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含泪活着》而后感
最近的天气宛若一个发了狂耍性子的孩子一样,一连几天都是狂风肆虐夹杂着斜起来各个方向飘的雨。
晚上的纪录片赏析的课,老师兴致盎然地给我们讲着关于人文类纪录片的种种特点和表现手法。当然,如果一直讲这些毫无吸引力的理论,大家会在空调制暖下的温暖教室里梦游着玩手机,甚至发呆都没有半点存在的机会。
何以解忧(梦)?唯有看纪录片了,虽然一般纪录片都比较乏味,甚至以我们的肤浅可以说是无聊。加之能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示范案例分析的纪录片,大多是有一定年代感的,时间比较早的作品,不用说我们都蛮嫌弃以前的制作技术呈现出来画面效果。不过,当看到《含泪活着》的时候,我居然生出强烈的好奇心想看完这部片子。
图片源自百度课堂上当然不可能给我们时间看完一部纪录片,于是下课回宿舍后,我又接着课上的看完了。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丁尚彪,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他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崇敬举债赴日留学,后来为生存所迫,丁尚彪从北海道辗转跑到东京,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长达十几年黑在日本,为了还债,供女儿去美国读书,丁尚彪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忍受一家人长期分离的痛苦。
留学其实是父亲和女儿共同的梦想,或者说父亲传承给女儿的梦想。两代人相继努力才共同实现女儿最后的留学梦。父亲所扮演的就像是一个开荒者,承载着一个梦,便只身前往日本,他在日本所遭遇的不公与挫折,最后都坚持了下来。而女儿的留学梦,正是建立在父亲和母亲共同的辛苦上才能得以实现,也是多年辛酸所换来的一个美好结果。这种两代人的关系的处理,两代人的传承,父母为子女的付出,都以留学梦为载体展现出来,引起我等观众的共鸣。
有个画面给我触动比较大,父母在机场送完女儿,边哭边说,“当年,我也是这样送走了丈夫,如今又要把女儿送走,不知道何时再见......”为母则刚,这不仅是母爱的力量,更是一种为人妻的坚守。
不得不说,片中的父母都很伟大,父亲作为黑户在日本底层摸爬滚打了15年,而母亲独自一人在家将儿女抚养长大,并协助她做好留学美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可也有人说,父亲太愚蠢,都过了而立之年,还抛弃妻女,只身前往日本,是的,这也无可厚非。他确实在决定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没有长足的预估和打算,不然也不会那么艰苦。
可是谁知天下父母心呢?大概都是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才有所体悟,暂且不说片子父亲的不是。
看完之后,是无尽的慨叹。纪录片虽然不是绝对真实还原这个故事,但是也相对真实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留学潮下的三口之家的概况。
含泪活着,一听这几个词,便感其中的辛酸泪必不少。我们往往不愿意把生活里真实到近乎难以相信和接受的一面展示于人前,通过一个纪录片,把一个人的15年浓缩了给我们看,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撼,不仅视觉上,而且从心灵上带给我们触动。
老师说,他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刷新了三天的“三观”,虽然是说着好笑的,但是俨然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图片源自百度晚上十点多将近十一点的时候,突然看到微信消息提醒,我妈发来了语音,点开一听,“你应该还没睡吧”。按照一般“老年人”的作息习惯,我妈不是应该歇着了吗?我说了我还没睡之后,她便噼里啪啦地跟我说关于我弟的事,说我之前送他去学校的时候拿的被子,现在冷了盖不了,问我怎么办?
还以为是啥十万火急的事,后面说到我可以网上给我弟买个被子,但是我现在没钱了,然后让她明天给我打钱。
好巧的是,她晚上刚去存钱回到宿舍,不想又跑一趟了。还说,最近挺忙的。我说,那你下班了去啊!于是她说,我最近接了点挣外快的活,下班了要弄。
听到这,我的脑子一直在想,我在学校无忧无虑地“混日子”,甚至偶尔还有逃课的念头,真是想给自己一个耳刮子。
我妈,自己在外打工也有十几年了。她刚出去那会我才小学二三年级吧,如今我都大学了,她仍然在坚守着。仔细想一想,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所以看到片中的父母,为了女儿能够留学,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我都能够理解。
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为了儿女,为了家庭,经受了太多的苦,而这苦,只能深埋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