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
作者:Ruqiu(秋之韵)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记得小时候,只要过完农历十一月,各种为过年准备的大事小事,就渐渐地被提上了生活日程。扫尘,做衣服,杀猪,谢年,捣年糕,做馒头,做豆面,切炒米糖等等等等。除了扫尘这一项外,其他的都与吃穿有关,在忍冻挨饿的年代,过年自然是最值得期盼的。
一、做新衣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一家人一年做新衣的时间,往往只有两次,一次在五月前后,做的是夏衣;另一次就是在过年前,准备的是过年衣服。裁缝往往会被请到家里来,挨家挨户做过去。为了不浪费布料,好多是先量好尺寸再去买,也有不量先买的。发的布票有限,为了节约和充分利用,往往家里男孩一块布,女孩一块布。所以男孩穿得一个样,女孩穿得也一个样。虽然也是量体裁衣,可做出来的衣服都是袖子裤腿可以挽上两三匝的那种。用那时的话说: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纳纳又三年。所以那个时候小伙伴们过年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又长又大,我们戏称“打卦”服 ,因为那时来“打卦”的都是穿宽大的长衫的。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我是家里的老大,后面还有妹妹,所以我的衣服相对“合身”,但裤腿至少也要挽一匝。可是妈妈已经算是很大气了,她会每年给我做三套新衣,并且选的布料都是当时最漂亮的。有一年过年的新衣十一月就做好了,我在学期结束前就穿到了学校里,同学们羡慕得不行。人家那时住校是一周一瓶咸菜,而我带的经常是带鱼,虾皮,咸鱼鲞等。虽然我成绩是年级段第一,但老师说我吃得太好穿得太好,思想有问题,以至于那学期把我的三好生名额给除了。其实这也不是我家庭条件优越,而是我爸妈脑子活络。老爸手工方面是个天才,什么事儿看一眼就会,所以他会做菜篮,扫把,蟹篓等物;我妈则带了老家那边从小就会的草编手艺,所以她会打草帽,蒲扇。他们俩利用余暇时间把这些东西挑到海边人家那儿换粮食鱼干虾皮等物,与那些吃不饱穿不暖又不会手艺的人家比,我家那时在村子里算是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的一户。但因家里没男孩,这让重男轻女的老爸很是抬不起头,说话似乎也没了底气,直到后来东躲西藏,终于生下弟弟,而后又生下二弟,终至被罚得倾家荡产,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屋顶瓦片都没能保住。以至于从此陷入赤贫,差点万劫而不复。
二 、杀猪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杀猪是过年的第一大事,猪不杀,后面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法动手,因为干活要叫人工,没猪肉,饭菜是拿不出手的。所以家家户户急着请屠夫。村里的屠夫是个“独只手”,听说年轻时抓蛇左手被咬,所以那只手又僵又细,大拇指被切掉了,剩下的四个手指粘在一起无法伸展,但这不影响他把猪杀死。在我的印象里,叫他杀猪是不需要钱的,只需要给他指定的一两样猪内脏,再留他吃个饭。
邻居们会提前几天就预约了,所以约同一天的也很多,这个说:“给我先杀吧,我明天要叫人捣年糕了。”那个说:“我明天做豆面,先杀我的。”门口又屁颠颠跑来一个,嘴里喊着:“不行不行,我汤(沸水)都烧好了,先把我杀了。”突然外面又来一个,嘻哈道:“你就再活几年吧,杀你又不能吃,还犯罪。”大家你推我拉,这“独只手”突然就成了抢手货。我家杀猪往往都比较晚,等人家杀得差不多了再杀,妈说,杀太早肉吃得快,因为大家都很久没吃肉了,会一餐吃掉一个猪腿。而晚点杀,这些劳力一户户吃过去,就会吃腻了,喜欢吃蔬菜了。我觉得我妈是个小气鬼,既要人家干活又要人家少吃,是不是有点抠,可是想想也是,那么一大家子人要养,一头猪肉吃到年底,也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独只手杀猪很有特色,他会叫几个正劳力帮忙,有揪耳朵的,拉尾巴的,抱猪腿的,按猪头的,他呢,把刀夹在左边腋窝下,那只左手无力地垂在一边,右手则灵活地在猪脖子上按来按去,按准一个位置,拔出尖刀,迅速扎下去,那滚滚的鲜血随之流入下面接着的大桶里,猪每挣扎一下,血就喷涌而出,直到再也挣扎不动,血流干枯而死。这样的场面往往看得我泪流满面,不忍心看却又偏要看。
过不了多久猪毛就会在废水里被处理干净,白白的一头猪被抬上八仙桌,因为粮食贫乏,好多人家的猪其实并不肥,甚至很瘦,所以独只手就会在猪腿处戳个孔,插根管子吹气,直到把整头猪吹得圆鼓鼓,吹到主人满意才停止。而后端上早就准备好的豆腐,鱼,公鸡,当然,鱼要活的,公鸡屁股是要留着鸡毛的。请天地吗,要认真。
