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王树山书法《红楼梦》薛宝琴 梅花观怀古
怀古绝句·梅花观怀古
薛宝琴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是薛宝琴怀古诗灯谜的最后一首。薛宝琴有貌更有才,见过大世面,还会做生意,和洋女子在海边打过交道,她所作的10首怀古诗,自称“粗鄙”,实则意趣清新,精巧别致。有了这10首谜一样的怀古诗,宝琴也成了《红楼梦》中谜一样的女子。
梅花观:即《牡丹亭》戏曲中的梅花道院,明汤显祖在戏曲《牡丹亭》中虚构的观名。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园游玩,在牡丹亭睡着了,梦中与柳梦梅相会,醒来思念成疾,留一自画像而死,死后葬在梅花观梅花树下。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住在梅花观,拾得杜丽娘的画像,又在梦中见到杜丽娘,而后杜丽娘死而复生,他们结为夫妻。
“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是《牡丹亭.写真》中杜丽娘自画像题诗的最后一句,全诗是:“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句中隐柳梦梅名字。《牡丹亭》故事,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游园时,梦见书生柳梦梅,二人相恋,醒后相思而死,葬在梅花观后面的梅树下面。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住在梅花观,偶然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柳梦梅在梦中与丽娘鬼魂相聚,并且受丽娘之托将她的躯体救活。后来杜宝做了宰相,梦梅中了状元,前去拜岳父,杜宝认为女儿已死多年,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父子夫妻相认,并着归第成亲。故事以大团圆结局。
“个中谁拾画蝉娟”:个中,即此中,在“梅”和“柳”之中。婵娟,美好的样子,古时形容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杜丽娘的自画遗像。杜丽娘为意中人殉情而死,葬在梅花树下;后又在意中人帮助下复活,她既为情死,又为情生,这死死生生,在梅边在柳边,都是为了和柳梦梅的爱情,因而只有柳梦梅才能拾到她的自画像,才能够得到她。“丽娘梦里寻欢,春卿画中索配,自是千古一对痴人”,这两句似问实答,表明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是重逢的意思,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皇帝下诏,令柳梦梅与杜丽娘结为夫妻,杜宝不敢违旨,认下了女儿女婿,柳、杜二人的爱情获得美满的结局,整个故事以喜剧告终。二是全家人得到了团圆。虽然这时候杜丽娘的丫环春香不在场,似有遗憾,但还是不要追究这点遗憾了,结局令人满意。
“砧声又报一年秋”:这句点出时间: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了一年。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的话。
这首《梅花观怀古》实指“林黛玉”,杜丽娘受传统礼教约束,婚姻不自由,抑郁而死,这一点与林黛玉很像。《红楼梦》中曾写林黛玉听《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唱词时,“心动神摇”,“如醉如痴”。黛玉常常有意引用丽娘的唱词,可见两心是相通的。《牡丹亭》采取主观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杜丽娘,她在梦中恋爱,阴间结合,她的父母不知道,无法阻挠;她与柳梦梅是梦中人相亲,画中人相爱,是在幻想中追求爱情与幸福,在现实世界中婚姻要取得家庭的认可。黛玉不能像丽娘那样死而复生,所以诗的第三句用否定语气说不能“团圆”。黛玉死于何时,脂评虽无明文,但《葬花吟》中已经作过“谶语”:“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同时,春天又是宝黛曾经以为可以实现美好理想的时节,即“三月香巢初垒成”,但后来“人去梁空巢已倾”,理想全破灭了。所以“团圆莫忆春香到”句包含了这双关内容。
这首诗的谜底有猜 “纨扇”或“团扇”的,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猜“秋牡丹”的。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西风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还有猜“莲 ”或董小宛的,“婵娟”即月亮,圆形,和荷叶大小相似。“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枯萎了,只能明年再见了。所以谜底是莲。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她。
她不依傍在梅的身边,要在柳的身边相伴,可又不知道在这中间,究竟谁得到画里婵娟。团圆时不要再去回忆,春香并没有来到眼前。秋风吹来难免又分别,转眼就是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