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带你读懂《茶经》29:舀水分茶的器具

2019-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一茶江泳

瓢,一曰牺杓(sháo),剖瓠(hù)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yù)《荈(chuǎn)赋》云:“酌之以匏。”匏(páo),瓢也。口阔、胫薄、柄短。永嘉中,馀姚人虞(yú)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ōu)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图片来自网络

江泳解读:

瓢,又叫牺杓,剖开葫芦制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晋舍人杜毓写的《荈赋》里说:“酌之以匏。”这匏,就是瓢。口比较大,胫部壁薄,柄又很短。西晋永嘉年间,馀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到一个道士,对他说:“我是丹丘子,希望他日你杯杓中有剩下的茶,可以留给我喝。” 这牺,就是木杓,常用的木杓是用梨树刻成的。

瓢,就是舀水分茶的器具,比较轻便,能浮在水面上。瓢的制作比较简单,剖开葫芦就能做瓢了。也有用木头刻成的,用法是一样的。

晋舍人杜毓,就是晋朝舍人(官职)杜育。杜育,是西晋文学家,这个人主业上没有留下什么成绩。但写了一首《荈赋》影响比较大。荈,是指采摘比较晚的茶。荈赋,就是茶赋的意思。在现存的正史古籍中,《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生长、采摘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

全文是这样的: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在《茶经》里,陆羽多次提到杜育。《荈赋》里写的“酌之以匏”,说明从晋朝开始喝茶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瓢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永嘉年间的馀姚人虞洪遇到丹丘子(神仙)的事情。在《茶经》第七篇茶之事中,陆羽记录了这个来自《神异记》的故事。馀姚,唐代属于越州,就是现在浙江的余姚。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带他到瀑布山,对他说,听说你很会煮茶,常想你请我喝茶,这山上茶多,你可以采回去,杯杓中有多余的茶记得留些给我喝。这里提到的是杓,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