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理想国

五十三、科学论

2021-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叶竹马

简言:泱泱科学,兴起何辉。众生智慧,凝结于斯。哲学思辨,数理相推。近代实证,逐物日移。无量一体,乱花渐迷。世界无变,观念自驰。守一执万,自然而为。心存仁爱,天地悉归。纯粹对话,学者光垂。祝福当下,美好共栖。

到今天我们要来探讨这个时代最大的思想——科学。

科学在这个时代有如洪水猛兽一般,四处蔓延,大有拯救一切之势头。

科学确实有时候宛如天神,看过《钢铁侠》之类的电影,其实科学也是一种超能力,能帮助人类更深地认识自己。

但科学有时也令人失望。尤其目前它无法阻止娱乐化和商业化的侵入,甚至还服务于这种娱乐化和商业化,显示它“有脑无心”的本质。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无法解决人类心灵的渴望, 无法对“生老病死”这一无常规律做出反应,至少目前是这样。

科学,究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大道”,还是仅仅是宗教家口中的“小道”,仅仅通过不断转移物质,制造像魔术一样的效果,如此而已?

要理解科学,不但要回到科学的本源,更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这才是正确认识“科学”之道。

从心出发,可以谈谈心对科学的感受,应该来说,早些年,尤其是少年时代,科学带给我们许多乐趣,那些实验,还有在野外的观察,都充满着探究世界谜题的挑战性,而在这当中也认识了自然和心灵的广大。至于科学的成果,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智慧结晶,计算机和互联网,更是从一出现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仿佛是开辟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可以直接与大洋彼岸的人对话,文化的传播没有国界,确实如此美妙。

至于各类的电子游戏,这时代的人,谁不曾接触一些呢?虽然痛恨浪费时间,却也确实是放松心情,重燃生命力、丰富人生体验的很好的方式。

科学只是个“器”,但我们认识任何事物,我们的生活,不都是借助“器”来实现的吗?因此,也无需鄙视科学,当然,更无需崇拜科学。

科学,究其原意,就是“分科之学”的意思。一个人的思维力量有限,将某些共性的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分科,这是很正常而且合理的情况。

虽然“心即理”也,但确实这操作层面,经过多年的科学发现,我们的认识水平确实有所上升。

传统的宗教乃至各类灵修的方法,可能能帮助人类认识很多真理,但由于以心传心是困难的,因此很多知识因人而废,那个人不在了,就再也难以为继。

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应该是我们心灵对这个时代共同的呼唤。也就是当前科学的日新月异,基本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追求。

因为科学带来的是现实层面的变化,而所谓现实,是人所认识的现实,通过科学,能够实打实地改变大多数人的基础认知。

举个例子说,过去的人们,认为天圆地方,这和他们的许多经验也并不违和。而今天的人,尽管看着太阳东升西落,也已经知道其实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日心说,地心说,哪个正确?其实从不同尺度都有道理。即使是日心说,也需要接受后期不断的修正,这就是科学所谓的“可证伪性”。只是从科学的角度,怎么样用尽可能少的定理,来解释尽可能多的现实。

但什么是多?什么是少?按理说太阳东升西落这种现实人们看得最多了,也难怪地心说雄踞几千年。但是,一旦人们集体接受了日心说,人们会形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但你无法强求一个人总是接受毫无益处的共识,这就是问题,因此,好的文化,一定是能够深入人心的,即从洗脑角度来看,能洗得你服服帖帖的。

比如说为什么日心说管用?因为可以准确预测天体运行。准确预测有什么用?至少对历法有用。更别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

从科学史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科学家,多半不怎么相信做实验的结果,相反,他们更相信理性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那么多学科,却也留下了那么多谬误。

