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不容易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三十三期:碎银几两(1)凡人
天微微亮,路灯还闪着微弱的光芒,赵伯像往常一样穿戴整齐走出了家门。寂静的大街上偶有几辆车呼啸而过,对面的吉吉面馆里,灯火通明,老板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看着门口的大圆桶热水沸腾,蒸气弥漫,赵伯整个人精神起来,原本佝偻着的背不自觉地挺了一挺,脸上的皱纹也像是抚平了一些而显得没有那么的多。圆桶旁边的操作台上,或宽或细的粉条整齐码放在单独的盆子里,做为店里的招牌——热干面,则堆放成小山一样,以此彰显地位的不同。
看赵伯穿好围裙,戴好了口罩,老板圆圆走了过来:“赵伯,您还是做点别的吧,烫面这活太累太危险了。您这么瘦弱,我怕您吃不消。还有啊,那些不知道的总以为我压榨你,搞得我像个奸商一样。”
听闻此话,赵伯将两个拳头握得紧紧的,小而老的脸因激动而通红。“这些人真是的。他们不晓得,要不是你,我哪有人要喔!”叹了口气,赵伯又说道:“要是再有人说你,我就把他怼回去,看还说不说。”这时,一个路人经过,侧目看了看店里,以为老板在发脾气,还同情地多看了赵伯两眼。圆圆叹了口气走开。赵伯来到了他的工位上,对着一脸无奈的老板娘说道:“好丫头,别烦了。时间长了,就好了,其实比起别的活,这烫面是最简单的了。它只是看着吓人。”
天完全亮了,吉吉面馆里坐满了食客,他们聊天,看视频,听音乐,逗孩子……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经由这个不足百坪的空间,最后汇聚成一种声音:“嗡,嗡,嗡……。”面馆外就不一样了,虽然人更多,还有车辆的行驶声和喇叭声,但是在广阔的天地中,这些声音有轻有重,有长有远,有高有低,让人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在店里吃完早餐,当你出来,站在门口的那一刹那,你会由衷地吸一口气,“好舒服。”那是一种享受口腹之欲后,逃离噪音后的心满意足。
这是每天生意最好的时段,在赵伯的面摊前,赶着上学上班的人们将队伍排得越来越长。赵伯挥汗如雨地烫着一碗碗的面和粉,热腾腾的水蒸气将脸蒸得通红,真是让人看得心疼。圆圆在旁边一刻不停地调料、收钱,两人都忙得手不停眼不停。常有排在头前的顾客说道:“换个年轻的啦,这么大年纪了,搞搞卫生就可以啦,这要是万一被开水烫着了可怎么好?”说这话的多半是第一次光临的顾客。偶尔的,也有常客会这么说。毕竟,谁忍心看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如此卖力的工作。开始,圆圆还解释给这些人听,时间长了,圆圆也懒得多说。圆圆也很委屈,这个时候,她就会对着赵伯埋怨:“你看看,我又做恶人了。”
考虑到赵伯在面摊前一工作就是一上午,园园找人给他定做了一个高脚凳。赵伯坐在这样的板凳上,感到舒服极了。经常地,工作结束后,赵伯总会对圆圆说:“像这样坐着烫面烫粉,一点都不累。”
九点钟后,大街上的行人和车慢慢少了起来,吉吉面馆里的食客也少了起来,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不少。赵伯和圆圆不再手脚忙个不停了,他们时不时地喝口水,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里面的食客通过他们的对话得知,原来这个赵伯还是老板的远房亲戚呢。
赵伯住在吉吉面馆对面的一个巷子里,那里是一片老城区。他租住的房子在三楼,大约有十个平方,十分简陋。里面有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因柜门变形而不能完全合上的衣柜,在房子的一角是一个用玻璃门隔起来的卫生间,可以淋浴。房子有一个小小的露台,被煤气坛和灶台塞得满满当当。生活在这里,赵伯很是满意,因为这比起老家的土坯房,不知强了多少倍。
来城里这些年,赵伯已养成了习惯:他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八九点就睡觉。这期间,他到吉吉面馆里工作,到菜市场买菜,下午在家小睡一两个小时,然后开始做晚饭。他的饮食很是清淡。他只吃蔬菜,瘦肉,鸡蛋,米饭或面条。过节时才会吃些牛肉,鸡肉和鸭肉。至于奶茶,烤串,那些都不是他的世界该有的东西。兴致来了,赵伯会到附近的小公园溜达,在下象棋的老人背后观摩,有时自己也上去走几盘,但多半以失败告终。在公园里,老人们会谈论那些当官的人,但是赵伯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他不清楚这些,他只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赵伯上了年纪,他的老婆也一样,但是体质孱弱,没有随同前来城里。他们有三个孩子,一个去了广东,已经几年没有回老家。第二个是个女孩,活泼开朗,远嫁杭州,过年的时候会拖家带口回来看望一下老两口。最小的是个儿子,也在这个城里,同自己住在一起,目前是个外卖员。有时侯,想起这三个孩子,赵伯会发出一声叹息,但马上,他就想到:“不管怎样,孩子们都到了城里,现在房价下来了,再熬一熬,小儿子的首付也指日可待了啊!”这时,赵伯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流逝,赵伯对生死开始看重起来。但是他知道:到了这个岁数,该来的总归会来。也许老婆子会走在自己的前面,那时自己就是一个人了,那如果自己先走,老婆子就是一个人。一想到此,赵伯就悲从中来:可怜啊!人啊,真是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