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分析到价格分析——纪念缠中说禅先生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6926人  阱蛙

目录

1、价格分析的流变—价格分析时代

2、价格分析的流变—互联网前

2.1、科技进步对价格分析的影响

2.2、道氏的经验总结

2.3、道氏理论

2.4、周期理论

2.5、图表技术分析形态学

2.6、交易量

2.7、威科夫理论

2.8、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

2.9、价格分析的分化:

3、价格分析的流变—互联网后

3.1、图表技术分析指标

3.2、量化交易

4、科学与理论

4.1、图表技术分析的焦虑

4.2、科学及其信仰

4.3、科学的手段之理论

4.4、一个问题

4.5、图表技术分析

5、缠中说禅先生的思想一二

6、缠中说禅的价格分析理论

二〇一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1、价格分析的流变—价格分析时代

自人类有商业活动以来,人们就以各种形式记录价格的变动,观察分析历史价格波动,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商品的供求现况,并试图推断将来可能的价格变化。

在公元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计然之策,其运用商品的供求机制关系、季节、民情、风俗、心理、价格涨跌周期、时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商品买卖的时机和价格波动。其效验著显,《史记》有云“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16世纪至17世纪,岛国日本对历史价格的记录形式,先后出现了停顿图、杆形图、条形图、锚形图等,当时全球最大的投机商人本间宗久改进了锚形图,发明了蜡烛线(即K线),并在1755年发表《三猿金泉录》,阐述自己如何以中国的易理思想、孙子兵法为指导,综合价格波动与市场心理、供需关系、时事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大众心理和价格变化的观察与理解,来预测、把握大米的价格波动。其对行情的分析思想与现代技术分析思想高度一致,对交易量的观察比西方提前了150年;早于现代行为金融学250余年,提出了市场心理和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在以一种不符合经济逻辑的方式驱动市场的观点。

这个时期的价格分析,对待价格以及价格图表的态度,似可理解为一种情报,它与时事政治信息、天文、季候、市场心理等因素一样,不存在何者为辅何者为主的关系。人们依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人们认为价格可以用一系列事件来进行解释,换言之,价格和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许正是没有诸多所谓理论的干扰,前人们对价格分析、把握的指导思想多种多样,但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智慧。

2、价格分析的流变—互联网前

2.1、科技进步对价格分析的影响

(图片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1846年3月,美国证券市场应用了电报技术,1867年,美国电报公司的工程师爱德华A.卡拉汉(edward A.calahan)发明了股票行情报价机((Stock ticker)),1880年,大多数经纪人拥有一部电话直通交易大厅,交易指令通过电话直通场内而无需人来回奔走。这些发明对于价格分析而言,不亚于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它使得价格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快,让参与市场的人能够同一时间看到同一价格,并且由一天看到若干次成交记录,到可以看到每小时内的价格成交信息;

其次,使得价格数据的记录报表更加规范化,这促进了价格数据的标准化,进而促进价格图表的格式化,由此促进了价格分析的发展;

其三,由于价格数据比之前更加准确完整及时,激发了人们对刻画经济现象、寻找经济规律更加“精确”的追求,而这也使得价格分析由原早的时事政治、供求、市场氛围……综合分析判断,独立出一个全新的职业——专门研究价格运动轨迹形态变化的技术分析师。随着这一职业的壮大发展,技术分析专用的标准化术语也随之流行开来。严格而言,这新生的技术分析是针对价格历史数据的集合而成的轨迹形态的研究与分析,试图从轨迹形态中发现趋势的变动与可能。由于价格数据的收集方式、传递方式、传递速度的变化,图表技术分析与历史上的价格分析与实践已经有质的不同。

2.2、道氏的经验总结

1889年6月8日,美国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出版了第一期《华尔街日报》,道氏以西方人的口吻、表达习惯,阐述了系列与本间宗久高度类似的思想与观点,或许这是一种历史巧合,或许这是一种历史交融的必然。