中世纪的科学家也基本是神秘主义者,像中国的道士,西方的炼金术士,甚至牛顿晚年都还在研究炼金术呢。

科学逐步走向实证,其实应该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培根等人的推崇,而实证主义最容易看到实效,虽然忽略了很多层面的心灵问题,但确实帮助西方富国强兵,尤其是当时,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他们带来了实打实的利益,且由于西方各国类似战国林立,又有英国这种国家进行国际的制衡,所以导致了他们不断谋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就像中国的战国时代经历了一个科学文化的高峰一样,西方在近代引领科学,而且引领了几百年,确立了科学在当代的地位。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新航路的开辟,没有西方各国战国林立的局面,西方成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可能只是个偶然。

近代科学主要就是实证科学。即使是历史等人文学科,也通过考古等技术的发展推动其定量化。但科学所以可以风靡当代,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是利益驱动,对东方人来说主要是不得不如此。

就好像一个人已经开发出了更先进的武器,另外一个人为了自保不得不如此,大部分东方人是如此,除了少数脱亚入欧的民族,开始欺负起了周围的民族……

为什么?因为至少在东方,一开始科学带来的不是理性与文明,而是殖民的回忆,所以东方人是被迫放弃自己的传统来迁就所谓的近代科学。

当然,从科学发展到现代来看,总的收益是大的,尽管大头要被那些发达国家占去,但其他国家不同层面也在文明上有所进步。

只是,传统科学既可以向心灵领域,又可以向物质领域,因为心物一体。而当前科学主要却在走向唯物科学,这和实证主义的趋势是分不开的。

只是科学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微观领域量子力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得不又走向心灵领域。这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

人们发现了宇宙间极为强大的,甚至于无穷无尽的能源——核能。但即使是在核能中,所损失的质量也微乎其微。如果真要深入质量,又发现物质间的空隙极大。是什么支撑物质在这极大的空隙中运动?这是何等大的能量!以至于我们一直认为的坚实的物质与之相比,只是个空壳而已。

“色身非坚”,“色即是空”,诚如是。

另一方面,量子纠缠、人择原理等等的发现,既说明了人的意识对物质的直接影响,又表明了宇宙本身是一个整体,无量一体。

所以科学的进化,根本是人的观念的进化,只是通过事实外显出来而已,因为事实,就是佛家所说的“共业”,代表了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现象。

怎么说?因为“知行合一”,真正的知就隐含在你所见的每一事物,你的所有行为当中,也就是所有的现象之中。

你看到一个东西,就已经是通过你的理念去看到了。举个例子,我现在在对着一个计算机,我能理解它是一个计算机,所有我可以运用它,但也只是运用它的一部分而已。而对于蚂蚁来说,可能只是一些粗糙或光滑,光亮或黯淡的平面而已。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它可能只关注其中的颜色而已,对其他并不感兴趣,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去看到其中的动画片、游戏等等。

理念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对一个物品如此,对整个世界也是如此。

事实当然不等于事物,而是事物+理念。很可能世界这面镜子一直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的观念不断改变投影在这个镜子上而已。

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共业”的哲学寓意。地球人的观念决定了他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因为是“共业”,所以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但是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理念,那即使生活在地球上,也能如同生活在天堂一样。

所以向内的科学绝不可少,它是真正的道德之学,幸福之学。

而向外之学就好像一个人一直追着自己影子在跑,表面上他跑得越来越快,但其实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而已。

所以早期的思想开创者,包括那些各民族的大思想家,都喜欢简朴大度、亲近自然的生活,并不喜欢研究科学,或者说,研究那种向外的科学,即实证科学。

他们一般采用在内心做思想实验的方式,可以通过内心的冥想直接改变生活的状态,则我们的当代科学,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就像佛祖,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三千大千世界”。

这就要涉及到人为什么有推理能力。朱熹认为,理是客观的,人需要去推理,而推理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只要心灵光明,就会有正确的认知。

显然,王阳明的哲学更深刻,因为宇宙是全息的,即使是当代科学家做实验,也不是先存着一个理,然后在实验中验证吗?理比实验本身更重要,但是通过实验验证,则能帮助理的推广。所以所望的推理,只是帮理找一个方面推及更多人的方法而已。

