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

20万赞赏的背后:比起Angela baby,我们更喜欢凤姐

2017-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言语嫣然

最近,凤姐又“火”了一回。

2017年1月11日,公众号“我就是凤姐”推送了一篇《求祝福,求鼓励》获得了320万的阅读,以及超过20万的微信赞赏。

1月14日,凤姐表示自己会将这20万捐出,并且永久关闭赞赏功能。

▲“我就是凤姐”公众号文章截图

紧接着,14号下午,凤姐在微博中发文否认了有推特账号的事情,她否认自己有“炒作团队”,并坦言:“希望一些恶意中伤的人保留一丝善良,对我口下留情。”但有网友曝光:承认《求祝福,求鼓励》一文非亲笔。

▲网友曝光截图

说实话,这三件事连着看着实有趣,峰回路转,曲折迷离,简直是一本出色的悬疑小说,比明星出轨有看头多了。三件事就是三个最火的关键词:鸡汤,慈善,辟谣。凤姐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争议明星,每制造一个争议,就立刻用一件事堵住公众的嘴巴,然后继续创造争议。“我就是凤姐”感动了普通大众,可激怒了知识分子。

意料之中,媒体精英的评论口径一致,他们把笔锋或对准了“凤姐”,或是那些“无脑大众”。其实这也难怪,我也算一个小小的微信运营人,无比眼红。每天有上万的公众号推送文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说高赞赏高阅读量,10W+,有人赞赏就谢天谢地了。微信公众号“我就是凤姐”的存在,对每个在电脑前不舍昼夜,费尽心思遣词造句的作者是一种侮辱。稍有文墨的人都可一眼看出,只能算是文风朴实。

▲凤姐微博截图

但是,我不得不说,我不爱看主流媒体的“那些”文章,即便我也算一个“不知好歹”的新闻小学徒,凤姐按新闻传播教科书来说,就是一个低俗的文化符号,迎合了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叛逆”:很多文章美则美矣,你却不知所云;许多文章内涵深度,你却“一滑而过”;太多文章三观极正,你却读不到半点“人性”的存在。若是作者换成张三李四,你是完全没有辨别力的。然而,凤姐的文章再垃圾,即便不少人视而不见,但她的确有自己的独特且有价值的看法,能让所有人明白:她就是凤姐。

曾有个公道的媒体前辈说:“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只能算是推文,我们不必期望深度阅读,因为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只是一个杂志的角色。”我深以为然,不是公众太肤浅,而是媒体故步自封,一篇大众媒体的推送,若是达不到高中生也看不懂的地步,便是失败。把微信文章当成大学论文的良苦用心,教化公众,自然是冷落。在主流媒体的文章中,你始终能嗅到过多的高高在上,看到太多的言辞讥讽。追求所谓“深度”的人不会每天在阅读微信公众号花太多时间,我们只是杂志,何必勉勉强强成为一本书?

▲凤姐微博截图,她的言论满满“反主权”

当然,我这篇文章并不是洗白凤姐,只是感觉,在谈论凤姐的时候,我们总像是忽略了些什么。

有时我会想:那些媒体精英人的人生中,身边没有过一个“丑人多作怪”的“凤姐式”女孩子呢。我相信,肯定有,只是不在一个圈子。我也相信,那些关注凤姐的人,有的曾经是或依然是“凤姐”,更多的是曾经“欺负”过“凤姐”的人。

或许每个群体里都有这么一个“供人取笑”的人吧,TA是这个群体的“公共玩具”,男男女女,皆可染指。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群体的“公共玩具”。

那时我“得罪”了一个喜好搬弄是非的同学,她工于心计,离间我为数不少的朋友,谣传我的小秘密,巧妙地放大了我身上的每一寸缺陷。很快,明明与之交好的同学,对我置若罔闻,明明素未平生的同学,对我恶语相向。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性格内向,成绩差劲,身材肥胖,外表平凡的女孩子的集体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即便她从来没有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我常常想,如果当时凤姐已经成名,她的每一条微博都能成为我活下去的希望。这样的故事,天天发生在任何人的身边。尽管不少人会否认,我们常常会选择跟随那个人群中的“老大”,成为一个不知廉耻的“加害者”。人群中最宅心仁厚的那批人,也只能选择沉默。受害者,施暴者,沉默者,总有一个是我们。