道氏被称为现代技术分析之父,其经验总结核心为“只要一个高点超越了之前的高点就是牛市,当低点比之前的低点还低,就是熊市”、“市场有三个明确的彼此适应的趋势,基本运动、次级运动以及日常波动”。其于1881年开始编制计算道琼斯工业指数,用来代表市场的整体状况。1887年工业指数首次出现他的报道中,在1897年1月1日开始定期发布,期间又编制了一个铁路指数,1896年11月2日开始定期公布铁路指数,在1929年公用事业指数也投入使用。试图利用多指数之间的相互验证,作为未来趋势的确定性信号。

2.3、道氏理论

道氏在世时从无有说过自己创立了道氏理论,在其去世后,其追随者萨缪尔A.尼尔森(Samuel A.Nelson)于1903年出版了《股市投机入门》(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首次将道氏的观察和研究总结称为道氏理论,并阐述了道氏使用市场指数和股票价格作为研究和度量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指标的思想。

威廉.汉密尔顿于1922年出版了《股市晴雨表》,整理了道氏的观察与经验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发展,一般所理解的道氏理论基本上是道氏与汉密尔顿的共同成果。

投机商人之子罗伯特.雷亚(robert rhea),常年卧病在床,在病榻上进一步系统的总结了道氏与汉密尔顿的经验与实践,将道氏的评论与汉密尔顿的解读简化为一系列清晰明确的原则,雷亚出版了3本书,1932年出版《道氏理论》(the dow theory)与《指数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average),1938年出版《道氏理论在商业和融资中的应用》(Dow’s theory applied to business and banking )。现代图表技术分析爱好者所读的道氏理论,大都是雷亚的版本。

萨缪尔.尼尔森最早对单个股票与同行业同类股票的表现进行观察,并提出了相对强弱的概念。雷亚则直接在其文章中将之命名为相对强弱理论,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及计算的办法。

2.4、周期理论

在道氏理论前后,出现了3个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188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自然》杂志的系列论文中,提出了太阳黑子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太阳光照强度变化的结果。他分析了200年前英国的谷物、小麦和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数据,从中发现了一个为期10.466年的经济周期。他完全确信这些每10年就会出现的经济周期产生于周期性气象变化的结果,而气象变化又源于我们所熟知的太阳黑子、极光和磁场扰动等宇宙变化的结果。有意思的是,道氏接受了该理论并将其应用,正确预测了1907年的美国经济危机,这件事记录在汉密尔顿在1922年的著作《股市晴雨表》之中,道氏认为太阳黑子理论与从众心理本质上是一致的。

1923年,美国人威廉·江恩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股票行情的真谛》(The Truth of the stock Tape)(简体中文版译为《江恩股市定律》),此后陆续出版了十几本书,高深莫测的阐述了价格波动周期与时间、角度的关系。

1932年,美国会计拉尔夫.尼尔森.艾略特在61岁时开始研究股市,1938年,艾略特发表《波浪理论》,正式提出波浪理论的说法,其假定股市沿着基本的周期形态运行,每一个周期由8个波浪(5个驱动浪,3个逆向调整浪),并在其中应用了1202年比萨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发现的数值序列。波浪理论权威人士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社济学创始人,《艾略特波浪原理:市场行为的关键》的著者之一,《波浪原理高级教程》的著者)指出,艾略特的想法受到了雷亚所著《道氏理论》的影响,艾略特自己也确信波浪理论是道氏理论的一个非常必要的补充。

江恩理论与波浪理论一样,他们都认为有一个统一的自然法则在统治万物,世界按照某种规律运行,但其实证性却充满争议。因此,人们通常将艾略特和江恩归为占星家一类。

2.5、图表技术分析形态学

图表技术分析形态学(头肩顶、旗形、三角形……等)研究的先驱是理查德W.夏巴克(Richard W Schabacker),他写了三本书,1930年《股市理论和实践》(stock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1932年《技术分析和获利》(technial

analysis and market profits),1934年《股市获利》(stock market

profits)。其女婿罗伯特.爱德华(Robert.Edwards)和约翰.迈吉(John .Magee)以夏巴克的著作为基础,1948年合著了《股市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该书至今畅销,被视为最权威的技术分析之作。

