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我国碳市场建设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2022-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星宇说碳中和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七省市试点到启动全国碳市场走过了较长的发展过程。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宣布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火电行业)于2017年底建立。经过几年试运行,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及《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正式投入运行。

        碳交易作为市场化的减排机制,相比传统的财政补贴等政策,在节约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都具有更好的优势。碳市场对低碳绿色发展还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然而,从试点情况看,发放的配额剩余存量较大,碳价较低,交易活跃度低、碳配额衍生品缺乏、总交易量小,控排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基于碳配额开展投融资活动的动力不足,碳市场的作用和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明确,需要尽快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规划,确定全国总量控制目标、配额分配机制,明确各层级的减排任务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配额。这是碳市场交易和碳定价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碳金融创新的基础。未来,碳市场还将从电力行业扩展到石化、建材、钢铁等行业,提高碳市场活跃度,提高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包括培育碳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的投资者,开发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不断完善碳交易市场,形成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