可是,奇妙之处在于,我们对这种群体的“公共玩具”,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第一次听说凤姐,是从一个同学得知的。谈笑中,她眉飞色舞,言语虽是难听戏谑的,可你可以感觉到她的激动万分,她像说笑话般地在侮辱他人。是的,我们需要“凤姐”式的存在,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玩具”,我们需要一个人让我们觉得TA很蠢很糟。

▲网友为凤姐P图

一个“公共玩具”,会受到许多残酷的对待,比如个矮体胖A同学,日常收发的作业本常被丢弃在地板上,不时可见踩踏印;随身的物品被写上污秽的言语,只能舍弃;自习被砸后脑勺,宿舍床单甚至被洒了尿液。但这种对待,并不是“心怀恶意”。这就好比,小孩子玩弄自己的玩偶的时候,常会将它“大卸八块”,从不是因为真的讨厌它。正如“凤姐”,喜闻乐见她的惊世骇俗,这些人在多数。

▲凤姐粉丝口号

这和我们所熟知的“校园暴力”迥然不同。如果说排斥“凤姐”只是出于集体融合需要,那么排斥某个“讨厌鬼”就真是出于私人恩怨了。

倘若这个“孤立者”成为某个报复心较强同学的眼中钉肉中刺时,当这个“孤立者”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构成威胁,TA不必是玩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玩具”的,TA可以瞬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受害者”,恶作剧变成拳打脚踢,恶语相加演变成真刀真枪,TA的结果会是一个可怕的新闻,TA可能会自杀,也可能横尸某处。凡是经历过孤立的人都知道,告知学校老师只能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只是转班转学,有时甚至只能迁移到另一个城市,才能重获新生。

“比起Angela baby,我更喜欢凤姐”。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从来都不属于少数群体。Angela baby貌美如花,还有一个如意相公和一场盛大的婚宴,就像你身边的“班花”,她可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也可能四面受敌,暗箭难防。比起凤姐,Angela baby式的女生,更有可能成为那个“暴力受害者”。

2015年黄晓明和Angela baby大婚的那天,在我的朋友圈,有人发布了他们的“整容前合照”。我无意非议他们,因为他们完全出于“好玩”,他们不明白婚礼对于一个女生意味着什么,他们不知道一个司空见惯的“X你妈的”都曾是这人世间真实存在过的,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痛苦至极。

不会只有一个自卑的姑娘,躲在被窝里关注凤姐。也不会只有一个普通的好人,躺在沙发上欣赏凤姐。支持凤姐,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自我救赎。他们感动她的坚强,他们理解她的“胡话”,他们认同她的“真实”。她替他们发声:自信爆棚的个人,肆意意淫女明星,甚至是对政权的“反抗”和死亡的“迷恋”,还有那个“美国梦”。你可以瞧不起这个群体,但绝不能否定这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一种非少数看法。这并非“审丑”,也并非低俗,只是来自不同际遇的不同观点。

▲知乎网友的可信考证

我们的知识分子始终是矛盾的,群众的物质生活和人生态度是割裂的,他们永远关心民生疾苦,却永远将平凡群众拒之千里之外。他们永远期许人人皆圣人君子,却永远把群众弃在鄙视链的最底层。20万人为凤姐支持赞赏,是媒体对普通民众心理的冷漠和缺失,即便这场“凤姐秀”,更像是媒体的自导自演。

▲凤姐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虽已解约,但仍然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凤姐是一个绝不可能被“洗白”的公众人物。她好似一个楚楚可怜的三级片女明星,明明在镜头前赤身裸体,却妄图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她所有的非议,都是自作自受。

▲凤姐微博截图

但是,正如某某网友说的,我们永远能从凤姐身上学到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