2.6、交易量

道氏在1901年5月29日的《华尔街日报》上介绍了他对交易量和趋势关系的观察与思考,认为成交量和价格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汉密尔顿继续了对交易量的研究,1910年以前,他一直坚信交易量跟随趋势。但在1910年后汉密尔顿认为指数反应一切信息,包括交易量。雷亚则认为趋势反转、推进过程和成交量息息相关,牛市终结伴随着巨量,熊市终结伴随着地量,关键点位的突破伴随着巨量。1935年,哈罗德M.加特雷(harold m.gartley)在著作《股市获利》(profit in the stock market)中,将华尔街中关于交易量的思想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认为交易量是最佳的判断趋势的指标之一。

2.7、威科夫理论

美国人理查德.威科夫(richard D wyckoff)根据道氏评论中的图形方法,重新设计了点数图,并应用和发展了道氏理论,形成了“威科夫理论”,威科夫理论包含了几个原则:

1、供求关系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努力与效果原则。

1931年,理查德.威科夫成立理查德.威科夫协会(后改称为股市学院,stock market institute),专业传授技术分析课程。1990年以来,这种方法成为诸多专业机构培训交易员的核心课程之一。

2.8、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

1934年,格雷厄姆(Graham)和多德(Dodd)出版了《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谈到了图表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即通常所谓的宏观分析)、证券分析(即现在通常所谓的价值投资)的不同,并对图表技术分析、市场分析提出了批评与驳斥。由于该批评和驳斥很大程度代表了现在市面上大家对图表技术分析的意见,同时也较具迷惑性,因此将其摘录如下:

2.8.1、证券分析对图表技术分析的驳斥:

由于图表技术分析师通过对过去价格波动的研究来预测未来的波动,因此将导致以下结论:

a、图表分析不可能是一门科学,它在实践中不可能持久地获得成功;

b、它在过去并未证明自己是一种在股票市场盈利的可靠方法;

c、它的理论建立在不完善的逻辑或纯粹武断的基础之上;

d、它之所以日渐盛行是因为它比毫无章法的投机拥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随着图表追崇者人数增加而日益丧失。不存在曾长期不断获得成功并广为人知的图表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话,它很快就会被无数人所采用,也正是这种效法最终将葬送其盈利效能。

图表分析的貌似有用之处主要在于,它坚持正确的赌博格言,即损失应当立即止住,而利润则可以让它不断增加。这项准则通常能避免突然的巨额损失,并且偶尔能获得可观利润。因此,其最终受益可能比毫无章法的收益要高。市场人士注意到了这个优势,坚信通过进一步完善图表分析方法,一定能极大地提高其可靠性,使他们自己能不断地获利。但这个结论潜含了一个双重悖论。在这轮盘赌中许多参与者都沿用类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任何时期都使他们的损失有限,并且偶尔使他们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最后他们发现:零星的损失总和超过了次数不多的可观利润(事情必然会是这样,因为一段时期内的数学几率是无情的)。对股票交易者而言,同样也是这样。他们会发现,交易费用使他们损失惨重。第二个困难在于,随着图表分析方法的受宠,亏损交易的损失额趋于上升,同时利润趋于减少。这是因为,越来越多人沿用相同的方法,他们几乎同时得到买入信号,这样抢购的结果必然是这些人支付更高的平均价格。相反地,当这些人同时决定卖出——要么为减少损失要么为保障盈利——结果必然又是以较低的平均价格卖出(“止损命令”曾经是交易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手段,但是正是由于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它作为一项防范措施的作用也越来越弱)。

较为聪明的图表分析追随者会承认理论上的这些不足,并且认为市场预测是一项需要才能、决断、直觉和其它个人素质的艺术。他们也会承认,不可能有实际的操作准则,以致自动遵循这项准则就能成功。

2.8.2、证券分析对市场分析的批评:

市场分析它建立在市场以外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就总体市场而言,通常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代表不同经济因素的指标体系,如资金利率,货运量,钢铁产量等。同时通过观察这些指标近阶段的变化,来预测市场的即将发生的变化。这种简单方法是所有机械预测方法的代表,体现在:从先验推理的角度看,它似乎有些道理;过去许多年里,它一直为人们所应用,正因为如此,它颇使人信服。

a、所有这些方法的固有缺陷在于时间因素,比方说,我们很容易并且放心地预言:一段时期的高利率将会导致市场急剧的下跌,但问题是“多快?”现在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科学方式。因此许多预测方法被称为某种伪科学,它们想当然地认为,过去偶然发生过几次(或者煞费苦心地通过一系列试错而找出的)的时滞或者巧合,肯定会在将来同样地发生。

因此,广义地说,通过参考机械性的指标来预测证券价格变化,同样也会象图表技术分析方法一样遭致反对意见。它们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因为其推断不能令人信服,而且,进一步地说,经济领域里真正科学(也就是完全可靠)的预测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和证券分析相比市场分析的劣势——最后我们回到原先的结论:市场分析是一门艺术,成功地开展下去需要有特殊的才能。

b、在证券分析中,首要的重点放在防范不幸事件。这种防范就是坚持“安全边际”或者保证证券价值远超于所付价格。其潜在的思想是,即使该证券并不象它表面看来那么有吸引力,投资结果仍将是令人满意的。在市场分析中没有“安全边际”,你要么对,要么错,如果你错了,你可就赔钱了!

市场分析家的主要法则就是减少损失和保障利润(通过在下跌初期卖出),这导致市场交易活跃。这也意味着交易成本是影响最终结果的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以证券分析为基础的操作通常属于投资类型,不会带来活跃的交易。

c、市场分析的第三个劣势在于,它本质上涉及智慧的较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利润是以那些在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的。市场人士必然喜欢那些比较活跃的股票,它的价格变化是无数象他这种类型的人交易的必然结果。市场分析家只有在假定他比对手更聪明,或者可能运气比他们好的情况下,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2.9、价格分析的分化:

这时期的价格分析,已经分化为几个不同的“派别”,从社会经济运行角度研究股票的价格波动,从公司内在价值角度研究股票的可投资性,从图表角度研究价格轨迹形状把握股票价格的波动等。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几个“派别”愈行愈远,并且在各自的领域越来越深入与专业,创造了一系列各自“门派”晦涩难明的的独门“黑话”。

技术分析,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奇怪的名字,“技术”从何而起,为何而如此命名,图表分析与技术又有什么关系,是否因为“技术”能够给人一种严谨、自律、逻辑的感觉?这个问题笔者一直不得其解。

3、价格分析的流变—互联网后

3.1、图表技术分析指标

(图片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电脑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绘图时间,也使得各类数据统计更加便捷,各类关于图表价格的指标也相继出现。美国人葛兰碧(Joseph E.Granville)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首先在图表上应用了移动平均线(ma),杰拉尔德.阿普尔(Gerald Appel)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明了macd指标,20世纪80年代左右,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发明了布林带,还有很多(难以遍数)的指标,陆续发明并被应用。

指标在某一阶段被视为不传之秘,指标的参数被反复的调整,当然,这也只能当成一个趣闻来对待。因为走势超越一切标准,给出、设定某个神秘的参数,就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大的秘密,这只是对走势认识不足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什么。对价格数据进行复杂处理,数据来源还是价格的波动,立足的基础还是价格的波动。

互联网技术应用至今,图表技术分析所关注的内容(趋势、形态、强弱、周期等),以及使用的工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3.2、量化交易

随着电脑处理能力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开始,图表技术分析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量化分析与交易。量化交易就是将交易者的思想、经验、直觉反映在量化模型中,借助于电脑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量化分析与交易其和人工主观判断交易并没什么不同,都是试图用过去的模型预测未来,只是前者依赖电脑,后者依赖人工。

