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文明的镜子》
罗素说,“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
我们不知道古代世界最开始想到“数”的概念的先驱是何人,也许在亿万年前的某一天,居住在岩洞中的某个原始人在从食物中取出几个时,脑子里浮现了对“多”和“少”的表述,于是产生了“数”的概念。再往后从原始的计数到如今我们称之为“数学”的学科才因为各种缘由慢慢开始发展,比如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来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希腊数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中国数学的活力来自历法变革,印度数学的源泉始于宗教,而波斯或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互不分离。
到了17世纪,微积分的产生解决了科学和工业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而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数学涉及力学、军事和工程技术。19世纪前半叶,数学和诗歌几乎同时从古典进入现代,非交换代数和非欧几何学诞生,进入20世纪以后,抽象化又成为数学和人文学科的共性。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简单的数学发展史,数学这一学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演变,直至成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样子。文中说,“数学是文明的镜子”,并非说这面镜子是唯一的,而是指数学是文明进程的体现。从某种意义来讲,数学与科学、人文的各个分支一样,都是人类大脑进化和智力发展历程的反映。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我们通过对能源和信息技术来区分工业革命进程,类似的数学这一学科的演变亦反映了文明的进化。归结来说,是什么导致了数学、科学乃至人文学科等等的演变?只会是人类需求的变化所导致。这一点数学的发展过程便是最好的例子,因而我们会讲,“数学是文明的镜子”。
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便在于它是一种如此基础和应用广泛的量值语言。以往我们在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时,总能感受到那种从已知一层层抽丝剥茧般推出未知的喜悦。放大来讲,数学便是构建在“数”的基础上的大厦,我们用它去量化时间、空间,及处于时空中的一切存在(能力范围内)。我甚至毫不怀疑有一天所有人文学科乃至人本身也不过是一堆数字的表现,人的成长可能性不过是从遗传开始到环境、经历等一切变量构建出来的模型,并且谁又知道我们现在认可的诚信、善良、包容等等美德在未来不过是某种坐标系当中的一个坐标呢?
当阅读渐多、欣赏之物渐多时,会发现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很多让我触动能感觉到其中美感的诸多事物都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种和谐的背后也许根源就是数的和谐呢?比如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绘画当中也有关于比例的法则。这便属于发散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