三、做馒头
做馒头前要做好几项准备工作。得提前几天用冷粥发酵,蒸笼、面床(粉板)都提前一天洗好晾干。待发酵差不多了,再沥出酵水,拌匀面粉,再用手团粉。这时,一家老少齐着上,大家哼哧哼哧地在面床上用力团粉,再叠在一起一人一堆重新团,如此反复三四次,算是可以动手做馒头了。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大家把切好的剂子搓成馒头模样,放上蒸笼。有条件的人家,会包上甜馅或咸馅,用来正月待客。我们小孩子家,则借此机会玩花样,把剂子做成金鱼、兔子、石榴、花卉等性状,还经常拿剪刀筷子做工具,剪出或卷出各种形状。在上笼,暖笼,慢火到大火的蒸制过程中,等着自己的杰作。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等到馒头出笼,必当狼吞虎咽几个。大批馒头从笼里出来,放在坛箕上晾凉,再双双对合,藏在木桶里。接下来的活儿,就离不开馒头当主食了。
四、做豆面
做豆面是个复杂的过程,从准备到完工,耗时久,工序多,工程浩大。
先挑选比较粉的红薯,洗干净,磨成糊,用木桶装好挑到小溪边,选个比较平整又便于提水的位置,放好稻桶,在稻桶四周扎好木桩,两头架好横木,再把麻帐四角用绳子悬空吊起,两头系在竹竿上,麻帐就成了一个沥水兜。这时一个把番薯糊舀到兜里,一个摇竹竿,等水沥的差不多时,边上的那个从溪里舀水冲到番薯糊上,再摇麻帐沥水。如此反复冲,反复沥,直到把淀粉全部洗下去,剩下番薯渣渣,连猪都不愿吃为止。这样的活往往要早晨摇到下午才能完成,好在家家户户都集中在差不多的日子洗番粉,所以溪边到处是稻桶纱帐,一眼看去很成规模。大家东拉西扯嘻嘻哈哈,把个单调费力的活干得如同游戏。孩子们则在边上凑热闹,追逐嬉闹,无聊了就去翻动小石块,捉几只溪蟹,小虾。妈妈们一高兴,会回家给调点粉,放油里一炸,就是难得的美味。
番薯粉洗好后,盖上盖子。接下来是几天的沉淀,再换水。细心的会拿细密的纱帐再过一遍,这样淀粉就会比较白,比较细腻,做出来的豆面疙瘩小。而后就等家里杀好猪做好馒头后,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蒸粉打甑,再把打好的粉放在有圆孔的网罐里,用力往下压粉,面就从孔里挤到沸水中,再拿个长筷子捞起,剪断,挂在竹竿上。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等全部完工往往要到深夜,捞起来挂不住的短面,就被烧成豆面生,配上萝卜片青菜,加上肥肥的猪肉,又糯又香。儿时的我们就是打着瞌睡也要死撑着窝在灶前,碍手碍脚被父母骂死也不去睡,非得熬到完工,香喷喷的豆面生和猪肉上桌,吃得心满意足地上床。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豆面生真的是太好吃了,后来我路过东塍也买过几次豆面生,可怎么都做不出那个味。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五、切炒米糖
番薯真是个好东西,除了填饱肚子还能翻出许多花样。那些细小的番薯生会被阴干一段时间,糖化后洗净放锅里煮,再沥出汁熬成糖引。熬糖引要好几个小时,一家老少围着灶火,边取暖边等待。等到汁水慢慢变干,就得有人不停搅拌锅底,免得底下变焦变硬。这时,锅里会被大人允许放下橘子皮、楠皮,煎熬一段时间,捞出来放碗里,那叫一个香啊。大家抢着吃,吃完了再放下去煮,,直到吃到不想吃为止。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糖引做好,炒米糖就可以切了。虽说炒米,实际上自己炒的并不多,都是放爆米花机里打出来。那如大葫芦般的米胖机倒进早米,放炭火上加温,等铁葫芦温度差不多了,搬动闸杆,突然嘭得一声巨响,米花四溅,麻袋里是满满的一袋米胖。小时候很奇怪那么一点米能爆出这么多的米胖来。孩子们边上看着,顺手抓把米胖往嘴里塞。
米胖搬回家,加点芝麻花生,用糖引在锅里加温搅拌,再放到糖盒里压平切片,炒米糖就完工了。
儿时的年味----做新衣,杀猪,捣年糕,做豆面,切炒米糖……除了当天边切边吃,第二天炒米糖就会被大人藏起来,用来正月待客。所以有时候问大人要,也只会给少数几片,有时候非但一片不给,还讨来一顿骂。我这人在吃的方面比较木,找不到就不找了,我妹可不这样,不管藏到哪里,她准能找到。记得一次吃中饭,找遍全村都没看到妹妹,正当我们懒得找端碗吃饭时,突然听到楼上一声巨响,老爸以为猫抓老鼠掉下了什么,急忙忙上楼,却发现妹妹掉进了谷仓里,脚一半挂外面,手里还抓着一把炒米糖,垫脚的凳子踢翻在地板上。我奔上楼一边看着哈哈大笑,她则挨了一顿胖揍。
……别急,没完,等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