迄今为止,量化交易最著名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它倒闭时的动静很大。另一个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它出名是因为它很成功。

4、科学与理论

4.1、图表技术分析的焦虑

从萨缪尔A.尼尔森开始,图表技术分析家们就喜欢给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总结贴上“理论”的标签,同时,喜欢在价格分析里掺入其他学科的理论。比如,江恩就认为自己观察得到的规律,是能够用物理学、数学能严格说明并表述。再比如,比尔威廉姆斯把混沌理论,几何分形等掺入自己的经验总结,并称之为混沌操作法。这种现象直到今天还层出不穷。

也许,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图表技术分析的学习、实践门槛较低,不冠以“理论”两字,难以显得其内涵深邃;另一方面,或许是受到了“科学”的压力,在经济学入侵其他学科之前,其他学科已经被科学“洗掠”了若干番,图表技术分析也不例外,人们不断依据时下最新的各类假说,对图表技术分析提出有效性的质疑,逻辑性的疑问等,使得图表技术分析需要重新诠释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性与正当性,以保持自身的活力。

要科学的诠释自身,就需要大致了解一下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主要方法。

4.2、科学及其信仰

科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概念是所有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的总称,狭义的科学则专指自然科学或者基础理论科学。但科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需要从历史、哲学、社会、政治、语言、文化、宗教……等角度来进行描述,还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科学哲学——去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论、认识论等,但是,它还是可能是模糊的。

科学知识的获取,有一个基本路线,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确认→提出假设→解释现象→做出预言→验证预言→继续做出预言。而当一套假设做出的预言被一个又一个的实验或事实验证了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个假设没有被“证伪”,可以根据它解释、理解、把握同类现象或问题。这个世界是可以通过实验、猜测、假说、理论来理解的,这个世界有规律而且这些规律可以被人类所认知,这是科学的信仰。这信仰基于这样几个前提:

a、所观察的事物都是有特征的,且这些特征是可以识别的;

b、自然界当中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被普遍接受的方式描述出来;

c、可以重复的事件可能含有共同的特征;

d、一个人可以感知的,其他人也可以感知;

e、基本自然法则不因时间、空间改变。

4.3、科学的手段之理论

科学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理论与实证。对于科学而言,一个理论需要具备几个要素:假设前提(或者假说),基础定义(或公理),严密的逻辑推导,可重复验证的规律,如此才能称之为理论。基于此,大多数图表技术分析理论,都很难称之为理论,称为经验总结似乎比较合适。

科学不仅仅是事实或经验的积累,而是需要系列体系去整合提炼经验,然后运用逻辑去对未知的事实进行推断,因此,一个理论是否科学,或者说是否一个科学的办法,首先必须要有假设;其次是系列可重复验证的规律;其三是可以被事实推翻的。这三点,是伪科学与科学的通常界线。一个好的技术分析理论它必须符合这3点,亦即它必须是科学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未必是正确的。如上说的被现实推翻后的图表技术分析理论,它符合科学理论的要求,但是它被推翻了,所以它是一个科学的错误的图表技术分析理论。

4.4、一个问题

上文有述,通过对过去价格波动的研究结果来预测未来的波动,它是否科学?是否可靠?这是个好问题,哲学家休谟对此也做了一些工作。

通过对过去价格波动的研究来预测未来的波动,这属于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指的是从某种既定的已检验的情形推出某种未检验的情形。它似乎没有演绎推理那么可靠,进行演绎推理时,我们可以保证从真前提出发就会得到一个真结论,而归纳推理则未必,它很可能会使我们从真前提推出一个假结论。比如,早上出门上班时,脚踩在路面上,我们相信路面不会塌陷下去。为什么?因为它过去至今从来没有塌陷过。从“过去至今从来没有塌陷过”到“我今天踩上去它也不会塌陷”,这个推论是归纳所得。当然,在逻辑而言,路面在今天此时塌陷是有可能的,即使它从来没有塌陷过。

