适机会降价;
2,做广告:立即到货,以后支付,或分期付款;
3,购买立即赠送简单、廉价的小礼物;
4,一个月会员费多少钱,包年更便宜(4.99美元一个月,29.99美元1年)!
5,推荐给好友赢得降价奖励,注意要立即,不能让用户有很多操作;
6,隔一段时间发一个折扣邮件。
050,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可识别的受害者效应,一场灾难之后,客观的统计数据很难激发人捐款冲动,而一个单独的受害者的事迹、图片就能激发人心。
具体做法:
弥合情感间隙,不要使用统计数据,而努力激发受众情感,照片、视频、名字、其他细节等等;
如果捐款,捐多少的效果也形象化:例如25美元用于治疗,100美元用于饮水,500美元用于送孩子上学。当支持者确切知道他们的捐款将如何使用时,结果会变得更加真切,并且会增强影响力;
尝试确定受益人,你的捐款将捐给谁;事后提供捐献的成功案例,与捐赠者建立链接。
051,IKEA effect 宜家效应,宜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使我们更加重视我们参与创造的事物,参与者(不论新手和老手)会认为他们的业余创作与专家创作的价值相似,并期望其他人分享他们的观点。然而,当我们参与的任务未完成或被摧毁时,效果完全消失。
人们越是参与创造某种东西,他们就越重视最终产品。
杰出的行为经济学家丹·阿里利(Dan Ariely)指出了这种影响在工作场所的影响。他表明可以通过赋予他们创作的荣誉感来增加工人的积极性。这也适用于消费者行为,因为它意味着人们愿意为定制对象支付额外费用。宜家效应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它有助于沉没成本的谬误,因为如果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某些事情,人们将难以继续前进。
宜家效应在今天特别重要,因为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和共同生产价值。这种效应有一系列可能的解释,例如成功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积极情绪(包括能力感),关注产品的积极属性,努力与喜好之间的关系(Norton等,2012),我们的创作和我们的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Marsh et al,2018),以及心理上的主人翁感(Sarstedt et al,2017)。该工作启发是,感知的努力和估值之间的价值联系概念(Kruger等人。,2004)。
除了宜家案例,某些烘焙店,如 Betty Crocker 通过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Ernest Dichter)的建议,让客户将新鲜鸡蛋添加到蛋糕混合物中,让用户参与制作,新鲜鸡蛋有助于味道更好,从参与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推动产品的销售。
用户体验设计师Anton Nikolov 建议将宜家效应纳入设计策略——理想情况下,用户应该能够进行一些简单但有些意义的自定义,比如一些可编辑模板,“让您的APP的第一次体验感受到用户的动作、情感和活力,提示他们编辑模板并与产品进行交互。“即使是让用户设置帐户并填写一些细节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与应用程序的更多联系,并最终让客户满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