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PM的成长@产品

我的两年产品生涯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13人  罗摩_职业产品人

    2016年,杭州硅谷——梦想小镇,算是一个小小的巅峰之年,那一年余杭塘和孵化了数以百计的科创公司,聆听了九死一生后的欢歌笑语也见证了创业失败的沉默无言。

      2016年4月,我是一名初创型公司的产品经理。公司架构非常性感,1名前端,1名架构师,1名后端,1名IOS工程师,1名安卓工程师,1.5名产品经理,CTO和CEO把控整体公司运营。我是那个0.5.....

      2016年,大家带着未经市场严格验证的idea就开干了,那个时候在我们所奋战的领域没有什么互联网新鲜血液,有的只是几家已步入迟暮之家的“传统公司”,包括投资人在内所有人都很兴奋,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希望成为这个领域的独角兽。

      2016年我认识到,产品的规划是自上而下的,需求和设计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我们暂时性地失败了,整个团队每个人拎出来都是好手,但是却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行业最主要的几个痛点是什么,我们第一款产品全平台的下载量都不到100。6个月的教训,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给传统企业附以互联网的血液并不是像给马车换上橡胶胎那样简单”。


    2017年4月,移动互联网的风还在刮,但是大多数认都知道这个时代基本已经定型了,只剩余为数不多的一些垂直领域还有开垦的可能,大家对产品经理的认知也渐渐变得理性。

      2017年,产品经理们褪去了身上那一层技术至上的华服,产品经理正式成为一个服务性的岗位,产品只不过是一种企业与用户建立价值信任的纽带,产品经理们不断为这个纽带的上下游各类角色服务,周而复始。


      2018年4月,各方面的因素导致自己在公司所负责的几款大数据产品卖得都不好,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成为行业的爆款,更不用说是成为标杆了。

      听多了“产品最困难的是从0到1的过程”,但是经历过才知道,“1到100也是步步为营”,没有构建可持续的工作流和价值流,多伟大的产品也随时可能成为昨日东风。

      公司运营需要创业文化精神,产品的迭代同样需要,但一旦开始1到100的征程,其中所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已经脱离了原有0到1的朴素,产品顶层规划、产品研发管理、运营价值输出等每个环节协同的工作流构建变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


结语:

      做好产品一门艺术,好的艺术可以平衡公司、产品人、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多方各取所需,且具有可复制性。

    但是这门艺术需要你了解用户,同样也需要你了解如何管理用户、管理团队、管理各层期望,产品与管理不分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