再比如,我们在行开车时脚踩刹车,总认为车子是会被刹住的,我们把自己和路人的生命作为赌注押注在这个假定上。此时如果有人要求我们对此假定的确信进行证明,我们可能会说“在过去我每次踩刹车它都会停住,所以这一次它也会如往常般停住”。这句话同样是归纳推论,它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科学来说,归纳是否也是如此重要呢?比如,科学家说,转基因大豆对人体是安全的。这里面就使用了归纳推论,其意思是说,科学家对大量的人进行了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测试,实验结果是人人都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但这并没有严格的说明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因为“对大量的人测试是安全的”到“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这个推论是归纳推论;“对大量的人在10年内的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测试是安全的”到“对所有的人在未来100年内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用是安全的”这个推论同样也是归纳推论。科学同样离不开归纳推理和推论,科学依赖着归纳。

然而,是什么证明我们对归纳的信任是正确的?休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他认为运用归纳的正当性完全不可能从理性上被证明。他承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时刻都在运用归纳方法,但是他主张这仅仅是一种与理性无关的动物性习惯,若要为归纳的运用提供充分的理由,我们人类不可能办得到。

他首先提出,无论何时我们进行推拿推论,都要预设他所称为的“自然齐一性”,这个自然齐一性,比如上文所述的路面从“过去至今从来没有塌陷过”到“我今天踩上去它也不会塌陷”,转基因大豆“对大量的人测试是安全的”到“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我们的推理都在依赖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没有检验过的物体,将在某些相关的方面与我们已经检验过的同类物体相似。其次是,他反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个“自然齐一性”是正确的呢?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做得到。因为路面有时会无缘无故的塌陷,车子有时会毫无征兆的失灵,房子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倒塌等,由此可想而知整个宇宙都可能不是齐一的,既然这个“非齐一”的宇宙是可能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严格证明自然的齐一性的正确性。

那么,自然的齐一性虽然不可证明,我们却有可能寄希望于找到证明其正确性的经验依据。毕竟迄今为止,这个自然的齐一性还是一直很正确的,这是否就给了我们相信它的理由呢?

休谟认为这是在回避问题。因为齐一性本身就是一个归纳推理,所以它本身就需要自然齐一性的假设,从一开始就假定自然齐一性的观点,显然不可能被用来证明自然的齐一性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试图依靠经验来论证自然的齐一性,我们就会陷入循环论证。

声称归纳值得信赖是因为它迄今为止都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归纳的方式在进行推理,对于不信任归纳方法的人来说,这种观点没有任何说服力,这正是休谟的基本观点。

休谟指出,我们的归纳推论建立在自然齐一性假设之上,但我们无法证明自然齐一性是正确的,并且我们只有回避这一问题才能为他的正确性提供经验性证据。所以,归纳推论依据的是一种关于世界的假说,对于该假设我们没有很好的根据,休谟断定,我们对于归纳的信心只是盲目的确信,它无法在理性上得到辩护。:

如果休谟是正确的,科学的基础,就不如我们认为并且希望的那样坚固。

4.5、图表技术分析

图表技术分析与市场现实紧密结合,市场是人与人、价格相互创造、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决策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人们彼此出价形成不断动态变化的价格,这些价格变化又影响着人们的下一步决策。因此,图表技术分析首先是一门属于价格分析与推断的技艺;其次图表技术分析是一门不断练习建立、推翻理论的实践,理论命中注定会被现实推翻,图表分析者们的使命就是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为自己创立、推翻各式各样的理论,以解释、把握更新的现实,与现实互动。其三图表分析技术是交易技艺的实践,多说无益,只有看与干。

图表技术分析最遭人诟病的时期,是随机漫步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横行天下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图表技术分析受到社会的排斥,在金融市场上被边缘化。幸好与有效市场假说以及随机漫步假说相背的学术文献大量出现,图表技术分析才逐渐受到一些应有的尊重,但这对于图表技术分析的价值而言,还是远远不够。

