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压缩的从来不是能力
压力,不期而遇,给你惊喜。
昨天早晨,为了多得几分捧着演讲稿反复背,微信提示音响了
学委晓儿私信,“我这边负责6个人,如果可以,你们看是不是可以拉个小群,大家互相帮助拿原创,并且互评文章提建议,一起加油?”
我……瞬间回忆起小时候被老师提问还不会的惶恐,”才6个?建群?互评?那我岂不是跑不了?”
最近是真的忙,但我是上进的人,于是迅速回复“好的呀~”
昨天晚上,抱着会计书为考试做最后的挣扎,微信提示音又响了
班长百灵私信,“我好像没看到你交作业呢?”
我……简直是一记重击,有一种被催债式的紧迫感,“我考完试就交!”
虽然还被接下来一周里各种考试的压力折磨着,但是因为有班委的提点,今天会计考试结束就回来敲键盘了。
这个班级群现在有259个人,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活跃度太低才会被班委点名,但是能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一个群体里被注意到是非常幸福的事。
在开课第一天我才看到Spenser的课程推送,用一天的时间考虑决定要加入。看到699元的价格,我猜到了学员的群体会高级一些,但是这个群体的能量明显超出我的预期。
群昵称格式“昵称-职业-城市”,职业那一栏自然是最耀眼的,随便一划屏幕都能看到几个云端之上的格调。为了避免因为不遵守群规而被移出群,我还是如实填写“大三”。原本计划是在下一周的期末考试周结束之后回来更新文章的
大三,平淡无奇,却有着无限可能的“职业”。比起在角落里沾沾自喜,我更喜欢看大神们指点江山。一半是压力,一半是动力。毕竟我深知自己的性格,耐力有余,效率不足,不甘平凡,却极易被环境干扰。对于这次课程,我想要的就是把自己推向一个有正能量的氛围。
上大学之后,因为教学体系比较奇葩,考试总是会铺满每一周,最近临近期末,各种考试和作业更是接踵而至,脑子里的关键词全部变成了“Due!Due!Due!” 上学多年,作为一个高考前都坚持每天一盒水果,保养得面色红润的人,第一次觉得学习这么难受。或许这四年就是要我补上高中欠下的努力。
接连不断的压力,压缩着我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终于做到了高中的第一要义,学习为先。而我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压力。
压力有神奇的过滤效应,面对压力,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生活免不了鸡肋般的大小事,面对各种关系和情感,我们总是过多地在乎“弃之可惜”,可是既然“食之无味”,就应该把有限的时间交付给更重要的事。
因为申研压力大,我知道每多拿一个A,我就有多一分的机会拿到名校的Offer,我就有多一点的可能留在那个散着雾霾却依然吸引我的北京。当这个最大的目标放着光芒的时候,我心心念念的居然只有考试成绩,那几个挂在边缘上的A和B。
所以我不再看着代购链接纠结口红色号,缺乏底蕴的时候,唇上那一抹颜色不会有期待中的精致。我也不再困惑我时常想起那个男生是不是因为爱情,也许是有些喜欢,但是既然犹豫不决就不足以冠上爱情的名义。
压力从来不会压缩我们的能力,只会压缩多余的欲望。当无用的欲望消失时,我们的忙碌才会实现最大的价值。
有时候我更喜欢那些给我压力的人,让我看到自己的潜力。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是住在隔壁寝室的神奇女子。面对频繁的考试和作业,她永远都是不急不躁不学习的样子,可是考试成绩从来都不会丢脸。我用加倍的努力去学习,换来的常常是和她一样的成绩,甚至还不如她。
面对这样的常态,我时常怀疑,是不是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我努力没有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会感谢她,她的存在,让我在想要超越她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步快了一点。
一直记得多年前读过的一个故事。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进行过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试验人员用一些铁圈将一个小南瓜箍住,目的是观察当南瓜逐渐生长时,能够对这个铁圈产生多大的压力。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最后当实验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
如果5000磅的南瓜发现,自己和铁圈斗争的结果是成就了其它南瓜十倍以上的重量,它应该会很幸福吧。
因为想要申请英国的研究生,前一段时间常去留学机构和老师交流。休息间隙偶然听见其他学生的情况。一个均分75,一个均分70。如果我的大学生活也沉浸在60分及格即成功的体系里,成绩怕是会70分都不到吧。可是在我的学校,如果每科都考70分,GPA不到2.5,连毕业都是问题。我竟然有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
细想还是感谢课业压力给我定下了一个高一点的标准,让我在处于压力的小圈子之外时,具备更大的能量。
凤凰涅槃,破茧成蝶,世间总是遵循着磨难和蜕变的平衡。能承受压力,才能接住机遇。
不要让多余的欲望压缩成功的可能,压力带来的从来都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