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层级的人,都乐于助人,但,怎么链接他们?
1.
众所周知,人是分层的。
不光可以按身份、地位、财富等显性的标准分,还可以按修养、见识、能量层次等内敛的标准分。
有一些人,不一定多显达富贵,也不见得多位尊多金,更不一定多有头有脸,他们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成为行业翘楚,在自己的事业中用心耕耘结出硕果,也或许只是悲天悯人善良又有智慧的邻家小姐姐,却可以在某些时刻用他们的“举手之劳”,帮人大忙,给人感动和惊喜。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都属于高能量层级的人。通俗一点讲,他们都是自带光环、令人敬仰的大咖。
很幸运,在某些福星降临的时刻,我多次遇到过这样的牛人。
2.
曾经,由朋友推荐,带着孩子参加过一个少儿越野赛,赛事的理念、宣传、报名、组织、体验感等各方面都不错,小朋友刚完赛就热切地表示:下次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第一次经历就收获颇多,兴致高昂,加上我们本身也对赛事全程都很满意,爽快答应了。
偶然的机缘,经赛事工作人员牵线,得到了赛事发起人的联系方式,才惊喜地发现:在起点主持比赛并在终点热情洋溢地鼓舞参赛小朋友的那个美女,就是她——女子越野跑神一般的存在!
当时,我就站在她旁边,被小朋友们的奋勇争先感动着,迈力地给冲刺过来的小选手们喊加油。更巧的是,她也对我有印象!
就是这样的一面之缘,在需要运动相关指导时,我搜罗脑海里的可求助对象,一下子就想到了她,冒昧地开口求助,本来是请她推荐一本书,结果她认真考虑一天后,直接要送我一本合适的书,并明确表示:这样做她很开心,让我不要拒绝,只是“举手之劳”。
恭敬不如从命:这简直是喜出望外的彩蛋,好么?!
3.
有次参加一短期培训,兴冲冲去的,预想中该有头脑风暴的洗礼,没料到有些讲授者把课堂变成了令人作呕的马屁会,失望之余硬着头皮坐在教室硬撑,直到听到一场超级精彩又前卫专业的讲座。
教授是某专业方向的博导,行业里的大咖,真正凭实力说话那种。
听课听得很兴奋,一下课就去跟教授请教听讲时想了解的感兴趣的点,因为专业相差太远,问的也都是很幼稚的问题,教授仍是耐心解答。
本来在谈今后合作的可能,闲聊间教授提到可以参观他的实验室,甚至可以带小朋友去看,于是当即约了时间。
参观那天是休息日,教授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为几个懵懂的小家伙直观展示其专业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小朋友们连连惊呼,张大嘴巴,明显对那门科学无限憧憬。
临走表示感谢时,教授也是谦虚客气地说:“举手之劳”。
4.
有段时间,各方面都陷入困境,狼狈不堪,疲惫痛苦,像掉进泥淖里,无法自拔。却因一个善念和一丁点善举,与一位有大悲悯的小姐姐结缘。
与她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那天,随便一聊,大半天就过去了——已经很久没有那般敞开心扉的我,就这样收获了一个救我于水火的贵人。她轻盈却又充满力量地,将我从沉郁苦闷悲痛的状态拉出,切换到“一切都有办法”的清新开阔明朗。
正在我满腔感激但不知怎么感谢为好时,她用淡淡的一句“举手之劳”轻轻拂掉我的顾虑和压力。
5.
对大咖来说,他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掀起可喜的小波澜,甚至引发不可思议的改变。
那,怎么链接到那些高能量层级的大咖,得到他们无比高阶的加持呢?
答案是:真诚而明确,以及带着点莽撞的,求助。
因为,越是高能量层级的大咖,越是乐于分享,越是乐于看到其他人越来越好,特别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