什么方法?目前人类比较能接受的就是数学。因为数学是人类思维中最底层最纯粹的,它是从现象中剥离出来的,纯粹的逻辑形式。

但数学没有问题吗?数学史上的危机早已说明,数学和人们的其他思维一样,都有漏洞。不完备性定理更是告诉我们,足够复杂的系统,真理永远无法穷尽。

所以我们认识世界,其实更多靠的是直觉。

只是这种东西不可说。而学术,天下之公器也。要想推广,非用实证科学的一套语言不可。

所以看到很多论文,反复论证,其实只是为了说明隐藏的某个直觉的观念而已。

向内的科学,因其不确定、不可说,以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属性,因此表面看来难以推广,难以带来实效,但其实一直在支撑人类的生活。正如那句话,“没有信念,人连一天都活不成”。

只是这种科学,没有所谓发展,也无须发展,到了某种层次,和宇宙对接了,就是了。

就像宇宙是一个互联网,我们的任务不是在我们这个终端不断积累信息,而是只要和这个网络对接了,就什么都知道,也什么都不用知道了。一切都顺乎自然而为。

只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又常常如浓烟覆盖事物一样被外物所覆盖,所以每一代都会根据所覆盖的外物不同,因人因时而设教,这才有了各宗各派。

这个外物,其实就是我们的文化,所谓的外在事实,遮蔽了人内心的真见,所以小孩子的第六感往往更敏锐。但文化之所以能起作用,也是因为符合了人性,满足了欲望。这里的文化,也包括科学文化。

讲到这里,可以作一个小结,科学本是“分科之学”,带动人类整体认识的上升,到近代以来走向实证科学,越来越呈现“物质”性,使人忙于追逐外物,而当代由于量子力学等学科的兴起,又逐渐回归心灵和生命的本质。

这样,也能解释开头说的,为什么科学无法阻止娱乐化和商业化,因为近代科学本来就是逐物之学,所以它和娱乐商业绑定得是十分紧密的。

只是真正从事科学的人,不仅仅实证,而且做梦,幻想,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他们也是某种灵性很高的人,甚至活得比大多数人纯粹,从居里夫妇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自己所要的报酬很少,只关心科学本身,那就是他们与宇宙对话的方式。

但科学要推广,少不了利益的驱动。这不归这些真正从事科学的人管。这背后往往就是商业乃至政治利益在操控,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科学发展之后的悲剧。正如某些人指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既然科学也属于观念,就无所谓中立,尽管它表现出某种中立或者客观性,但从一开始,它就有自己的倾向。

只有那些纯粹和宇宙对话的人,因为已经不考虑利害,所以能够逍遥自在,翱翔于科学而不受科学之累。

宇宙没有分科。当科学回归心灵,宗教就是科学,生活就是科学。能拯救我们的,始终只有自己,你才是自己的“超能力”。但科学就是我们当代的“共业”,让我们珍惜感恩,并引导它向更美好的境地绽放吧。

(PS:人工智能是什么?从科学的发展来看,它也只是人类心灵的投影而已,你怎样待它,它也怎样待你,无须太过担心,也不必期望它能一劳永逸。)

科学咏

打开宇宙的果壳

里面的美味你我共尝

越认识越欣喜

万物与我心戚戚然

向内向外其实是一条路

格物也是正心

事实是我们的共见

而逻辑是我们在思想书房里的小地球仪

不知不觉留下这些宇宙的缩微胶囊

但其实宇宙本体一点也没离开我们

给内在照张相

自在点享受这个游戏

你会发现

即使是身体也会翱翔

科学开出枝丫

宇宙没有分科

鹧鸪天·科海遨游

万物清晰现眼前。人间共业舞翩跹。仁贤修道群生路,陋室游思天地翻。

光万道,美同妍。叩心与物夜潺潺。何须逐影频劳苦,宇宙清风一叶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