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想法亲子教育

教育杂谈‖生活教育观简论

2021-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悟蒙蒙

    教育与生活的无痕结合在中外教育思想家的著作中时有提及,它体现的本质是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陶行知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的到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

    对儿童而言,生活教育也需要引导者或促进者,而谁来担当这一角色呢?当然是成人,因为儿童与成人一起生活在同一文化体系中,他们终将融入现在身边成人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并接替、更新现有的社会文化,他们具有这样的职责,这也是社会赋予他们的生活的意义。他们是社会生活的新鲜血液。当生物以遗传基因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传递给下一代时,人类社会还会通过教育向下一代传递社会生活文化、精神信仰等待观念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就是社会发展、延续、更新、创造的基因,而儿童便是内在的、天然的被传递者。这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基因”传续的方式与内容,为了更新的、更好的、更富有活力与创造性的未来社会,需要如何运行?需要由谁来选择“教育因素”?需要选择那些“因素”?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人类的优势也在于能够自己做出选择。

    古往今来,人们对此的讨论汗牛充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而最受笔者推崇的是为了完整的人的教育,即渗透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践行的教育。也许不在于达到这种教育的形式上的讨论,如是不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对其精神的把握,在学校中的教育也可以实现融合生活的教育,但要看是如何进行,基于何种目的,是强制性统一规范或压迫式的方式还是自主、人性化的方式,是为了外在的名利还是为了儿童本身成长的需要?

    生活中,儿童教育的促进者或者文化基因的传续者最重要的当属父母。父母不仅传续给儿童生理基因,促进他们成长发育,然而这种基因是不可选择的,是生理过程。父母还担负着文化教育基因传续的角色,与其他的物种相比,这是人类的特权,父母有权选择优秀的、真善美的文化教育因素并将它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传续给自己的儿女,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影响、塑造着儿童的性格和人格,儿女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种子,已在他们儿时的生活中种下了,父母为种子提供成长的土壤、阳光、雨露。而担任生活教育促进者或文化教育影响的第二责任人应该是儿童生活中比较亲近的人或与之生活相处时间较长的人,包括长辈、教师、同辈、邻居、保姆、社区人员等等。他们的言行和价值观在与儿童一起生活和经历的过程中慢慢地影响儿童,影响他们的认知与价值判断。但儿童从这些人的影响中有一定的选择,其选择的标准便是第一层教育基因的反映,与父母传续的教育基因严重冲突的会过滤掉,如果产生认知冲突不知如何选择时,儿童会寻求帮助,请求自己信任的人解答与调和,这个人通常也是父亲或母亲。

    儿童的认知基因在头脑中不断积累、不断得到强化,最终会越来越坚固,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认知系统和价值观,它们引导着儿童的成长,甚至影响一生。因此,作为儿童双重基因传续者的父母责任巨大,他们的言行、态度、行为、状态、对待方式都是潜在的影响因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化作养料,滋养着儿童的心灵。好的促进者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全情地投入到生活中,他的价值体系、人生态度、人格魅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在生活中传续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