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小说《白光》:30岁后,被鲁迅笔下那道“白光”击中
余华曾说,他是30岁以后才和鲁迅的作品“相遇”。
《白光》是鲁迅小说集《呐喊》里的一篇小说。很早之前读过,只记得写的是一个落魄的人在月光下发掘宝物。如今再读,感觉那铁一般的月亮正从空中射下一道惨白的光。而被光“击中”的我,已到了能读懂这个故事的年纪了。
《狂人日记》的主角,是先“狂”后正常,正常以后就开始走他的仕途。而《白光》里的陈士成,则是因仕途无望,疯而至死。
他曾把人生所有的理想都寄托在科举考试上。按照他的规划,考试成功后他会得到美好的姻缘、人们的尊敬、气派的居所,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将前程似锦,仕途通达。
放榜那天,他去得很早,走得很晚,到家时已经是下午。“斑白的短发”暴露了他的年纪,而“劳乏的红肿的两眼”则说明他看榜看得艰辛。从早上看到下午,看了如此之久,也没有从榜上寻到他的名字。
电影《Hello!树先生》里,在树产生幻觉之前,他首先坏掉的就是视力,被电焊伤了眼睛。陈士成疯掉的过程和树类似,只是他从疯到死的时间,只有一夜之久。
陈士成的视力也坏掉了。看榜看到最后,他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16次考试的失败,16次在榜上无望地寻找,他的眼前终于也变成一团乌黑。等到回了家,看到七个学童时,他眼前那些乌黑的圆圈里又开始掺入了许多黑色的头。
现实,哪怕是模糊的现实世界,至此对陈士成彻底地关上了大门。此刻,不妨把小说想象成电影。转场开始了,乌黑的圆圈和黑色的头开始减少,变得不清晰,而此刻,陈士成的耳朵里却传来一句话:“这回又完了!”
四周并无他人,而他却听到了这句话。恐惧当然是恐惧,但是在恐惧之后,他自己也念叨着同样的话。他的眼前开始出现他那毁灭的前途,倒塌的糖塔般的前程仿佛截断了他所有的路。
五十多岁了,头发斑白,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他看见一群鸡都觉得鸡是在笑他。不止这回完了,是一切都结束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天地之间,只剩一轮铁镜般的月亮以它寒冷惨白的光,在他身上“印出铁的月亮的影”。
现实里走投无路,他开始把希望放在一个传说上。在一片寂静中,他的耳边传来了那个古老的谜语:“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相传祖屋下面,埋藏着无数银子,有福气的子孙才能找到。他的屋子里有掘过的痕迹,那都是之前落榜后留下的。
月亮的光是白色的,银子的光也是白色的。月光是天地间唯一陪伴他的,而银子的光,则是他在世上唯一的希望。他开始看到屋里摇晃的白光。他寻找白光,挖掘银子,作者形容他的动作是“狮子似的”,快而猛,饥饿而贪婪。
他期盼找到一个盛满银子的翁,可是他挖到的,却是一块大方砖、锈掉的铜钱和几片瓷片。他慌了,“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就在这时,他又感觉像是挖到了什么。他仔细地挖着,辨别着,直到他发现那竟是一个下巴骨。它在他手里,仿佛笑着宣告了他的失败。这回的失败不是考试落榜,而是发掘宝物的失败。
连祖上流传下来的传说都不能给予他希望。他“栗然的发了大冷”,从屋里逃到院中。在世上寻不到他的前途,家里也让他感到害怕。他躲在屋檐下的阴影里,稍觉安稳,而耳边又传来了新的声音,“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古有夸父逐日,而他却追逐着月亮,准备去到那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黑夜里,月色下,西高峰的形状是“朝笏”一般的(朝笏: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而在这挺立的“朝笏”周围,是月的白光,是银子的白光,是希望的白光。白光在前面召唤,而他也坚定了寻找的决心,向外面奔去。刚才还狮子般的他,此刻却是“惨然的奔出去了”。
他叫喊着:“开城门来。”鲁迅先生用了很多形容词,来形容他的声音。
“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声,游丝似的在西关门前的黎明中,战战兢兢的叫喊”。
《伤逝》里的涓生,在抛弃子君前后,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条冒险而充满希望的路。“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着临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
希望吸引人们追逐,却又把人们抛弃于途中。没有人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天,人们在离西门十五里的湖里发现了没有气息的他。他的指甲里嵌着河底泥,人们以为这是他落水后挣扎的痕迹。
但是,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那白光引他上路,又将前路指向水中。他挣扎是真挣扎,只是,他不是要上岸,而是要掘出巨大的财富来弥补半生的失意。
没有得到功名,退而求其次,便幻想获得银子。压抑半生,他的人生急需一个出路。巴不得像那首诗《登科后》写的一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现实却只有,空荡荡的屋子,冰冷的月光,斑白的头发,以及脆弱的神经。
他喊“开城门来”时,声音虽然透露着害怕、悲戚、虚弱,但却是“含着大希望”的。虚假的希望暂时麻木了他的心神,他是在追逐希望的途中死去的。他追逐白光的最后,在冷光、冷水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看了很多书才明白,世上固然有一生都顺风顺水的人,但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失意也许是人生的常态。学会如何面对失意,也许和懂得如何成功一样重要。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