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在“舒适区边缘”更有利于成长
每次我们决定实践一件事或是行动时,总会遇到阻力和困难,于是就索性放弃了。其实,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处在“舒适区边缘”继续拓展自己的行动,一开始靠意志力去行动,时间久了,会容易放弃。
图片源于书本里面比如我从开春四月的时候,就开始出门散步,时间保持在30-50分钟,我没有去跑步,因为我很久没有跑步,跑完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连气都踹不上来,所以我想法是先从不费力的散步、再到快走,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地直到身体允许的时候,可以慢跑一圈,一旦发现自己不舒服可以减速慢跑下来,慢慢走,完了之后,我给自己做韧性运动,比如压压腿,侧腰做操这样的方式,一开始,我全身有点酸痛,特别是压腿后,腿部那个有点疼痛感,可能是坐着电脑很久没锻炼了,直到我前几天阅读《认知觉醒》认识到了这个词“舒适区边缘”,除了这个,还有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
舒适区:我们大多数人好像喜欢倾向于这个区域,比如学某项技能,解决工作等等,因为这些问题本身是没有什么难度的,让自己觉得舒服或容易的事情往往是得不到结果,很难成长的。比如,我在毕业出来的时候,刚入职公司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电商这行业,什么都不会,没人指引,害怕自己没经验,就重复着一些修图等简单的工作,其实,我这样的经历,真的不建议刚毕业的人去做,那样是很难快速成长。一开始一定不要待在舒适区太久,后面的路会走得越来越难啊。
舒适区边缘:为了让自己顺利实现目标,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一开始我们处在舒适区做事,尽可能让自己往外边拓展一下,走到舒适区边缘,慢慢挑战自己,这是顺利实现行动和目标的最佳方式。毕竟,没有一件事是可以速成的,凡事都是讲究过程,遵循渐进啊。
拉伸区:这个就像我一开始不太愿意跑步,很抗拒这种困难,所以我尽量让自己处在舒适区边缘一步步拓展自己的锻炼行动,克服这个难度,让自己慢慢接受不适感,又能挑战自己,这样效果会更好。
困难区:此区域是我们天性不愿意去的地方,对这个比较抗拒,只要让自己觉得难受或者不舒适的时候,立马退回到舒适区徘徊,绝不去困难区那儿受这种苦,就像我每次逛设计插画,看到那些大佬设计的作品或者插画觉得很厉害,总觉得自己离这些领域好远,后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让我离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领域变得很近,原来我也能画出和那些大佬一样的水平,也能熟练操作设计软件。所以,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得出的结果:面对困难区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好难,畏惧逃避啊。
我曾经想尝试画出很大的场景图,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缺乏肯定的练习,面对这个难度的任务把我难住了,只能望而却步,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之后,我越来越能驾驭大场景的框架布局,学插画都是从线条造型去练习,从小场景到大场景去画,把复杂的东西拆解成一个一个东西去分析,这些任务从一开始舒适区慢慢往舒适区边缘去练习,熟悉了之后,再到困难区,那么,你定下的目标也就很容易实现了,大场景造型对你来说也就没那么复杂了,设计师、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但是,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一万小时的练习都能成就大佬,比如,你写作的时候,虽然能完成写作日更,字数大都在几百字左右,都是随随便便写的,写得比较容易,在写作路上很难有突破,所以,得让自己始终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个人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持续往拉伸区去练习,直到你走在困难区,也会不觉得很困难了。而且,在拉伸区的时候,随时关注个人反馈,在练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要及时反馈总结复盘,以保证自己下次不犯错误,还能掌握让你出错的内容。所以,在拉伸区练习时,一定要有关注点,去发现自己练习中出错的问题。
但是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靠着意志力是很难坚持的,过程很痛苦的,只要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愿意的话,可以和时间做个朋友,坚持长期主义,个人成长会在不经意发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