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扯淡
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真心与真情往往在这个时候自然流露。如果是有心助你,必会不说二话,尽己所能。而多数是小忙可帮,遇到大事往往言左右而顾其他,——说白了就是扯淡。
这个词很形象。刚刚离开家乡即开始工作,那时候还和老家的朋友同学有密切的联系,多是书信。从那边寄过来大约要三五天,回信亦要三五天,但书信的交流很频繁,重要的事情还会用挂号信。后来有了办公室,领导的办公室是可以拨打长途,于是每周总会去蹭打几次。BP机风行也曾拥有,别在皮带上,满大街的“哔哔”声;再后来有了手机,于是拥有了第一部手机,是西门子,手机短信成为联系外地和家乡亲友的主要纽带。而后是QQ、微信,对于网络而言,距离实在不算什么,且没有什么成本支出。先是需要通过PC上线,而后手机再次风行,不过这次是智能化的移动平台,同时还有许多APP,——但交流手段先进了,扯淡的事情却多起来。在书信时代,每年会互相寄点儿特产什么的。那时候包裹只能通过邮局,比信要慢得多,没有快递盒,打包的包装是用过的布袋子或者其他五花八门的包装。一个包裹就是一片心意,温暖浸润。特别是亲人的包裹,针脚细密,用钢笔写着收寄地址,朴朴素素。现在的快递绝大多是定制的纸盒,千篇一律,胶带封装,打印的不干胶地址、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有时候看到快递的包装盒子,会想起之前学过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些荒唐。
图片原创,谢绝转载那年一位同学遇到困难,发出求助的书信。收悉,在回信的同时也立刻寄了些钱物过去。后来他渡过难关,一直惦记着。回家,他都会尽己所能的盛情款待,——虽然他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另外也有好友如兄弟,情谊保持了数十年。这份友情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如珍宝一样。但人生路途里遇到的更多的是扯淡。那就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求助于亲戚或好友,对方寒暄温暖是肯定的,但接下来就是扯淡。或者自述困难,或者左右顾盼,或者借口离开……,扯一次,情感就淡一些,最终到漠然。
或许是面子作怪,很多人扯淡的时候都不会一口回绝,应付的言语和神情让你自然而然地退却,直至张不开嘴,直至你也开始淡漠,无论有多么深厚的友情,或者亲情。大概所谓的沧海桑田的典故也来源于此,总而言之,世界在变。就譬如两个同姓氏的人,见面或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至于500年前、甚至5000年前究竟是不是一家,只有天知道。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须经岁月的磨砺冲刷,才能知道珍不珍贵。
图片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