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包包的消费回顾
我的衣柜是顶天立地的那种六开门的巨无霸,其中最上层的一个大格子里搁置了各种品牌的包包,用姐姐的话说来,那是我曾经的荒唐和虚荣的代表。
最要命的是,我现在看到那些包包一点感觉都没有,反而在客厅餐椅靠背上左右挎盒子炮似的挂了几个布包,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背着他们无论是去超市还是去上班,我都觉得舒服、放松,还有一点点睥睨世间、我行我素的心态。
有很多人讲如果你出行的工具是地铁或者公交的话,背一个LV或Gucci反而会更显虚荣,但假如你坐过香港地铁的话就会觉得其实这说法也不全对,在香港地铁上很多人手拎LV,脚蹬板鞋,怡然自得,要点就在驾驭的心态。
我对这些包包及其附带的同款钱包、手包的采购欲望完全是拜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所赐,她的一套完整的驭夫之道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消费观,谈到消费那就离不开对奢侈品包包的拥有。
“你一定要花男人的钱,才会让他意识到你的价值,同时也会让他意识到自己作为男人该付出的成本,这是最能收服男人心的方法!”
这一套理论是她在我们一起出差荷兰的飞机上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一直在我耳边反复唠叨的,还辅以各种鲜活的实例。而我当时确对老公的抠门非常之不满,所以这套理论竟然在我心中找到了市场。
那趟荷兰之行,我俩除了参加几天业务会议之外,还结伴去了巴黎,逛了香榭丽舍大街,当然不止光顾了那个LV旗舰店、买了LV包包,我还去了Lancel店,买了苏菲玛索代言的那款水桶包,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回到酒店时,还兴奋的在酒店门口合了影。
那次巴黎游览非常尽兴,除了购物还去了卢浮宫,看了那个小小的蒙娜丽莎,在黄昏的时候在萨纳河边喝了咖啡、吃了冰淇淋,也在那个铁塔旁边搔首弄姿的做了摆拍。
一通消费下来,自我感觉非常尽兴,但转头一想,她到底花的谁的钱我不知道,反正我花的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哪里能造成什么老公的成本。
这种事情一开了头,后面就有些失控,那些年我们出国的机会特别多,我陆续的又入手了BV,GUCCI,BUBBERY,也没有个规划,随意性极强。这些包包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确实给我带来了很不一样的自我感受。
我对这些包包的冷淡源于我家两个大学生的归来,她们一个是学业一路高歌从武汉大学读到卡耐基梅隆的研究生,一个是手持武汉大学和英国邓肯大学双料学位小清新,如此人中龙凤样的人物同时对我和她们一起出行的高级包包显出了一丝无法掩饰的鄙夷,让我竟然感觉到了浑身的不自在,好吧,我改还不行吗!
而我那个同事,一直钟情于LV,她离职后我们的联系还维持着,她以自己的强势和能力做到了一家公司的GM,仍然非常高调的匹配着那个奢侈品牌的气场,最终我也没去跟她求证她买包包是否都是老公拨专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