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老思阿佳微信朋友圈营销实战课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

艾永亮:分裂的微信,功能越多真的就越好吗?

2019-04-25  本文已影响5人  艾泊宇超级产品战略咨询

作者:艾永亮

“从微信诞生到朋友圈把你我粘住,微信始终坚持以信息主体为核心来进行信息的组织和交换。

但是看一看和视频动态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一以贯之的逻辑体系,出现了以信息本身为核心的信息组织与交换形式。”

什么是信息主体?就是产生信息的主体,包括人和机构。

最初以社交为主的微信,信息主体就是人,准确点说就是社交用户,他们产生大量的社交信息。当我们要聊天的时候,首先找的是人,随后在以人为中心组成的聊天对话(聊天窗口)中进行信息交换。

在公众号出现之后,各类企业、媒体机构成为了信息产生的又一主体。当我们要阅读文章之类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公众号。在用户与公众号组成的聊天对话(公众号窗口)中进行信息交换。

在朋友圈推出之后,以朋友为核心组建了一个公开信息发布平台。我们打开朋友圈看到的是以你的朋友为主体发布的公开信息,有他的照片,文字,文章,视频。信息仍旧是依附于“朋友”这个主体。

但是看一看和视频动态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一以贯之的逻辑体系,出现了以信息本身为核心的信息组织与交换形式。

不论是朋友在看还是精选,信息主体都被极大的弱化了,信息本身成了核心。

甚至在朋友在看里,是以信息为核心组织所有在看的朋友列于信息下方。

同样这么做的是所有的新闻类产品,包括早年的门户网站,都是以信息为核心组织和交换信息,信息主体只是一个标明出处或版权的附加信息。

这让用户产生了极大的分裂感。

发布信息的主体,为了让朋友能够看到信息,既要在朋友圈分享,又要在看一看分享。

接受信息的主体,也会刷完了朋友圈再去刷看一看,而两者的交互方式极为不同。

在朋友圈对一条信息点赞或评论,实质都是在和朋友聊天,沟通对象十分清晰——发出信息的人或者其他评论人。那个信息只是扮演一个谈资的角色。

但是到了看一看,你的行为是对一群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在聊天,具体是谁,不清楚。本质上就是很多新闻尾部的评论区是一样的。

但是微信毕竟是微信,又丢不掉自己的社交天分,评论和点赞还是像做朋友圈一样在做,所以会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一个小小的区域又是能给一个人点赞,又能点“在看”,又能评论,又能给评论评论。

看似高明的设计,实际变得异常复杂。

更可怕的是,打开文章尾部还有评论区。

算一算,一篇文章如果同时出现在朋友圈和看一看,那么它就有了三个评论区——文章尾部,朋友圈,看一看。

作为一个看文章的人来说,想逼逼两句都要进行一番思想斗争,到底写到哪里才是合适的。

那个曾经叫“即刻视频”,现在叫“视频动态”,到底叫什么我也搞不清楚的视频功能也是一样的。看似附属于人,实际到处加入口——头像、群、朋友圈置顶,变成了信息的散播。就和很多初级产品经理一样,想让人到处看到,结果却没人想看。

这篇文章想写很久了,从7.0发布我就感觉不对劲,很不张小龙的做法。我希望是我错了,但是过了这么久,事实却在证明着我的观点。

谨以此文分享给所有在努力想做好产品,但是有时还是会迷失的朋友。

一个产品只能有一种逻辑!不要让一个产品承担太多责任。

保持简单很难,做减法很难,但这才是正确做产品的方式,也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好产品。

任何时候坚持对的,不要被潮流左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