5、缠中说禅先生的思想一二

缠中说禅先生的思想深邃浩瀚,笔者资质愚钝,对缠中说禅先生所提点的禅的思想,以及他在博文中的示范与讲解,略述一二将其应用在价格分析中的鄙陋之见,如有错漏,恳请批评指正。

禅的思想,在笔者粗浅的理解与生活实践中,最受益有三点:一是尽心尽力发现边界;二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三是放下拿起。

对于“尽心尽力发现边界”而言,首先是理解该角度下的描述,其次是体认该角度下所见所思,然后是发现其力所不能及之处。

对于“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而言,就是承认所有的理论都有其边界,在理论的边界之内,承认理论的能力及有效性;在自身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亲身体认其力所不能及;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该理论的能力以及使用范围保持审慎与一定的警惕性。在理论的边界之外,接受理论的无能为力。同时,在生活工作实践之中,习惯性的多想想一些坚固的常识的反面。

对于“放下拿起”而言,就是尽量接触、学习尽可能多的理论,然后在需要它们的时候,比较轻松的拿起它应用它,在不需要它们的时候,就放下它。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艰难与漫长的过程。

这3点既是目前的粗浅理解,也是努力的方向,希望笔者能在生活工作中一以贯之。

6、缠中说禅的价格分析理论

在价格分析方面,缠中说禅先生是个集大成者,也是一个图表技术分析的创新者。在此仅就在图表技术分析方面略述一二,以期抛砖引玉,还请诸同好批评。

首先,三个程序组不但解决了图表技术分析在实践应用的角色定位问题,还兼容并包了其他价格分析方面的内容。现在市面上常用的价格分析通常上分为这么几类,一是价值分析,二是宏观分析;三是题材分析;四是图表技术分析。将互不相干的几个角度组合,就可以产生一个较满意的选股程序组合。

其次,在图表技术分析的理论构建上,建立了两套严格严密的理论系统,当然,这是缠中说禅先生的一个示范,学者完全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创新。

一是利用“只要一个高点超越了之前的高点就是牛市,当低点比之前的低点还低,就是熊市”,纯粹利用走势的高低点之间的关系,逻辑严密的构建了一个关于高低点的技术分析理论,可以在这个技术分析理论所构建的的平台上,诠释、阐述、包容历史上所有关于高低点、周期、形态等的经验总结以及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现、改正、提升之前某些经验总结的不足之处。构建这个高低点理论系统,就是认识与发现缠中说禅先生思想的过程,在其博文中,对于构建该理论系统的一些关键之处,都进行了提点提示。缠中说禅先生将之命名为形态学。

二是在价格高点向低点(或者低点向高点)运动过程中,利用K线的重叠与离开、返回,运用当下走势与k线重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构建了一个技术操作理论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诠释、阐述、包容市面上通常可见的关于成交量、走势情绪、力度等经验总结,并可以运用此理论发现、改正、提升之前某些经验总结的不足。构建这个操作理论系统,就是认识与实践操作的过程,在缠中说禅先生的博文中,对于构建该理论系统的一些关键之处,都进行了提点提示。缠中说禅先生将之命名为动力学。

这两个理论,是图表技术分析史上绝无仅有的,而这仅仅只是缠中说禅先生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冰山一角。


参考文献:

1、台湾,丁尼生著《酒田战法》、莫瑞著《三猿金泉秘录》;

2、美国,小查尔斯 D.柯克帕特里克著,《经典技术分析》;

3、美国,罗伯特.雷亚著,《道氏理论》;

4、美国,威廉汉密尔顿著,《股市晴雨表》;

5、陈东著,《道氏理论探源版》;

6、美国,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著,《波浪原理高级教程》;

6、美国,格雷厄姆和多德著,《证券分析》;

7、英国,萨米尔.奥卡沙著,《科学哲学》;

8、部分人名、书籍出版时间内容来源于网络摘录,出处不及一一注明,在此并做说明。

另有一个长文版本:https://mp.weixin.qq.com/s/1v0t3ZLVXwQpY2f11eMVhw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