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剧情、不加戏地做事情。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嫣然的小屋

尊重事实,可能在大多数成人的世界里很难,今天的阅读有了不一样的启发。

1996年李嘉诚在儿子被绑架的事件中,很清醒的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作为首富,每天很早去打球的路上,没想到加强自己的安保防范, 在那时的法律香港,他没有选择交给警方,而是用钱换回孩子的命。

李雪说,非凡的人都有一种非凡的本事,就是在遇事时,栽倒时迅速认栽,认清事实,不作均为挣扎,无论事件的损失多大,尊重已定的事实,对自己选择后的结果负责,该解决就解决,而不是困在苦情剧里。

薛兆丰的经济学书里讲过一个词,叫“沉没成本”,难看的电影,是自己选择买的票,看到前十几分钟就判定不应该为此再花时间,而为了期初花掉的电影票钱,又觉得应该强坐在座位上看完,才不会浪费。

结合今天的一件小事来看,与家人去市场买了菠萝,选了一个中等价位的,摊主打理成果给我后,看着黄澄澄的相当满意,回家准备凉白开放盐泡了再吃,在切块时发现中间是发乌烂掉的,从小父母教育的就是“可惜了,外面的还能吃”,这样的想法是出于那时父母辈的物质匮乏,食物的缺乏大过于坏食物带给身体的伤害程度。

而当下的我,有对腐烂食物认知的我,并没有像在家里叮嘱长辈那般“你们的身体健康第一位,坏掉的东西千万不要吃,会生病的......”

我给自己带入了长辈在我小时候引导我的模式里,把自己带入了剧情:这个剧情是,东西是我决策选的,当下的事实是东西是坏的,浪费了金钱(在心理价位里,会觉得花的钱买到的这个物品属于偏小贵),而浪费是可耻的,所以我要向身边的人来证明,我的决策虽有误,但我做了努力让这个事情不那么损失严重,所以我尝试了看似好的那部分果肉,一直在考虑沉没成本,所以也许这也是在很多事情上“很纠结”的症结了。

带着剧情,不断加戏。

家人受他原生家庭的影响属于节俭风格,但在这个事情上,他能及时走出我设定的剧情,对我说:不要吃了,没什么可惜的。

成功的程度=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X人格稳定性。

不考虑沉没成本,在做下一个决策时,只关注当前情况下最有利,对自己最好的做法,才是理性的选择。由此反思,身边那些在十几年前立要誓言,要走到某个人生目标而今真达目的友人,与其说够狠、对自己狠、对人生岔路上的人与事及时进行了正确的选择,不如说她们在每一次链接事物本质时+上了后天不断磨炼的人格稳定性,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嗯,不带着剧情,尝试在发生剧情时,有清醒的觉察,锻炼自己的觉知力,哪有那么多的“别人会怎么看”?清理的舀好自己锅里的饭菜,剧情才会越来越少,才可以真实的尊重当下,做出最好决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