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骑行分享旅行·在路上

六,可爱的蒙古人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70人  对角夫妇的骑行

      当我闭上眼睛,世界就会消失。每一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来之前,看到很多蒙古反华排华的新闻,也看到蒙古议员要求回归中国的新闻,总之很忐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蒙古人。直到来了以后才发现,那些都是别人眼的蒙古,我见到的是属于我的蒙古,可爱友好的蒙古。

      1、在乌兰巴托搭大巴去木伦的时候,用百度查询乌兰巴托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小时(不得不吐槽一下坑爹的百度),所以实际上我们早去了一个小时等车,在我焦急的到处找不到大巴以为快发车时(事实上大巴还没到车站),一个蒙古人主动把电话给我,然后退得远远的,是不打扰我接电话的意思,我疑惑的接过电话,原来是他的中国朋友,他看见我着急的来回找车,而自己又不会中国话,所以打电话给中国朋友帮我解决问题。

      2、在一个小镇找吃饭的地方,不经意碰到一个喝醉的人,就是很多旅游指南上要求尽量躲得远远的蒙古醉汉,但是当时已经来不及躲了,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他喝醉,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到了一个餐馆,他拿自己手里的啤酒瓶和我的茶杯碰了一下杯,在我忐忑他是不是蹭吃蹭喝或者继续纠缠下去的时候,他做了一个睡觉的手势就走了,意思是他喝多了要睡觉去。在我们吃完饭出去的时候,看见餐馆外面吐了一地,应该就是他吐得,进来的时候还没有。。。

      3、一天晚上8点多,我们已经骑了100多公里,温度降低,已经很冷了,在我们本以为会有住宿的地方没有房间,离下一个地点还有30多公里,又冷又饿。在我停下来换衣服的时候,媳妇对一辆车招了招手,真的是招手的第一辆车,而且语言不同,我们能互相理解的只有30多公里外的那个地名,于是在我还没有决定到底搭不搭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坐在车里了。因为语言不通,全程他们自顾自的聊天,到了地方打个下车的手势,帮忙卸下车,然后飞驰而去,毫无尴尬和违和感。

      4、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蒙古人不能算是免费帮助的,是我们付费搭的从庆宁寺返回西布伦的小卡车司机。到他家转了一下,免费吃的羊肉面条,所以算是了解的比较多,当过兵,做过警察,六个儿子,2012年还获得一个什么学校的学位证书(有带学士帽的照片),马类比赛的奖章就有五个,还出国去过北京,后来在坐他车的时候发现他左手还有点残疾,全程一个手在驾驶着小车飞驰在那么陡的土路上,简直是 I 服了YOU。

      至于其他的帮忙带路的,帮忙翻译的,帮忙打电话的人还有,印象不是很深记不清楚了,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一些乐于帮助我们的人,不管是旅店还是在饭店还是在景点都没有遇到过不友好的人。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在额尔登特街头,当时我在路边椅子上给家里打电话,可能是说的中国话被他听见了知道我是中国人,一个穿着很得体的蒙古人开始向我说一句话,我初始以为是换钱的之类的,但是当我说NO后,他仍然不停的向我重复那句话,在我走到十字路口的十几米路上不停的围着我说,后来可能是方向不同,十字路口拐弯后没有跟过来,可惜我至今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算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

      总之,在蒙古国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蒙古人,很多蒙古人都有中国朋友或者会几句中国话,我看见别人说的也许是对的,排华或者反华一般只存在于政治生活中,就是那些反华的政党也许在大选中容易获胜,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也许和那些希望回归中国的蒙古人一样稀少,作为普通的游客我们接触的普通底层民众中是不大可能遇到这种人的。即使像我这样的仇日的人,也多是针对他们的政府首脑和国家,具体到个人我是恨不起来的,在乌兰巴托的青旅我就遇到了两个日本人,是一对老年夫妇,他们英语说的很好,看起来也很友善,我们还简单交谈了几句,我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没有对他们产生半点仇恨的意思。

      所以,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道听途说,主观看法这些东西,很多都要自己去体会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认识,别人教给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如果当初我因为互联网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就放弃来蒙古,那么我就永远无法拥有这20多天难忘的回忆,永远无法拥有属于我自己心目中的蒙古印象。很多野外住过帐篷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第一次住帐篷总是忐忑难安(我现在仍然是有点)难以入睡,外面的一点异动都会惊醒,然后想打开帐篷看一下是什么的勇气都没有,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撑到天明。后来我发现,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在夜里打开帐篷,看到外边灿烂的星河时我会一下子平静起来,变得无所畏惧,回到帐篷里马上就能入睡。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第一步最难,当鼓起勇气终于走出现在的圈子时,就会发现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美好,当初的畏惧是那么的可笑和无关紧要。

小卡车司机大爷 耐心帮我找宾馆的大爷

蒙古部分已经结束并且更新完成,欢迎大家审阅……还有更多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

六,可爱的蒙古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